循序漸進原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循序漸進原則[1]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各門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掌握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
循序漸進原則的產生[2]
循序漸進原則是科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學生智力發展規律的反映。任何科學知識的發展都有嚴密的邏輯系統,中小學校的學科知識都是以其相應的科學體係為基礎的。因此,學生掌握學科的系統知識,就必須參照學科的邏輯順序,掌握其基本結構。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和水平是制約教學活動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學生的身心發展尤其是智力發展是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完善到完善的有序過程,如思維的發展要經過一個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再到辯證思維的發展過程。教學中如果違背循序漸進原則,就會妨礙學生系統知識的掌握與智力的發展,學生只能學到支離破碎、雜亂無章的知識,或者生吞活剝、欲速則不達,從而降低教學質量。《學記》中說:“不陵節而施之謂孫”,是說施教不超越學生可接受程度,這就叫做順序。
貫徹循序漸進原則的基本要求[2]
貫徹循序漸進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1.要按照學科知識體系的內在邏輯順序進行系統教學
教學內容的安排要有系統性、計劃性與連貫性。教師教學要把握學科知識的發展線索,要對所教學科的整個內容成竹在胸,要註意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要把對學科知識點的掌握與學科基本結構結合起來。
2.遵循學生認識發展的規律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由淺人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把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知識作為接受新知識的基礎,在教學中要註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和聯繫。
3.要註意做好知識系統化的工作
教師要在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貫徹循序漸進原則。經常督促學生預習、聽課、複習和做作業,檢查學習效果,養成他們系統進行學習的習慣,培養他們對所學知識系統化的能力。
4.正確認識循序漸進中的漸進和躍進的關係,把系統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
教學既要有順序,有條不紊,又要充分估計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力爭在單位時間內爭取教與學的最優效果。要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學生在“跳一跳,摘到桃”的狀態下進行學習,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加強教學的發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