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型消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生活型消費是為了滿足主體的社會、尊重、自我實現以及精神文化需要而產生的消費。
生活型消費的類型[1]
- 1.生理消費。
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對以下事物的需求:空氣、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及性的需要。在此種類型的物質消費過程中,人們看重的是商品能夠提供給主體的生理滿足的基本功能。
- 2.安全消費。
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財產所有、工作保障及家庭安全。人們在消費商品過程中對人身健康有所滿足。這種生存型消費是主體為滿足其生存需要而從事的低級活動。當這種需要被滿足之後,持續供應將不再引起主體的興趣,主體這時將重心轉向另種消費。
- 3.社會消費。
人是社會關係的產物。社會關係包括血緣、地緣及業緣等諸層面。這種消費源於人對種種社會關係的渴求,即友情、愛情等。基於此種需求而產生的消費行為具有較強的社會性,它與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密切相關。
- 4.表達型消費。
它包括馬斯洛模型中的尊重與自我實現需要。(1)尊重。傳統及現代社會中常見的各種類型的“誇富宴”,主要服務於此種需要。(2)自我實現。這種最高層次的需要飽含爭議,為此需要而產生的消費也是消費體系中的“高端”類型。在生產過程中,人可以從圓滿地完成工作中獲取此種需要的滿足。在消費過程中,主體則會從他心儀的商品在符號世界中所確立的形象按圖索驥,主動尋找“物體系”中相應的坐標點,以消費行為來確立自己的品位與價值觀。(3)精神文化消費。將此單列是因為,精神生活是人區別於其他生物的標誌。精神生活一直伴隨著人類的生存史。精神匱乏時,人會覺得無聊,生命亦無所寄托。因此,無論是古代、近代還是現代,人們都需要從事精神文化活動。精神文化消費包括信仰、終極價值方面的消費(如宗教),還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精神文化產品,如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
- ↑ 李洪君.需要視角下的精神文化消費[J].理論視野,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