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生產資料效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生產資料效益的概述

  生產資料效益生產力物化形態因素的效益,即物化勞動消耗與成果的數量比例關係。生產資料效益的提高意味著物化勞動的節約,也就是單位物力可以轉化為更多的使用價值生產資料的價值在產品生產過程中轉移到新的使用價值中去,其價值量並不發生增加或減少的變化。但一般來說,在生產資料性質不變的情況下,生產資料效益提高了,單位生產資料就夠與更多的活勞動結合,接受更多的活勞動的作用。活勞動即勞動者勞動力的支出,它創造價值,使社會財富從價值形態上增加。活勞動創造價值必須以同生產資料的結合為前提條件,而單位生產資料能夠同更多的活勞動結合,就能提高其效益,使勞動者生產出更多的使用價值,創造出更多的新價值。例如,在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實行三班制的工廠比實行一班制的工廠,吸引的勞動力要多,吸引的活勞動要多,因而生產資料的效益要更高。在任何社會的生產過程中,都存在著對物的節約要求,但在不同的社會裡,這一要求的實現程度和形式都是不同的。在原始社會,這種要求是自覺的,是生存需要的客觀反映,在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裡,這種要求是服務於剝削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滿足其占有欲。生產過程中,他們一方面在追求物的節約,另一方面卻造成物的極大浪費。這一點,資本主義社會表現得更為嚴重和鮮明。社會主義社會則不然,由於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存在和作用,社會不僅客觀上要求提高生產資料效益即物的節約,而且能在最大限度、最大範圍內持久地實現物的節約,這一節約最終都要服務於全社會物質財富的增加,滿足勞動者日益增長的需要。

  生產資料活動本身包含著複雜的相互關聯的許多方面,而不是僅僅表現在一個方面。因此,對生產資料效益必須進行全面分析,建立全面反映生產資料效益的指標體系。在工業企業,生產資料效益指標主要有,單位產品與生產資料消耗比率;單位產值與生產資料消耗價值比率;產品成本與生產資料消耗價值比率;企業利潤與生產資料消耗價值比率;生產資料利用率;追求生產資料投資效益和回收期,等等。農業生產中,除要分析上述六個比率外,還應具體分析土地合理利用程度。在分析生產資料效益時,只要抓住制約生產資料效益的主要因素及其指標,進行重點分析對比,是可以作出正確評價的。

生產資料效益的提高[1]

  提高生產資料效益就是充分發揮生產力物的因素的作用。

  

生產資料效益=

勞動成果
生產資料消耗量


  很明顯,在一定的條件下,生產資料消耗量的減少或增加,都會影響生產資料效益的提高或降低。提高生產資料利用率,降低生產資料消耗量,要抓好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第一,合理選擇生產資料。生產資料選擇是否合理的關鍵在於,選擇的生產資料實施後能否保證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等生產諸要素之間的正確結合和協調動作。為實現這一原則,(1)要註意生產資料的先進性。先進的生產資料既有助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節約物質消耗,生產出物美價廉的產品,又可以減少生產資料的無形損耗。(2)要從勞動力素質實際;水平出發。勞動力素質直接影響生產資料作用的發揮程度。企業選用的生產賢料水平往往超過勞動技術技能水平,因此,企業要積極做好勞動力培訓工作,迅速提高勞動力素質。(3)要具體分析匹配條件。原料、機器設備、動力、運輸機械是構成生產資料的四大要素,它們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離開任何一種因素,其他因素就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電力供應不足,生產自動線效率就不會高。所以,對生產資料某一方面的選擇必須註意是否具備匹配條件,否則難以產生高效益。(4)要註意管理水平的制約作用。在社會化大生產中,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約著生產資料作用的發揮程度。選擇生產資料不顧及管理水平不行,但藉口管理水平不高不選擇先進的生產資料也不對。

  第二,生產資料內部構成及組織要合理。生產資料內部要實現結構、規模、佈局、時序合理化。比例失調必然影響生產資料效益的提高,導致物的浪費。從巨集觀上分析,生產資料在兩大部類的分配比例是否協調,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高速高效發展,影響兩大部類簡單再生產擴大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從微觀上分析,一個企業原料、機器設備、燃料動力、運輸機械也要按比例構成。比例失調,例如動力不足,就會出現開工不足,原料、機器設備、運輸機械閑置,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生產資料內部構成合理不僅要從量上實現,而且要從質上實現,即力求諸要素同步先進。多年來,我們對生產資料內部構成合理性的分析研究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相當多的部門、企業還處於經驗積累決定階段,通過經驗摸索形成的比例必然伴隨著物質浪費,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付學費。現代化大生產要求,生產資料內部構成必須建立在模擬分析基礎之上,形成主要的綜合指標,保證基本比例關係協調。“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體系,原材料的庫存積壓等都影響生產資料內部的合理構成。分工協作與社會化大生產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社會化大生產過程中試圖建立“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封建莊園式生產體系,必然造成社會財富的極大浪費,我們在這方面有足以吸取的教訓。

  第三,要建立完整的科學的生產資料管理體系。對生產的管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對勞動者的管理和生產資料管理。對生產資料的管理旨在充分發揮生產資料的作用。從微觀上分析,一個企業必須做到:(1)對生產資料諸方面進行可行性分析,礁定選擇哪些,怎樣匹配;(2)模擬分析生產資料諸方面的可供量和分配比例,以求合理使用生產資料,實現供需平衡;(3)掌握產品銷售途徑,進行市場預測,利用信息反饋,儘快實現商品的價值,使生產資料得到儘快補償並及時調整生產方向;(4)實行綜合利用和回收利用,治理三廢,防止污染,把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起來分析;(5)要分析研究投資效益,選擇最佳方案,並使之儘快形成生產能力。只有把生產資料諸方面作為統一整體,實行科學管理才能較好地提高生產資料效益。

參考文獻

  1. 周學曾,王曉峰,郭彩.生產力經濟學教程.新華出版社,1994年01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方小莉,Mis铭,Lin,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生產資料效益"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