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流通手段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流通手段职能)

流通手段(medium of circulation)

目錄

什麼是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貨幣商品流通過程中起媒介作用時所發揮的職能

流通手段職能是紙幣產生的原因

  1.貨幣產生後,人們為了交換的方便,將貴金屬鑄成具有一定重量和標記的鑄幣(鑄幣是由國家鑄造的具有一定形狀、重量、成色並標明面額值的金屬貨幣),而鑄幣在流通中基於自然磨損和人為因素,導致其實際價值低於名義價值的情況。

  2.貨幣持有者在交易中僅僅關心的是貨幣是否能按照其所代表的價值買到所需要的商品,而並不關心用於交換中貨幣的實際價值是多少。不足值的鑄幣仍然當做足值的貨幣使用的事實,隱含著一種可能性:貴金屬鑄幣可以用價值符號來代替,於是產生了紙幣。紙幣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因此,紙幣的流通是以金屬貨幣的流通規律為基礎的。

  3.最初的紙幣是由銀行發行的可以兌換貴金屬貨幣並代表貴金屬貨幣流通銀行券

  4.紙幣是由國家發行並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①是一種信用貨幣,即以國家信用為基礎;②紙幣流通是一種固定化的貨幣制度。如我國《人民幣條例》規定:人民幣是我國境內唯一合法流通貨幣。

流通手段的特點

  ①必須使用現實的貨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貨幣需求:流通中需要多少貨幣取決於3個要素:價格(P)、待出售的商品數量(Q)、貨幣流通速度(V).

  在金屬貨幣制度下:M=PQ/V;在信用貨幣制度下:PQ≡MV

  ②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在交換中轉瞬即逝。人們註意的是貨幣的購買力,只要有購買力,符號票券也能作貨幣。紙幣信用貨幣因此而產生。

流通手段的作用

  剋服了物物交換的困難,促進商品流通與市場擴大;

  將交換過程分離為買賣兩個環節,出現買賣脫節、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貨幣流通規律

  由於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把商品交換分為賣和買兩個獨立的行為,這就孕育了商品買賣可能脫節的矛盾。當買入大於賣出,必然使一部分商品積壓,嚴重時造成過剩危機。當買入小於賣出,又會加大物價上升的壓力,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產生這兩種結果的原因是複雜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貨幣的數量不能適應商品流通的需要。這種現象的發生,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貨幣流通量應當怎樣確定?這就需要我們研究貨幣流通規律。

  貨幣流通規律即貨幣流通必須適應商品流通的規律。這一規律可以用公式來反映:

  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必需的貨幣量=商品價格*商品流通量/單位貨幣流通速度=商品價格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從這一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貨幣流通是第二性的,商品流通決定貨幣流通,貨幣流通數量必須適應商品流通的規律。

流通手段與支付手段的區別

  1、含義不同: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貨幣被用來清償債務或支付賦稅租金工資等,就是貨幣支付手段的職能。

  2、產生的背景不同:流通手段是在貨幣出現以後,貨幣成了商品交換的媒介;支付手段是隨著賒帳買賣的產生而出現的,在賒銷賒購中,貨幣被用來支付債務的。

  3、兩者購買的對象不同: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購買的主要是實體的商品;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購買的主要是服務。

  4、兩者貨幣交付的時間和空間不同: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在購買商品是,一般都是一次性交付,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可以是分次交付的,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可以分開的。或先交錢,後服務;或先服務,後交錢。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Zfj3000,鲈鱼,KAER,Gaoshan2013,Mis铭.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流通手段"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0.3.115.* 在 2012年5月23日 08:51 發表

hao

回複評論
M id 5fd3c2d816f6d2a7bfc93a0e8dd821b8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3月30日 17:30 發表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