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文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森林旅游文化是指能夠為森林旅游開發利用或因森林旅游開發而形成的一切物質與非物質財富的總稱,併在此基礎上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分級標準。
森林旅游文化誕生於人類在森林中進行的實踐,是人類文明的重要內容。森林旅游過程中,游客感受最多的是森林旅游文化。自然景觀或雄偉壯麗,或奇絕靈秀,或嫵媚多姿,或浩渺迷朦,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森林旅游文化的凸顯,是森林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森林文化的載體之一。森林旅游發展的歷史儘管很短,但是無論是我國還是世界上的其他各國,其文化是人類過去和現在所創造的、與森林旅游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森林旅游文化具有以下特點:
1.綜合性。美國學者麥金托什才說“旅游文化事實上概括了旅游的各個方面”。文化是一個大的範疇,包括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人們對文化多角度、多側面的研究也正說明文化內容豐富,外延寬廣。從不同視角可以把文化進行細分,森林旅游文化是其中的一個分支。森林旅游文化著重考察體現在旅游活動中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文化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繫,從而揭示這些文化現象背後包含的、共同的、普遍的本質以及旅游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森林旅游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游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游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游個體文化,還涉及到旅游學、旅游心理學、旅游市場營銷學、旅游管理學、旅游社會學、旅游文化學、旅游美學等對旅游活動進行研究的綜合領域。從旅游文化的結構體系來看,應包括最外層的物質文化,如建築、園林、器物、工具、飲食、服飾等,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質形態。還包含旅游文化的中間層次,即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兩個方面。
2.繼承性。森林是人類社會文明的搖籃,是孕育森林文化的源泉,它保留了過去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進程的信息和文化,以其獨特的形體美、色彩美、音韻美、結構美,對人們的審美意識、道德情操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豐富了森林的人文內涵,具有極其珍貴的歷史價值。森林旅游目的地的傳統本土文化是吸引旅游者的原動力,而旅游文化的形成則因其不斷更新的變異性而具有時尚性。傳統與時尚並存,體現了旅游文化在傳播當地原生文化、融合外來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吸引力的過程中特有的性質。正如中國文化幾千年來不斷融合外來民族文化的歷史過程一樣,森林旅游文化也正是在南來北往的旅游者帶來各種異域文化衝擊的過程中,實現著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流、融合。森林旅游業提供的旅游產品、所憑藉的資源既有人文的又有自然的。既有歷史遺留的,又有今人創造的。所需要的設施條件,既包括旅行社設施,又包括以飯店為代表的餐飲住宿設施和交通客運設施;所提供的服務不是某一單項服務,更不是某一具體物品,而是由吃、住、行、游、娛、購等多種服務項目構成的綜合體。其產生的效益也是綜合的,追求的是經濟、社會及生態等效益的綜合。
3.生態倫理性。人類受賜自然,同樣也受制於自然。森林旅游是利用森林所特有的環境、奇麗的景觀和美學價值為社會提供服務,作為一種獨特的旅游方式,因追求健康、釋放壓力、緩解疲勞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絕大部分森林旅游都屬於生態旅游。
生態旅游倫理是指在生態旅游地開展生態旅游所依據的生態學倫理思想。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社會倫理,而是將人與自然、生態、旅游三者密切地聯繫起來的關於人與自然關係、人與生態關係、人與旅游關係的倫理,將它們綜合為一體,則可稱為人與生態旅游環境關係的倫理。作為一種全新的旅游方式,生態道德是發展生態旅游的道德保障。對開發者來說,開發要有一個限度,即道德界限。對經營者來說,要始終將真善美三者兼顧起來,採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生態道德教育。對旅游者來說,要從多角度接受現代生態倫理的的學習與教育,在具體的旅游活動中,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4.地域性。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文化既基本統一又千差萬別、豐富多彩。地域性差異正是形成旅游者旅游活動的吸引力之一。我國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目前著名的生態旅游景區大致可以分為9類:即山嶽生態景區,以五嶽、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為代表;湖泊生態景區,以長白山天池、肇慶星湖、青海湖等為代表;森林生態景區,以吉林長白山、湖北神農架、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等為代表;草原生態景區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等為代表:海洋生態景區,以廣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紅樹林海岸等為代表:觀烏生態景區,以江西鄱陽湖越冬候鳥自然保護區、青海湖烏島等為代表;冰雪生態旅游區,以雲南麗江玉龍雪山、吉林延邊長白山等為代表;漂流生態景區,以湖北神農架等為代表;徒步探險生態景區,以西藏珠穆朗瑪峰、羅布泊沙漠、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等為代表。旅游者對異域文化的獵奇、探險、求知心理,促成了旅游活動的實現。同時,旅游者在旅游的過程中,又會縮小客源地與旅游目的地之間的文化差異,在形成新的旅游文化的同時,也呈現了旅游文化的又一個特征。
5.民族性。文化有很強的民族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們的地域性決定了文化的差異性。但是,地域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必然相互聯繫、相互交流,而人類的旅游活動,就是各種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結合的運動。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5000年的傳統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糧。森林旅游文化植根民族傳統的基礎上,中國在加強旅游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突出中國文化特有的傳統,中國人特有的建築、園林、雕塑、繪畫、民俗風情,中國人特有的思想觀念、精神追求、審美追求、道德情操等,只有這樣才能具有特色,才能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