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傑恩·巴尼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杰伊·巴尼)
杰恩·巴尼(Jay B. Barney)
放大
傑恩·巴尼(Jay B. Barney)
傑恩·巴尼(Jay B. Barney)又譯為傑伊·巴尼;企業資源本位觀理論的主要奠基人

目錄

傑恩·巴尼簡介

  傑恩·巴尼(Jay B. Barney,1955年--)是美國管理學會院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管理與人力資源系首席教授,在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洛杉礬分校和得克薩斯大學的A&M分校。他是國際戰略管理權威專家之一,是企業資源本位觀理論的主要奠基人。十幾年來,其文章的引用率一直處於非常高的水平,其研究成果被國內外所有主流教材採用,在全球戰略研究領域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多年來,傑恩教授已在頂級學術雜誌上發表了40多篇論文;他還是《管理雜誌》、《組織科學》、《AMR》、《SMJ》、《人力資源管理》雜誌和《組織科學》雜誌的編輯委員會成員。傑恩教授曾為惠普、得州儀器等全球20多個著名公司提供過咨詢指導。[1]

  他1986年的那篇文章被《管理科學》雜誌評選為最有影響的50篇文章之這篇文章中提出的戰略資源概念象徵著基於資源的戰略學派正式形成,戰略從傳統經濟學的註重市場分析和外部環境分析,轉向註重公司的內部能力和資源的分析。1990年,他被美國西部管理學會(Western Academy of Man-tent)選為“傑出學者”。2005年,他又獲得了戰略管理學會(SMS)的瑩論文獎”。並且,他有數篇企業戰略方面的學術論文傳遞在包括哈佛商學沃頓商學院西北大學和英國伶敦商學院等在內的全球50多所大學。[2]

傑恩·巴尼的企業資源觀[3]

  多數學者公認Jay Barney是現代企業資源觀RBV)之父。 他的理論(1991)認為,在公司之間可能存在著一種異質或差異,正是這些差異使得一部分公司保持著競爭優勢。 因此,RBV理論強調戰略選擇,認為公司管理戰略任務就是找出、發展和配置這一部分與眾不同的關鍵資源,以謀求最大化的經營回報。

  Barney 在1991年發表的《企業資源與可持續競爭優勢》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一文中明確指出,超常的租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過“VRIN”資源來獲得。這裡,VRIN的含義是:

  • Valuable,即有價值資源,它是公司構想和執行企業戰略、提高效率和效能的基礎。
  • Rare,即稀缺的資源,資源即便再有價值,一旦為大部分公司所擁有,它也不能帶來競爭優勢或者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 Imperfectly Imitable,即無法仿製的資源,一般需同時具備以下三點特征: 歷史條件獨特、起因模糊,以及具有社會負責性。
  • Non-Substitutable,即難以替代的資源,不能夠存在一種即可複製又不稀缺的替代品

傑恩·巴尼的研究分析[4]

  一、對資源概念和資源基礎假設

  對於企業資源概念的理解,可以說是見仁見智。巴尼繼承了沃納菲爾德的思想,他更加清晰地將企業資源表述為“企業所控制的,並能夠使企業構思和實施設計好的戰略效果和效率來提高企業的特性,包括了全部的財產、能力競爭力、組織程式、企業特性、信息知識等”。巴尼將企業資源分成四類:金融資本實物資本人力資本組織資本

  巴尼認為,資源基礎觀點在理論上有兩個前提假設:首先是資源異質性假設,它是由彭羅斯提出的。傳統經濟學只看到了企業供求條件,彭羅斯觀察到不同企業所控制的生產性資源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企業資源本質上是異質的。其次是資源的不可移動性假設,它是從塞爾茲尼克和理查德理論中延伸出來的。這個假設認為企業中存在著某些資源要麼複製成本相當高昂,要麼沒有供給彈性。有了這兩個假設就可以推斷,如果企業擁有的某項資源能夠使得企業利用機遇或避免威脅,並且如果這些資源的複製成本高昂或者這些資源不具備供給彈性,那麼這些資源可能就是企業優勢或可能是競爭優勢潛在源泉。巴尼對於資源基礎觀點的前提假設分析,為資源基礎學派奠定了理論基礎,甚至可以說正是由於巴尼的工作才使得資源基礎觀點成為一種規範研究。

  二、戰略性資源為企業提供最持久利益

  巴尼認為,自安索夫提出 SWOT 理論以來,以波特的產業結構分析為代表的分析工具使外部環境分析得到比較快發展,而內部資源分析還近似空白。在 1991 年的《企業資源和持續競爭優勢》中,巴尼認為戰略性資源,即在企業面臨競爭時提供最持久利益的資源,它們具有價值性、稀缺性、難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四個方面特性。1994 年巴尼對其理論進行了調整,提出 VRIO分析框架,即價值問題(V)、稀缺性問題(R)、可模仿性問題(I)和組織問題(O)。該框架的核心思想是:可持續競爭優勢不能通過簡單地環境機會和威脅,然後僅在高機會、低威脅的環境中通過經營業務來創造。可持續競爭優勢還依賴於獨特的資源和能力,企業可把這些資源和能力應用於環境競爭中。

  VRIO 是針對企業內部資源與能力,分析企業競爭優勢和弱點的工具,由一系列四個問題構成:價值問題。企業的資源和能力能使企業對環境威脅和機會做出反應嗎?稀缺性問題。有多少競爭企業已擁有某種有價值的資源和能力?可模仿性問題。不具備這種資源和能力的企業在取得它時與已經擁有它的企業相比較處於劣勢嗎?組織問題。一個企業的組織能充分利用起資源和能力的競爭潛力嗎?

  三、模仿資源中的成本劣勢來源

  對於企業模仿的成本劣勢來源,巴尼認為主要分成四類:創造企業資源的歷史重要性,培育和開發資源的原因模糊性,資源的社會複雜性專利。特定的企業獲取、開發和利用某一資源的低成本常常依賴於企業的時間和空間條件。沒有了這些條件,任何企業獲取資源都面臨著高昂的成本壓力。獨特的歷史條件使得企業在行業中首先認識和利用行業機遇,同時也會路徑依賴性地對企業後繼發展產生顯著影響,從而創造可持續競爭優勢。關於原因模糊性。企業戰略性資源無法模仿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來自於企業管理者對資源和競爭優勢之間關係的不清楚。不少企業高管迷戀於對競爭優勢起關鍵性作用的“重大決策”,但常常是,企業的競爭優勢似乎來自於無數的“小決策”。巴尼還認為像企業文化、組織特性等無形資產本身都是隨機的,它們產生的結果也會被人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此,劣勢企業無法認識到,也無法去模仿這些資源帶來的競爭優勢。談到社會複雜性。很多的企業資源都可能具有社會複雜性,它們包括了企業內部經理之間的人際關係、企業文化、企業在客戶供應商中聲譽等。對於專利。企業來源於專利方面的優勢受到了法律保護。

  四、VRIO 分析框架的局限性

  巴尼認為,和波特的 SCP 分析框架一樣,VRIO 分析框架也有其局限性。巴尼認為這種局限主要體現於三個方面:首先,如果維持企業競爭優勢的環境發生劇變,特別是那些環境以不可預測方式迅速變化,企業就難以維護競爭優勢,只能轉而尋求創新——“熊彼特革命”。當然,很多行業都有過“熊彼特革命”的經歷,但只要行業中游戲規則保持相對穩定,那麼資源基礎觀點就有其用武之地;其次,VRIO 分析框架降低了管理的影響。按照資源可模仿性原則,企業績效更多是來源於資源長期投資積累,管理人員創造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有限。最後,波特的 SCP 分析框架是以行業為分析單位的,它需要的數據相對便於收集。而資源基礎觀點分析的單位是企業內部資源,分析企業資源的價值性、稀缺性和不可模仿性數據也相對難以獲取。

  資源基礎觀告訴我們,對企業可持續優勢的認知,不能通過簡單分析環境機遇和威脅就可以獲得。“管理人員必須從企業內部尋求有價值的、稀缺性的、模仿成本高的資源,然後經由他們所在的組織開發利用這些資源”。

著作

  • Organizational Economics: Toward a New Paradigm for Studying and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s, with William G. Ouchi.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6.
  • Managing Organizations: Strategy, Structure, and Behavior, with Ricky Griffin. Boston: Houghton-Mifflin, 1992.
  • Gaining and Sus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1st ed., Reading: Addison-Wesley, 1997.
  • Gaining and Sus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2nd ed., NJ: Prentice Hall, 2002.

榮譽

  • Winner, George Robbins Teaching Award, UCLA, 1983-84.
  • Winner, 1996 Outstanding Core Professor, Evening MBA Program, Fisher College of Busines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 Winner, 1999 Outstanding Ph.D. Instructor, Ph.D. Program, Fisher College Of Busines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 Winner, 2000 Outstanding Ph.D. Instructor, Ph.D. Program, Fisher College Of Busines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 Winner, 2001 Outstanding Executive MBA Professor, Executive MBA Program, Fisher College of Busines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 Scholarly Awards
    • Designated as an "Ascendant Scholar" by Western Academy of Management, 1990.
    • Faculty Research Fellow Award for Outstanding Research,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Texas A&M University, 1992.
    • Presenter, The Holger Crafoord Memorial Lectur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Lund University, Sweden, "Toward an Organizational Model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Fall 1993.
    • Finalist, 1986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Outstanding Scholarly Contribution Award.
    • Winner, 1994 Best Paper Award, Entrepreneurship Divis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 Honorary Doctorate, 1997, University of Lund, Lund, Sweden
    • Elected as a Member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Fellows, 2001
  • Grants
    • Research Grants, US-Japan Friendship Commission, 1984, 1985, 1986. (Grants totaling $45,000.)
    • Texas Advanced Research Program, 1988-89, "Managing Risk & Uncertainty in Funding New Business Ventures: Determinants of the Structure of Venture Capital Governance" (Grant of $90,200).
    • Research Grant,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Texas A&M University, 1989, "International Agency Theory," with Arvind Mahajan (Grant of $5,000).
    • Research Grant, 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 1991, "Strategic Analysis in Starting New Businesses," with Jennifer George and Tom Turk (Grant of $6,000).
    • Research Grant, Texas Instruments, 1991, "Managing Cultural Diversity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with Bob Hoskisson (Grant of $77,000).
    • Research Grant, Texas Instruments, 1992, "Managing Cultural Diversity, Continued," with Bob Hoskisson (Grant of $7,000).
    • Summer Research Grant, 1993,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Texas A&M University (Grant of $13,000).
    • Research Grant, AT&T Foundation, 1999,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Virtual Organization," with Rob Heneman, Roy Lewicki, and David Greenberger (Grant of $200,000).
    • Research Grant, Ford Foundation, 2000-2001, "Post Merger Integration," with Oded Shenkar.

參考文獻

  1. 陳傳明.企業家在決策中更容易受到偏見和直覺的影響 西方管理學經典命題(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112
  2. 唐震,張陽,李明芳編著.第6章 著名戰略管理學者的理論貢獻 西方戰略管理理論(M).科學出版社,2008.12.
  3. 曹志來.第3章 理論基礎和概念模型 零售業高層管理團隊、戰略決策與企業績效(M).遼寧: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49
  4. 陸園園.傑恩·巴尼:現代企業資源觀之父(N).學習時報.2013-8-12(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Vulture,Yixi,Mis铭,Lin.

評論(共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傑恩·巴尼"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shi yu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8月13日 08:24 發表

His articles are so comfortable to read and learn!

回複評論
60.211.122.* 在 2014年1月26日 22:07 發表

沒有參考文獻啊!

回複評論
Mis铭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2月7日 17:15 發表

60.211.122.* 在 2014年1月26日 22:07 發表

沒有參考文獻啊!

感謝您對MBA智庫百科的關註。已經添加了參考文獻,希望對您有幫助!

回複評論
M id 78463db45717b56a34be56c80475d57d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6月14日 09:18 發表

它跟彭氏框架是同一個嗎?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