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公開儲備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未公開儲備又稱隱蔽儲備,是指銀行將部分保留利潤用作非公開的儲備。由於各國的法律和會計制度不同,巴塞爾委員會提出的標準是:在該項目中,只包括雖未公開,但已反映在損益表上併為銀行的監管機構所接受的儲備。
未公開儲備的特點[1]
①不公開在資產負債表上標明,反映在銀行損益帳上。
②它與公開儲備具有相同的內在質量,可以自由而及時地用於應付不可預料的損失。
③由於它缺乏透明度,不包括在核心資本的成份中,
④在監管機構接受的情況下,它才有資格包括在附屬資本之內。並能自由隨時被用來應付未來不可預見的損失。
未公開儲備屬於銀行的二級資本。通常說的資本是指會計資本,也就是賬面資本,等於金融機構合併產負債表中資產減去負債後的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普通股、優先股等。
在《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監管資本被區分為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核心資本又稱一級資本,包括商業銀行的權益資本(股本、盈餘公積、資本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和公開儲備;附屬資本又稱二級資本,包括未公開儲備、重估儲備、普通貸款儲備以及混合性債務工具等。
1988年,巴塞爾委員會發佈了旨在統一對國際活躍銀行進行監管的標準---《統一資本計量與資本標準的國際協議》,即《巴塞爾資本協議》首次提出了資本充足率的國際標準,資本充足率是指資本對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這裡是資本也就是監管資本。
1996年,為提高監管資本對風險的敏感性,巴塞爾委員會發佈對舊協議的修訂稿,新協議將資本充足率定義為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加上12.5倍市場風險及操作風險資本要求的比率。
未公開儲備或隱蔽準備可根據各成員國內不同的法律和會計制度以不同 的方式組成。在該項目里,只包括雖未公開,但已反映在損益帳上併為銀行的監管 機構所接受的儲備。
未公開的儲備與公開的保留盈餘可能內在質量相同,但從國際認同的最低標準 來看,未公開的儲備缺乏透明度,而且很多國家不承認未公開儲備為可接受的會計 概念,也不承認其為資本的合法成分,因此未公開儲備不能包括在核心資本燈股本 成分中。
- ↑ 劉國欠,周江雄.銀行信貸[M].廣西民族出版社,1996
比如說具體有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