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應義塾大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慶應義塾大學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gakuji.keio.ac.jp/
目錄 |
慶應義塾大學成立於1858年,是日本最古老的大學,也是日本第一所私立的綜合性大學,與早稻田大學並稱“日本私學雙雄”。慶應義塾大學以經濟學、醫學、文學、上學享譽全國,是日本一流的高等學府。
校訓:理想之門
慶應義塾大學是日本一所重要的私立大學,與早稻田大學並稱為“日本私學雙雄”。它創建於1858年,由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福澤諭吉在江戶(東京舊稱)的築地鐵炮州購地創辦,取“蘭學塾”,又名“福澤屋”。10年後,即慶應4年,正式定名為慶應大學。如從1858年算起,慶應義塾大學的創建比日本第一所大學東京大學還早。
1871年,慶應義塾大學校舍遷至現在的本部校區所在地港區三田。到1890年正式成為日本政府認可的一所私立大學,設有文學、理財、法律3科,8年後又根據學制改革的要求,陸續增設了政治科、醫學科。1920年,學科上升為學部,法律科與政治科合併為法學部,加上原有的學部,慶應大學已成為具有文學部、法學部、經濟學部、醫學部的一所綜合性大學,並創設了研究生院。
1944年,原來的藤原工業大學併入慶應後改為工學部,併發展函授教育,新的學部和研究生學科不斷充實。1957年增設商學部,1981年工學部改組,增設兩個專業成為理工學部。後來,又在藤澤新區設立綜合政策學部和環境情報學部。到今天,慶應大學已成為具有8個學部、8個研究生教育科和一批研究機構的規模巨集大的大學。
“筆比劍強”打開“理想之門”
慶應義塾大學面向本科生教育的8個學部是:文學部、法學部、經濟學部、商學部、醫學部、理工學部、綜合政策學部和環境情報學部。研究生院設有文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商學、醫學、理工和經營管理等8個研究科。另外還有日本大學中規模最大的函授部。
研究所主要有:語言教育研究所、新聞研究所、經濟研究所、斯道文庫(東亞文化研究所)、體育教育研究所、電腦教育研究所等。
慶應共有4個圖書館,分佈於三田、日吉、矢上和信濃汀4個校區,藏書總量為200萬冊。1907年建立的老圖書館,為八角塔式結構,已成為日本的重要文物。新建的三田圖書館有12個書庫,採用現代化的服務。可藏書115萬冊,古代、現代、東西方的書刊較為豐富。在日本大學圖書館中聲望較高。在“圖書大學共用”的口號下,整個圖書室全部開架服務,大大便利了師生員工閱覽。
慶應的校徽圖案為一張盾牌上兩筆尖交叉,寓意為“筆比劍強”,此圖案用拉丁文刻印在三田圖書館舊館的彩色玻璃門上。校旗顏色為藍—紅—藍三色,左上角有校徽圖案,校本部三田東大門被稱為“理想之門”,取自於一首校園歌曲,這四個字已成為慶應的校訓。
校區和其他地方都豎有下列四座塑像,紀念為慶應做出重大貢獻的先驅者:三田的小山內薰——新劇創始人;日吉校區內的平沼亮之——全能功勛運動員,被譽為“體育之父”;矢上校區內的藤原銀次郎——今工學部前身藤原工業大學的創始者;四谷的北里柴三郎——被譽為“應慶醫學之父”。另外在日吉校區內還樹立小泉信三的紀念碑。
用不著“吃皇糧”的大學
慶應義塾大學創始人福澤諭吉是日本近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從西方列強的炮艦背後看到經濟、科技的堅強後盾,於是決心開辦學校“教育救國”。他本人生性怡淡,極端痛恨權術,自己不願投身政界,也不鼓勵學生從政。這種務實精神成了慶應辦學的傳統。
該校校史曾有關於這方面的一段記載:“權力紛爭無法侵犯它,任何事務干涉限制不了福澤追求學問的心志,這樣特長的學風,即使至今日,都還在慶應義塾大學完整地保留著。”在這一優良校風的影響下慶應畢業生多半不願從政,而願意從基層做起,憑自己的學術基礎、聰明才智、務實精神去開創局面。
因此,在日本的企業、貿易、金融等實業領域,慶應的學子占據著重要的崗位。形成一群有實力的“慶應幫”。
慶應的畢業生中雖未出現一名首相,擔任國家公職的人數也不及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的一半,但還是涌現了一批有名的政治家和政界要人,如尾崎行雄、犬養毅、藤山愛一郎、野阪參三、田川誠一、櫻內義雄、橋本龍太郎等。
慶應雖屬私立學校,沒有吃“皇糧”的條件,但它仍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學校創始人福澤諭吉最早上此講授經濟學,他號召向西方學習,建立新的經濟學體系。在他的影響下,慶應先後成長了一大批優秀的經濟學者,如小泉信三、江田一郎、氣賀勘重、高橋誠一郎和野村兼太郎等。他們不僅使慶應的務實傳統在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中得以發揚光大,而且向作為日本現代化強大支柱的金融、實業等各個經濟領域提供了人才與理論。
師生形同父子
創建人福澤諭吉的獨立自尊和民主思想帶給慶應大學的另一個傳統是:自由開放的學風,對外來事物包容性極強,師生、校友之間有著強烈親善互助關係。
以研究生為例,導師與學生之間一旦確立了授受關係,就形同父子,導師將對學生的一生負責到底,無論大事小事,教師事必躬親。慶應的校友稱作“塾員”,教職員之間從不互稱“先生”,而稱“君”,先生的頭銜只留給福澤諭吉一人享用。這一方面表達了全體師生員工對福澤的崇敬和愛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們彼此之間融洽無間的關係。
自由研究的學風在教學上也有充分的體現,如開展小班教學、提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根據學生的志趣水平分組教學,使用不同的教科書,教師進行輔導,因材施教。這種做法,在大學生活前兩年的普通教育和語言教學中尤為突出。
蓬勃發展的學生活動
仿照英式教育風格的慶應大學以學術自由及校園內蓬勃發展的學生活動著名。最重要的學生活動包括一年一度的秋季三田Mita節和半年一次的與私立校早稻田Waseda大學的棒球賽,學生也很愛參加自治地方和學校組織的文化和運動俱樂部。
慶應義塾大學每個校區都有媒介網來維持研究、教育、臨床課程,通過創造基礎提供電腦通訊環境,也通過提供信息資源和信息加工技術來使用這個網。在校醫院附近又有配備先進的醫療設施的附屬醫院。
以不變應萬變的戰略
當前,隨著慶應義塾大學畢業生聲譽的不斷提高,報考慶應的學生越來越多,慶應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名牌大學,開始與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並駕齊驅。在這種形勢下慶應義塾大學如何面對新的挑戰?
現任校長石川忠雄提出了“以不變應萬變”的戰略口號,即面對當前世界科技一日千里的發展形勢,慶應人應以自己一貫傳統和獨特的學風、務實的精神去迎接時代的挑戰。慶應人說得好:當今時代是我們自己的時代,必須用我們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出自己的天地來。
當然,慶應近些年來也是有變化的,例如在學科設置上衝破了原先的傳統束縛,在湘南藤澤校園設置了綜合政策學部和環境情報學部,其目的是對當前世界之事從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多種學科綜合的視野上去認識、分析、研究,制定政策。
慶應大學本科有9個學院:文,法,商,醫,經濟,理工,綜合政策,環境情報,和醫護學院。研究生院有9個學部:文,法,商,醫,經濟,理工,社科,經管, 媒體及行政管理。學科中最強的是文學部,經濟學部,商學院和醫學院。文學部的三田學派在日本文史哲領域中絕對領先,開有142門極具獨特個性的課程。經濟學部對日本以至世界的經濟,金融發展趨勢的預測和建議受到廣泛重視。商學院的會計和稅務課程全國第一,學生興趣廣,教師水平高。醫學院畢業生7000多人活躍在世界各地,全部電腦管理,是全日本最先進的醫院之一。
文學部:是慶應最老學部之一,它的特點是學科較多,如文學,史學,哲學,圖書館和人際關係學(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際科學)等。研究範圍廣泛,僅教員開設的課程就有142門,但每學科又有其獨特的個性。以森鷗外,上田敏為顧問,永井荷風等組成的"三田文學",田中一部為首的"三田史學",川合員一為首的 "三田哲學"形成了帶有慶應特征的三田學派。特別是前者,涌現了久保田萬太郎,佐藤春夫,小島政二郎,山本建吉,西脅順三郎,池田彌三郎,遠藤周作,江藤淳等知名的作家學者,還有2名"直木獎"得主:松村友視,三好京三。
經濟學部:亦是3個最老的學部之一。學校創始人福澤諭吉最早上此講授經濟學,他接受了西方的思想,翻譯了外國經濟學著作,摒棄了封建主義的經濟思想,號召向西方學習,建立新的經濟學體系。在他的影響下,慶應先後成長了一大批優秀的經濟學者,如小泉信三,江田一郎,氣賀勘重,高橋誠一郎和野村兼太郎等。他們不僅使慶應的務實傳統在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中得以發揚光大,而且向作為日本現代化強大支柱的金融,實業等各個經濟領域提供了人才與理論。
商學部:雖然是慶應的後起之秀,但它的5個特征使得它在日本大學的學科地位中不可小視。①學生來自日本各個地區;②外國進修生越來越多,是全校接受留學生最多的學部;③全國公認,是會計師同稅理士資格取得人數最多,質量最好的學校,特別是前者,連續35年一直處於第一名的位置。④學生興趣廣泛,課程豐富多彩,共開有50餘門課程,講座內容充實;⑤教員研究水平高,為國內外公認,社會各界對商學部畢業生期望值高,很多校友已擔任研究會長,國家行政官員及情報研究人員。
醫學部:創建於1917年,它的建立與福澤諭吉的影響密切有關。福澤最早在大阪的醫學者緒方洪庵開辦適塾中學,深知實學的重要,對醫學產生濃厚興趣,並積極支持開辦醫學。當時從德國歸來的世界知名細菌學者北里柴三郎在福澤的要求下出任首屆學部長。該部已培養出7,000餘名畢業生,他們活躍在世界各地,在醫學教育,研究,醫療保健,醫務行政等方面均做出了很大貢獻。位於信濃汀校區的新建大學附設醫院為日本屈指可數的幾個最先進醫院之一,全部由電腦控制,有 360個終端,1071張病床,每日就診人數可3700多人。
慶應創始人福澤諭吉是日本近代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從西方列強的炮艦背後看到經濟,科技的堅強後盾,於是決心開辦學校"教育救國",研究西方的政治,經濟,法律,取人之長為我所用。他本人生性淡泊,極端痛恨權術,自己不願投身政界,也不鼓勵學生從政。這種務實精神成了慶應辦學的傳統。該校校史曾有關於這方面的一段記載:"權力紛爭無法侵犯它,任何事務干涉限制不了福澤追求學問的心志,這樣特長的學風,即使至今日,都還在慶應義塾大學完整地保留著。"慶應畢業生多半不願從政,而願意從基層做起,憑自己的學術基礎,聰明才智,務實精神去開創局面。因此,至今慶應的畢業生中雖然未出現一名首相,擔任國家公務員的人數雖不及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的一半,但還是涌現了一批有名的政治家和政界要人,如尾崎行雄,犬養毅,藤山愛一郎,野阪參三,田川誠一,櫻內義雄,橋本龍太郎等,如果從日本的企業,貿易,金融等實業領域來看,那可非同小可,慶應的學子占據著重要的崗位。形成一群有實力的"慶應幫"。據1990年統計, 日本2000家大企業中,擔任社長職務的除東京大學畢業生外,以慶應為多,達181名。人們說,"理財在慶應",此話頗有道理,慶應畢業生在國內找工作比其他大學的要容易得多。
福澤的獨立自尊和民主思想帶給慶應的另一個傳統是:自由開放的學風,對外來事物包容性極強,師生,校友之間強烈的互相關係。以研究生為例,導師與學生之間一旦確立了授受關係,就形同父子,將一生負責到底,無論大事小事,教師事必躬親。即使對外國留學生,慶應的教師和學生只記住他們是慶應的子弟,並不把他們當成外國人看待,對留學生的關心和幫助極為周到。慶功應的校友稱作"塾員",教職員之間從不互稱"先生",而稱"君",先生的頭銜只留給福澤諭吉一人享用。這一方面表達了全體師生員工對福澤的崇敬和愛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們彼此之間融洽無間的關係。至今,慶應已同世界15個國家和地區的45所大學開展了教員與學生的相互交流,有587名各國留學生,同我國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建立了校際學術交流關係。自由研究的學風在教學上也有充分的體現,如開展小班教學,提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根據學生的志趣水平分組教學,使用不同的教科書,教師進行輔導,因材施教。這種做法,在大學生活前兩年的普通教育和語言教學中尤為突出。
大學辦學理念:
1、"謀求東洋革新,輸入西洋文化教育"。
這是福澤諭吉辦學的指南。福澤諭吉極力主張日本"脫亞入歐",積極倡導歐洲資產階級啟蒙主義思想,他認為"如果想使日本文明進步,就必須以歐洲文明為目標,確定它為一切議論的標準,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為要達到這個目標,他形成了一整套體系完備的教育理論以指導日本國民進行全面的教育,通過教育來普及知識,增強國力,使日本擺脫小國寡民的衰微地位。他的理論涵蓋普及教育,女子教育,智育,德育,家庭教育等領域,在此理念主導下,他完成了日本的教育實驗,促成了日本近現代教育模式的形成,慶應義塾就在這樣的完備的近代教育理論指導下日漸發展成為日本最為成功的教育救國的實驗典範。
2、"尚實學,倡獨立"的教育目標。
"實學"與"獨立"是福澤諭吉教育實驗所倡導的兩個主要具體目標,提倡以"接近世間一般日用的實學"作為教育課程的主流,他希望學生日後成為能做各種卑微小事的人。福譯諭吉先生更加提倡"獨立"這一觀念,把無形的獨立作為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他以"一身獨立而一國獨立"為主要口號,鼓吹個人的獨立自尊,社會的實利實益,他的思想後來被人們歸結為"獨立自尊",認為剛從封建壓迫下解放出來的日本人民要走向自由,就必須要學會保持獨立之心,並通過立志尚學,以實用的學問豐富自己,來達到解放自我,富國強民的境界。福澤的這一思想為慶應大學的學生將來的就業取向和創業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慶應的大學生都具有獨立創業的精神,他們畢業後主要在經濟和商業領域創業,且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這樣為其將來的成功打下了豐富的經驗基礎,在日本慶大被譽為"企業家的搖籃"。
慶應大學培養學生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精神境界,創造和積累新的知識財富,發掘新的創業潛能,培養在社會中舉足輕重,並且對世界有所貢獻的人才。至今已經培養畢業生22萬多人,包括現任首相小泉和前首相橋本龍太郎,還有藤山愛一郎,野阪參三,櫻田義雄等著名人士。小泉內閣中有5名慶應校友。但"慶應幫"在企業,貿易和金融實業中影響更大。2000家日本最大企業中慶應畢業的社長占十分之一。在日本有一種"理財在慶應"的說法。
當前,隨著慶應畢業生聲譽的不斷上升,報考慶應的學生越來越多,慶應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名牌大學,開始與東大,早稻田並駕齊驅。在這種形勢下慶應如何發展現任校長石川忠雄提出了"以不變應萬變"的戰略口號,即面對當前世界科技一日千里發展的形勢,慶應人應以自己一貫傳統和獨特學風棗務實的精神去迎接時代的挑戰。慶應人說得好:當今時代是我們自己的時代,必須用我們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出自己的天地來。當然,慶應近些年來也是有變化的,例如在學科設置上衝破了原先的傳統束縛,在湘南藤澤校園設置了綜合政策學部和環境情報學部,其目的是對當前世界之事必須從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多種學科綜合的視野上去認識,分析,研究,制定政策。又如為了擴大影響,近幾年來慶應人也開始進入政界,以1989年與1980年相比,國會議員中的校際出身相比較,東大畢業的增加 8%,早稻田減少4%,而慶應增加了37%,這無疑是慶應順應社會潮流的一個新動向。
慶應大學還特別重視國際化的問題,為學生營造國際化的環境。為此他們建立了與伙伴學校學生交流項目,與27個國家和地區的110所知名大學或組織有著學生交流伙伴關係,其中中國有9所,包括清華大學。
慶應義塾大學發展到現在,已和世界15個國家與地區的45所大學開展了教員與學生的相互交流。同我國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建立了校際學術交流關係。在中國國際教育博覽會上,慶應義塾大學也常常參展並與中國留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
現代文藝理論家、詩人、翻譯家胡風,1929年東渡日本入慶應義塾大學英文科求學,並參加了日本普羅科學研究所藝術研究會,從事過普羅文學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機器人專家、現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的鄭南寧,曾於1985年在慶應義塾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綱也曾於2000年任慶應義塾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訪問教授。
2005年5月29日~6月5日,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辦了國家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活動,活動期間,邀請了原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長期從事漢籍版本學研究,曾對中國大陸、臺灣及日本收藏的宋元版書進行過系統調查研究的尾崎康教授,作了“《資治通鑒》的宋元刊本──版本學入門”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