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旅游資源評價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旅游資源評價

  旅游資源評價是在旅游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從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旅游資源及取得最大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的角度出發,選擇某些因數,運用科學方法,對一定區域內旅游資源本身的規模、質量、分級及開發前景和外部開發條件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判鑒定的過程。[1]

旅游資源評價的內容[1]

  旅游資源評價一般包括旅游資源本體價值評價和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兩個方面。

  1.旅游資源自身價值評價

  (1)旅游資源特性和特色

  任何類型的旅游資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質,即使完全同類的旅游資源.由於分佈的地域環境差異,往往也各具特色。旅游資源特征和特色是該區旅游資源區別於其他地區旅游資源的獨到之處,是衡量其對游客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也是資源開發可行性的決定條件之一。

  (2)旅游資源價值和功能

  旅游資源價值包括美學、歷史文化、科學考察等價值,也包括商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價值。不同類型的旅游資源體現出不同的主體價值,它是資源質量和品位的反映。旅游資源的功能是指旅游者旅游資源可供開發利用的特殊功用,它是旅游資源價值的具體體現。對現代旅游業而言,旅游資源可以包括觀光、度假、娛樂、健身、體育、商務等多種功能。

  (3)旅游資源數量、密度和佈局

  旅游資源數量是指旅游區內可供觀賞的景觀資源的多少。旅游資源密度又稱旅游資源豐度,是指在一定地域上旅游資源集中的程度。旅游資源佈局則指景觀資源的分佈和組合特征,它是資源優勢和特色的重要表現。景觀數量大、相對集中並且佈局巧妙、合理的地區是理想的旅游開發區。

  (4)旅游資源容量

  旅游資源容量是指在保持旅游資源質量的前提下,一定時間內旅游資源所能容納的旅游活動量。也就是指滿足游人最低游覽要求(心理感應氣氛)和達到保護風景區環境要求時,旅游資源的特質和空間規模所能連續維持的最高旅游利用水平,又稱為旅游承載力或飽和度。一般以容人量或容時量來度量。

  2.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

  (1)區位條件

  即旅游資源所處區域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及旅游資源與其所在區域內的其他旅游資源、周邊區域旅游資源的關係等。它決定了旅游資源所在區域游客的可進入性,進而影響到旅游資源開發的時間、規模、層次、市場指向等。這是評價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首位因素。

  (2)客源條件

  客源數量是維持旅游經濟活動的必要條件,並與旅游經濟效益直接相關,是提高旅游資源開發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它決定著旅游資源的開發規模和開發價值。旅游資源的客源條件可以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同時與旅游資源的價值、區位條件等因素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和考慮。

  (3)環境條件

  包括自然、生態環境和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環境以及投資環境等。自然生態環境是構成旅游資源區整體感知形象的一個因素,是旅游活動的重要外部環境條件之一。良好的自然和生態環境有利於吸引游客和進行資源的開發利用。同時,一個區域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做後盾。此外,政治安定、各民族和睦相處、社會治安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友善熱情、政府給予投資優惠條件等都是發展旅游業的必要條件。

  (4)建設施工條件

  旅游資源的開發必須有一定的設施場地。開發旅游資源還要考慮建設施工條件即工程量的大小和難易程度,因為施工場地的地質、地形、氣候等自然基礎條件和供水、供電、材料等工程建設供應條件影響著施工進度、投資大小及受益早晚。

旅游資源評價的目的[2]

  旅游資源評價的目的在於:①通過對旅游資源類型、質量、數量、等級、功能、結構等的評價,確定旅游資源的質量,以便於評估其在區域旅游資源開發中的地位,指導旅游資源開發。②通過對旅游資源的規模水平的鑒定,確定旅游地的性質,為旅游地的等級評定提供依據。③通過對旅游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條件的評價,為合理利用、保護資源及制定區域旅游發展規劃奠定基礎。

旅游資源評價的原則[2]

  旅游資源評價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作,旅游資源包羅萬象,旅游資源評價涉及自然、歷史、人文、社會、經濟等諸多方面,為了使旅游資源評價做到客觀、公正、可靠,必須遵循以下評價原則。

  (1)客觀實際原則

  旅游資源是區域資源的一種,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其價值、特點、內涵、功能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旅游資源評價必須客觀地反映旅游資源本來的價值、特點,既不能言過其實,動輒“世界第一”、“世界首創”,也不能低估旅游資源的價值,力求做到恰如其分。

  (2)綜合效益原則

  從旅游資源的定義可以看出,旅游資源追求的是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綜合,因此在評價旅游資源時,不能只考慮到它潛在的經濟價值而忽略了其對社會、環境的影響,而是要全面考察旅游資源潛在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綜合情況,對旅游資源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3)力求定量原則

  對旅游資源進行評價時,往往需要一些定量的指標,力求有說服力,也可以減少主觀色彩、個性色彩過多帶來的認識偏差。旅游資源評價的力求定量原則,要求不同區域的旅游資源的評價應該採取統一的定量評價指標與賦值標準。

  (4)動態發展原則

  從前述,旅游資源是個很複雜、很寬泛的概念,其內涵、外延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而旅游者的興趣、偏好也會隨著時問的推移而變化。因此,對旅游資源的評價應該堅持動態發展的原則,以發展的眼光,把握最新的旅游市場的需求狀況,對旅游資源進行客觀、全面、符合時代的評價。

旅游資源評價的意義[1]

  旅游資源評價包括旅游資源的單項評價和綜合評價。其意義在於,通過評價,可以為旅游區開發規模、開發主題、開發階段和管理規劃提供科學的判斷標準,同時也為投資、目標市場定位、配套設施建設等提供理論依據。所以,旅游資源評價是正確開發和利用旅游資源、建設旅游地的前提,它直接影響到區域旅游地開發利用的程度和前途。客觀而科學地評價旅游資源是旅游區綜合開發規劃的重要環節。

旅游資源評價的理論基礎[3]

  旅游資源的評價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之上的,即基於價值判斷的統計性規律和人類認知的比較法則。

  (1)價值判斷的統計性規律

  不同人群或個體對於旅游客體(如被觀賞的風景)質量的價值判斷趨向於一個相同的結論;在對多個個體或人群進行統計的情況下,這一趨同的結論會清晰地顯示出來。在理論上,不同人群或個體對於旅游客體質量的價值判斷在統計圖上服從於正態分佈,如圖所示。

旅游者对于旅游客体质量的价值判断分布

  (2)人類認知的比較法則

  具體而言,如果讓隨機抽取的大量個人或人群對給定的一系列旅游客體(如旅游地)就其質量(或某一外部屬性)進行比較,對於每一旅游客體來說,不同個人或人群得出的比較結果的分佈,呈現為圍繞某一中心值的正態分佈。如果將對於不同旅游客體的比較結果描繪在統計圖上,如圖所示,則會發現,這是一個分佈曲線間有重疊的正態分佈系列。曲線間有重疊,是由於在對旅游客體進行質量(屬性)比較時,部分個人或人群的結論偏離中心結論較遠。例如,對於A與B的比較,中心結論是B值高於A,但會有部分個人或人群的比較結論是A值高於B,比較的最終結論取所有比較結果排列的中心結果值。

旅游者对于不同旅游客体质量的比较

旅游資源評價的依據和因素[3]

  (1)評價的依據

  ①旅游資源的分類及構成要素是旅游資源評價的基本依據。任何旅游資源評價都要以此為基礎,設置評價因數,建立評價模型。

  ②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條件,主要包括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條件及旅游活動環境條件,是資源開發利用的必要前提條件,也是進行旅游資源評價的重要依據。

  ③旅游資源地域組織結構形式,即“景物一景點一風景區一旅游區域”的地域單元結構形式,是在進行層次分析評價時分層次的依據。

  (2)評價的因素

  ①價值因素。又稱吸引力因素,是由旅游資源自身價值特征所決定的,通常包括旅游資源美學觀賞價值、娛樂價值、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生態價值等,是旅游資源評價的基本內容和因素。

  ②市場需求因素。決定了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價值,因此瞭解客源市場的對象、市場區位及市場需求變化等內容是旅游資源評價的一個重要因素。

  ③心理因素等。

旅游資源評價的方法[1]

  科學地評價旅游資源在國外已有30多年曆史,在我國也有10多年的歷史了,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和評價的方法。下麵從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方面來做具體介紹:

  1.定性評價方法

  這是一種描述性評價方法,又稱經驗法,是評價者在收集大量的旅游資源信息的基礎上,憑經驗通過人們的感性認識,主觀判定旅游資源的價值。一般採用民意測驗法專家評議法

  (1)盧雲亭的“三三六”評價法

  即“三大價值”、“三大效益”和“六大開發條件”。三大價值指歷史文化價值、藝術觀賞價值、科學考察價值;三大效益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六大條件指景區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景物或景類的地域組合條件、景區旅游容量條件、施工難易條件、投資能力條件、旅游客源市場條件。

  (2)黃輝實先生的“六字七標準”評價法

  黃輝實提出評價資源應從資源本身和資源所處環境來評價,從資源本身來評價採用六字標準:美、特、奇、名、古、用;從資源所處環境來評價則有七項標準:季節性、污染狀況、資源聯繫、可進入性、基礎結構、社會經濟環境、客源市場。

  (3)體驗性的定性評價法

  該方法是評價者(旅游者或專家)對於旅游資源的質量進行個人綜合體驗。根據評價的深入程度及評價結果的形式,又可分為一般體驗性評價和美感質量評價。

  一般體驗性評價是通過統計旅游者或旅游專家有關旅游資源(地)優劣排序的問卷回答,或統計旅游資源(地)在旅游報刊、書籍上出現的頻率,從而確定一國家或地區最佳旅游資源(地),其結果能夠表明旅游資源(地)的整體質量和大眾知名度。

  美感質量評價是一種對旅游資源美學價值的專業性評估,這類評價是在旅游者或旅游專家一般體驗性評價基礎上進行深入分析,建立規範化的評價模型。其評價結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其中對於自然風景視覺質量評價較為成熟,目前比較公認的有四個學派,即:專家學派、心理物理學派、認知學派(心理學派)、經驗學派(現象學派)。

  2.定量評價方法

  定量評價方法是指評價者在掌握大量數據資料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統計方法和數學評價模型,通過分析、計算,用具體的數量來表示旅游資源及其環境等級的方法。數量化是現代科技發展的趨勢。

  (1)技術性單因數定量評價法

  即在進行旅游資源評價時,針對旅游資源的旅游功能,集中考慮某些起決定作用的典型因素,並對這些關鍵因數進行適宜性評價或優劣評判。這種評價的基本特點是運用了大量的技術性指標。這種評價一般只限於自然資源評價,對於開展專項旅游活動,如登山、滑雪、游泳等較為適用。目前較為成熟的有旅游湖泊評價、海灘及海水浴場評價、康樂氣候評價、溶洞評價、滑雪旅游資源評價、地形適宜性評價等。

  (2)綜合性多因數定量評價法

  該評價方法是在考慮多因數的基礎上,運用數理方法,通過建模分析,對旅游資源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的結果為數量指標,便於不同資源評價結果的比較,具有更為客觀、準確和全面的優點。這類評價方法非常多,有層次分析法、指數表示法、美學評分法、綜合評分法、模糊數學評價法、價值工程法、綜合價值評價模型法、觀賞型旅游地綜合評估模型法等。

  (3)國家標準綜合評價法

  這實際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國家標準(GB/T18972—2003)《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所使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其評價體系由“旅游資源共有因數綜合評價”賦分和“附加值”賦分兩部分組成。根據對旅游資源單體的評價,得出該單體旅游資源共有綜合因數評價賦分值和附加值賦分值,二者之和為該單體評價總分值。據此將其分為五級,其中五級旅游資源稱為“極品級旅游資源”;四級、三級旅游資源被通稱為“優良級旅游資源”;二級、一級旅游資源被通稱為“普通級旅游資源”。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鄭朝貴.旅游地理學.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01
  2. 2.0 2.1 黃遠水.旅游資源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5
  3. 3.0 3.1 喻學才.旅游資源學.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连晓雾,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旅游資源評價"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