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旅游资源评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角度出发,选择某些因子,运用科学方法,对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本身的规模、质量、分级及开发前景和外部开发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鉴定的过程。[1]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1]

  旅游资源评价一般包括旅游资源本体价值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两个方面。

  1.旅游资源自身价值评价

  (1)旅游资源特性和特色

  任何类型的旅游资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即使完全同类的旅游资源.由于分布的地域环境差异,往往也各具特色。旅游资源特征和特色是该区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地区旅游资源的独到之处,是衡量其对游客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也是资源开发可行性的决定条件之一。

  (2)旅游资源价值和功能

  旅游资源价值包括美学、历史文化、科学考察等价值,也包括商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价值。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体现出不同的主体价值,它是资源质量和品位的反映。旅游资源的功能是指旅游者旅游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特殊功用,它是旅游资源价值的具体体现。对现代旅游业而言,旅游资源可以包括观光、度假、娱乐、健身、体育、商务等多种功能。

  (3)旅游资源数量、密度和布局

  旅游资源数量是指旅游区内可供观赏的景观资源的多少。旅游资源密度又称旅游资源丰度,是指在一定地域上旅游资源集中的程度。旅游资源布局则指景观资源的分布和组合特征,它是资源优势和特色的重要表现。景观数量大、相对集中并且布局巧妙、合理的地区是理想的旅游开发区。

  (4)旅游资源容量

  旅游资源容量是指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也就是指满足游人最低游览要求(心理感应气氛)和达到保护风景区环境要求时,旅游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所能连续维持的最高旅游利用水平,又称为旅游承载力或饱和度。一般以容人量或容时量来度量。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

  即旅游资源所处区域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旅游资源与其所在区域内的其他旅游资源、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的关系等。它决定了旅游资源所在区域游客的可进入性,进而影响到旅游资源开发的时间、规模、层次、市场指向等。这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首位因素。

  (2)客源条件

  客源数量是维持旅游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并与旅游经济效益直接相关,是提高旅游资源开发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它决定着旅游资源的开发规模和开发价值。旅游资源的客源条件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同时与旅游资源的价值、区位条件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

  (3)环境条件

  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投资环境等。自然生态环境是构成旅游资源区整体感知形象的一个因素,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外部环境条件之一。良好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有利于吸引游客和进行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一个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做后盾。此外,政治安定、各民族和睦相处、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友善热情、政府给予投资优惠条件等都是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条件。

  (4)建设施工条件

  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有一定的设施场地。开发旅游资源还要考虑建设施工条件即工程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因为施工场地的地质、地形、气候等自然基础条件和供水、供电、材料等工程建设供应条件影响着施工进度、投资大小及受益早晚。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2]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在于:①通过对旅游资源类型、质量、数量、等级、功能、结构等的评价,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以便于评估其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地位,指导旅游资源开发。②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规模水平的鉴定,确定旅游地的性质,为旅游地的等级评定提供依据。③通过对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条件的评价,为合理利用、保护资源及制定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2]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旅游资源包罗万象,旅游资源评价涉及自然、历史、人文、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为了使旅游资源评价做到客观、公正、可靠,必须遵循以下评价原则。

  (1)客观实际原则

  旅游资源是区域资源的一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其价值、特点、内涵、功能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旅游资源评价必须客观地反映旅游资源本来的价值、特点,既不能言过其实,动辄“世界第一”、“世界首创”,也不能低估旅游资源的价值,力求做到恰如其分。

  (2)综合效益原则

  从旅游资源的定义可以看出,旅游资源追求的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综合,因此在评价旅游资源时,不能只考虑到它潜在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了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是要全面考察旅游资源潜在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综合情况,对旅游资源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力求定量原则

  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时,往往需要一些定量的指标,力求有说服力,也可以减少主观色彩、个性色彩过多带来的认识偏差。旅游资源评价的力求定量原则,要求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的评价应该采取统一的定量评价指标与赋值标准。

  (4)动态发展原则

  从前述,旅游资源是个很复杂、很宽泛的概念,其内涵、外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而旅游者的兴趣、偏好也会随着时问的推移而变化。因此,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应该坚持动态发展的原则,以发展的眼光,把握最新的旅游市场的需求状况,对旅游资源进行客观、全面、符合时代的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1]

  旅游资源评价包括旅游资源的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其意义在于,通过评价,可以为旅游区开发规模、开发主题、开发阶段和管理规划提供科学的判断标准,同时也为投资、目标市场定位、配套设施建设等提供理论依据。所以,旅游资源评价是正确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建设旅游地的前提,它直接影响到区域旅游地开发利用的程度和前途。客观而科学地评价旅游资源是旅游区综合开发规划的重要环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3]

  旅游资源的评价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即基于价值判断的统计性规律和人类认知的比较法则。

  (1)价值判断的统计性规律

  不同人群或个体对于旅游客体(如被观赏的风景)质量的价值判断趋向于一个相同的结论;在对多个个体或人群进行统计的情况下,这一趋同的结论会清晰地显示出来。在理论上,不同人群或个体对于旅游客体质量的价值判断在统计图上服从于正态分布,如图所示。

旅游者对于旅游客体质量的价值判断分布

  (2)人类认知的比较法则

  具体而言,如果让随机抽取的大量个人或人群对给定的一系列旅游客体(如旅游地)就其质量(或某一外部属性)进行比较,对于每一旅游客体来说,不同个人或人群得出的比较结果的分布,呈现为围绕某一中心值的正态分布。如果将对于不同旅游客体的比较结果描绘在统计图上,如图所示,则会发现,这是一个分布曲线间有重叠的正态分布系列。曲线间有重叠,是由于在对旅游客体进行质量(属性)比较时,部分个人或人群的结论偏离中心结论较远。例如,对于A与B的比较,中心结论是B值高于A,但会有部分个人或人群的比较结论是A值高于B,比较的最终结论取所有比较结果排列的中心结果值。

旅游者对于不同旅游客体质量的比较

旅游资源评价的依据和因素[3]

  (1)评价的依据

  ①旅游资源的分类及构成要素是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依据。任何旅游资源评价都要以此为基础,设置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模型。

  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主要包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及旅游活动环境条件,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前提条件,也是进行旅游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

  ③旅游资源地域组织结构形式,即“景物一景点一风景区一旅游区域”的地域单元结构形式,是在进行层次分析评价时分层次的依据。

  (2)评价的因素

  ①价值因素。又称吸引力因素,是由旅游资源自身价值特征所决定的,通常包括旅游资源美学观赏价值、娱乐价值、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生态价值等,是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和因素。

  ②市场需求因素。决定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因此了解客源市场的对象、市场区位及市场需求变化等内容是旅游资源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③心理因素等。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1]

  科学地评价旅游资源在国外已有30多年历史,在我国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评价的方法。下面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来做具体介绍:

  1.定性评价方法

  这是一种描述性评价方法,又称经验法,是评价者在收集大量的旅游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凭经验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主观判定旅游资源的价值。一般采用民意测验法专家评议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和“六大开发条件”。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六大条件指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2)黄辉实先生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黄辉实提出评价资源应从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从资源本身来评价采用六字标准:美、特、奇、名、古、用;从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则有七项标准:季节性、污染状况、资源联系、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

  (3)体验性的定性评价法

  该方法是评价者(旅游者或专家)对于旅游资源的质量进行个人综合体验。根据评价的深入程度及评价结果的形式,又可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通过统计旅游者或旅游专家有关旅游资源(地)优劣排序的问卷回答,或统计旅游资源(地)在旅游报刊、书籍上出现的频率,从而确定一国家或地区最佳旅游资源(地),其结果能够表明旅游资源(地)的整体质量和大众知名度。

  美感质量评价是一种对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的专业性评估,这类评价是在旅游者或旅游专家一般体验性评价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其评价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其中对于自然风景视觉质量评价较为成熟,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四个学派,即: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心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

  2.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是指评价者在掌握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数学评价模型,通过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方法。数量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1)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

  即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时,针对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集中考虑某些起决定作用的典型因素,并对这些关键因子进行适宜性评价或优劣评判。这种评价的基本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技术性指标。这种评价一般只限于自然资源评价,对于开展专项旅游活动,如登山、滑雪、游泳等较为适用。目前较为成熟的有旅游湖泊评价、海滩及海水浴场评价、康乐气候评价、溶洞评价、滑雪旅游资源评价、地形适宜性评价等。

  (2)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法

  该评价方法是在考虑多因子的基础上,运用数理方法,通过建模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为数量指标,便于不同资源评价结果的比较,具有更为客观、准确和全面的优点。这类评价方法非常多,有层次分析法、指数表示法、美学评分法、综合评分法、模糊数学评价法、价值工程法、综合价值评价模型法、观赏型旅游地综合评估模型法等。

  (3)国家标准综合评价法

  这实际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所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其评价体系由“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赋分和“附加值”赋分两部分组成。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和附加值赋分值,二者之和为该单体评价总分值。据此将其分为五级,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极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郑朝贵.旅游地理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01
  2. 2.0 2.1 黄远水.旅游资源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5
  3. 3.0 3.1 喻学才.旅游资源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连晓雾,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旅游资源评价"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