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旅游地理學(Recreational Geography)
目錄 |
旅游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係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旅游地理學是指觀光旅游而言,娛樂地理學則包括娛樂在內,是廣義的旅游地理學,二者均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旅游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係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築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因此它又是一門邊緣學科。
- 邊緣性
- 應用性
旅游地理學的發展歷程[1]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際上才對旅游進行專門的探討,從理論的角度進行研究。20世紀30年代,美國地理學家克.麥克麥理髮表的《娛樂活動與土地利用關係》一文,被世界地理學界公認為是第一篇關於旅游地理研究的論文。
中國旅游地理學初步研究始於20世紀30年代,一些地理學家對自然風景區的成因機制問題進行了研究,如張其昀的《浙江風景區之比較觀》、任美鍔的《自然風景與地質構造》等。系統科學地研究旅游地理學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在改革開放後旅游業迅速發展的巨大的現實需求和地理學大變革(如人文地理學的復興等)背景下出現的。中國旅游地理學進入系統研究的標誌是1979年底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組建旅游地理學科組,隨後得到了快速發展,其研究理論日趨深化和成熟起來,目前大量的旅游開發、規劃與管理等均以旅游地理學為基礎。透視中國旅游地理學20餘年的發展進程,不僅有助於幫助理解當前中國旅游地理學研究的特點,更會有益於今後進一步的發展。
中國旅游地理學發展走過了一條實踐一理論一再實踐一提高和完善理論的道路,中國旅游地理學優勢與挑戰並存,其發展歷程可大略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初創階段(1979~1985年)
中國系統科學地開展旅游地理學研究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的,至80年代初形成了旅游地理學的第一個較快發展時期。初創階段的旅游地理學,主要以旅游資源開發和旅游地的研究為主,側重於對旅游地景觀的描述,並探討其分佈、形成的規律,對旅游區的交通、客源的流向,以及旅游區的開發建設進行分析,研究者大部分是地理專業人才。
發展階段(1986~1992年)
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初,隨著旅游業的飛速發展,經過不斷摸索和反思,旅游地理學在科學實踐中逐漸成長起來,進入了第二個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旅游地理學研究主要側重於參與旅游資源方面的開發和規劃實踐,在大量個案研究的基礎上,對區域旅游開發規劃理論和模式有了初步總結。
深化階段(1993年至今)
90年代中後期以來,中國旅游地理學研究進入歷史以來最旺盛時期,旅游地理學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發展,研究領域日益拓寬,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斷更新,不斷應用於旅游開發實踐,尤其是在區域旅游資源開發、旅游資源調查、景區規劃方面,成績斐然,並參與了高層次旅游決策。
旅游是現實社會中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現象,這一現象是由三個要素構成的,即活動的主體—旅游者,活動的客體—旅游資源,以及二者之間的媒介—旅游業。
旅游地理學的研究可以概括為組成旅游環境的各類旅游資源,它們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分佈,演化及其相互關係,以及如何對它們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和保護。
1、旅游客源的研究
包括:旅游產生的條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為規律,旅游流預測等。
2、旅游資源的研究
包括:旅游資源的界定與分類,旅游資源的調查與評價等。
3、旅游區劃的研究
包括:旅游區劃的理論依據與區劃方案。
4、區域旅游發展規劃的制定
包括:旅游環境容量的估算,旅游通道的評估與建設,區域旅游開發的綜合條件評價,區域旅游發展戰略的制定,旅游地的規劃。
5、旅游開發的區域影響研究
包括:旅游開發對區域經濟、環境與社會等方面的正面與負面影響。
6、旅游信息系統與地圖的研究
包括:旅游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和運用,旅游地圖的繪製與表現形式等。
另外,研究內容還包括:
- ↑ 吳國清.旅游地理學[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