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體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傳播體制
目錄 |
傳播體制是新聞傳播的制度問題,主要包括新聞資產的所有制、傳播宗旨、組織結構、管理方式、經營運作模式等等內容,其中新聞資產的所有制是核心,它決定著其他體制內容的具體安排方式。是社會制度體系中的構成要素,它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一個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
美國學者塞伯特、皮特森和施拉姆所撰寫的《報刊的四種理論》,按照“不同制度決定不同體制”的原則,分析了人類大眾傳播在歷史和現實中所經歷的四種傳播體制,影響廣泛。
1、集權主義傳播體制。
集權主義傳播體制根植於當時的專制社會。那時的社會制度承認封建君主和特權階級對報刊等傳播媒介擁有絕對的統治權。大眾媒介如報刊等,是封建統治階級發號施令、維護專制統治的工具,絕對不允許報刊批評政府的。封建統治者有權辦理或撤銷出版報刊的許可證,有權監督報刊的一切活動、審查報刊的一切內容。歷史上的例子諸如中國宋代對小報的“圍追堵截”、法西斯主義宣傳時期德國希特勒等人對媒介實行全面的檢查制等。
其理論基礎和宣傳的根本指導方向是至高無上的領袖意志和國家意志、民族優越和對外擴張;其實際行為是限制言論出版和新聞自由,造成一個渠道、一個聲音,通過思想上、組織上、法律上和特務統治的極端措施,強化其對所有報紙、廣播、通訊社、電影、雜誌等大眾媒介的控制。
2、自由主義傳播體制。
自由主義傳播體制是在封建統治逐步瓦解的過程中確立起來的,它受到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推動,並以啟蒙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想的傳播為先導。英國詩人、政治家約翰•彌爾頓於1644年發表了《論出版自由》,提出了“觀點的公開市場”和“真理的自我修正過程”的觀點。他認為,人的理性高於一切,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是天賦人權的一部分,人們運用理性可以分辨好與壞、真理與謬誤。因此,該體制反對政府對報刊的控制或操縱,主張任何人都可以擁有通訊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在報刊上發表意見、傳播消息,而不受任何限制。
在歐洲和美國,自由主義的傳播體制逐漸形成,其特點包括:
(1)大眾傳播不受政府控制,傳播者具有傳播的自由
(2)大眾傳播多樣化、多元化,反映和代表多種不同的意見
(3)大眾傳播業自由競爭、自由營業自由主義傳播體制的缺陷:
首先,自由主義者最抗拒的事情是政府對大眾媒介的控制,但實際上這種控制不可避免。其次,更重要的是,商業化的大眾媒介以追逐利潤為最終目的,導致內容低俗和手法煽情,忽略了重要的知識和信息。
3、社會責任主義傳播體制。
20世紀歐美資本主義壟斷競爭時期產生的一種傳播體制,並且給予對自由傳播體制的批評:
第一,自由主義體制反對政府的控制,卻忽略了商業力量的侵蝕。
第二,自由主義體制重視新聞業自身的自由,卻忽略了社會公眾及個體的權利。
第三,自由主義體制對市場的倚重過大,卻忽略了壟斷造成的不良影響。
在此基礎上,哈欽斯委員會發表了《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正式提出了社會責任理論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為:
(1)否認絕對自由的存在,強調自由是伴隨著義務和責任的
(2)報刊的自由涉及三者的利益,及報刊擁有者的利益、公眾利益和社會利益
(3)提出了“消極的自由”和“積極的自由”兩個不同的概念
(4)主張政府應對傳播媒介進行干預
從一定意義上講,自由主義傳播體制是歷史的進步,而後起的社會責任傳播體制是歷史的又一次進步。但是,在壟斷競爭、利潤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傳播業始終無法徹底擺脫追逐商業利潤和承擔社會責任之間的矛盾,只能儘力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4、社會主義傳播體制。
該體制是隨著無產階級政權的建立、興盛和變化而誕生、發展和調整的,是世界傳播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社會主義傳播思想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可以概括為:
(1)新聞及傳播起源於人類社會性的生產勞動實踐
(2)新聞的本源是事實
(3)傳播業的產生和發展有賴於社會進步、生產水平的太高及文化、技術的發展
(4)傳播業屬於社會的上層建築,屬於意識形態範疇,是物質生活關係的反映,又反作用於社會實踐。
(5)社會主義傳播業包括屬於國家的報刊、廣播電臺、電視臺、通訊社及屬於政黨機關的報刊物、屬於人民團體的報刊和屬於國有企業的報刊等等。
(1)發展理論
麥奎爾認為,發展理論的特點包括:
A.大眾傳播以推動國家發展己任,與國家政策相一致
B.媒介的自由與責任兩位一體,自由是受到限制的,它必須滿足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
C.傳播內容要優先傳播本民族的文化、使用本民族的語言
D.在新聞和信息的交流合作中,應優先考慮與自己地理、政治、文化較接近的其他發展中國家
E.若涉及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關鍵問題,國家有權對媒介進行審查、干預、限制乃至直接管制。
(2)民主—參與理論
20世紀70年代西方新聞學者在批判社會責任傳播體制的基礎上所提出的理論。誕生的背景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新聞傳媒壟斷的加劇,私營傳媒商業化傾向加劇以及公共傳媒的官僚化加劇,社會責任傳播體制陷入困難。民主參與理論反對新聞媒介的集中壟斷和政府干預,開始強調公民對媒體的近用權,認為傳播體制中應對公共媒介和民間媒介留出空間,優先發展那些提供多元內容和議題、提供受眾雙向參與機會、具有水平性而非自上而下的媒介。換句話說,就是要求新聞傳播媒介要從大規模、單向化、專業化的集中控制轉變為小規模、雙向性、社區化的受眾廣泛參與的多元化傳媒。
(1)決定著新聞傳播業的整體利益取向。
(2)決定新聞傳播的總體方針和價值取向。
(3)影響著新聞業的經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