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混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文化混搭(culture mixing)
目錄 |
什麼是文化混搭[1]
文化混搭是指兩個及兩個以上不同的文化元素通過某種符號、制度等載體同時呈現在人們眼前,其有兩個重要內涵:其一,學術界普遍認為,文化混搭是一種外在的環境現象,或者說是一種文化表現形式,而不是個體內部的文化融合;其二,文化混搭是一種包羅萬象的現象,只需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化同時呈現,而不管其形式、範圍如何。
文化混搭的發展[1]
全球化進程加劇了不同文化互動的頻率,形成了不同文化之間接觸與交流的盛況。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化元素在同一時空中出現的文化混搭現象已經隨處可見,如百事可樂的猴年生肖包裝、星巴克的月餅、肯德基的米飯套餐、電影《功夫熊貓》等無一不是文化混搭的體現。
文化心理學發展到今天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為跨文化心理學、文化心理學以及多元文化心理學,而過去的研究重點在於比較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探索文化與個體心理和行為的關係,誇大了文化的單一性,忽略了文化之間的互動過程;從研究文化之間的異同到探索不同文化交流的文化混搭,是當今文化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趨勢。文化混搭研究抓住了時代的機遇,人們足不出戶,通過互聯網、電子媒介就可以瞭解到異國文化的各種信息。
文化混搭的影響[1]
(一)文化混搭影響個體心理
文化混搭作為一種外在的環境現象,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心理和行為。首先,文化混搭會提高人們的創新能力。長期處於單一文化環境下的個體,會形成一種常規性的思維模式,限制其看問題的角度,而文化混搭則會帶來新的認知模式,使人們重新審視先前的知識經驗和行為模式,進而有助於創新能力的提高。其次,文化混搭會提升人們的文化敏感度。當兩種不同的文化同時呈現時,人們可能會自發地察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進而有可能增加不同文化之間的距離感,強化了文化比較的觀念;但是,這種比較也可以使人們更好地感知文化之間的差異,從而能夠更好地瞭解外來文化,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後,文化混搭會影響人們的多元文化能力。多元文化能力是指在與不同文化互動的過程中能夠使用適用於語境的文化知識的能力。早期的研究為多元文化能力提供了證據,這些研究表明,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文化背景的個體創造力更強、表達的想法也更多樣;而文化混搭帶來的緊張和焦慮感,能夠促進人們更加深入地思考文化之間的差異,從而能夠有效提高認知靈活度。
(二)文化混搭促進群際幫助行為和群體心理融合
文化是指一種可以滿足個體或群體的心理需要,而在一群人中共用並延續的知識傳統,它可以作為社會群體劃分的依據,同時也是維繫群體內成員心理健康的紐帶。 文化混搭促進群際幫助行為。人們對文化混搭主要有排斥和接納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其中排斥反應主要是由感知到的文化威脅引發的,而接納反應則需要在人們深思熟慮後緩慢形成,主要是由追求創新和包容的心理能量驅動的。從現實生活和已有研究來看,最普遍的反應還是積極的接納。這種接納會促進人們對外群體的好感,進而產生群際幫助行為,拉近群體距離。群際幫助行為主要指內群體成員對外群體成員的幫助行為,這種幫助行為產生的基礎是對外群體成員身份和外群體文化的認同。包燕等人在一項研究中選擇彞族初中生作為被試,使用彞族文化和傣族文化混搭的圖片作為實驗材料,目的在於考察內外群體文化混搭對群際幫助行為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接受了文化混搭學習的被試在群際幫助測量中得到了更高的分數,也就是說,他們會做出更多的群際幫助行為。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群體之間的文化混搭,促使群體成員之間間接地進行接觸,從而增加相互之間的瞭解和幫助行為,拉近群體間的距離,最終促進社會和諧。
文化混搭促進群體之間的心理融合。心理融合是指個體或群體接受對方、願意與對方交往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群體心理融合度越高,表明人們越喜歡一個群體,也越願意與群體內成員進行交往。群體心理融合還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群體態度,而影響這種群體態度的因素之一就是內群體成員對外群體所持觀念和文化的認可度。同時,文化符號也可以作為一個群體的象徵,通過文化混搭,不同群體成員之間可以間接地進行接觸,瞭解外群體的文化及其與內群體文化的相同之處,進而有效提高群體之間的心理融合水平,促進群體之間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從而更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三)文化混搭影響消費者行為
為了使自己的品牌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越來越多的品牌原產國企業會在自己的產品設計中融入東道國的文化元素,從而更好地進行本土化適應,隨之也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文化混搭產品。消費者對文化混搭產品的反應主要有排斥和接納兩種,那麼,消費者在何時會產生何種反應呢?彭璐珞提出了文化分域理論,首次將文化混搭分為三個領域:物質性領域、象徵性領域、神聖性領域。其中,消費者對於物質性領域的混搭是比較容易接受的,認為其具有創新性並樂於嘗試,因此通常會出現接納反應;而對於神聖性領域的混搭是最難以接受的,因為這種混搭侵犯了消費者內群體的文化信仰,會帶來文化威脅感和緊張感,甚至會產生厭惡、憤怒等負面情緒,通常會出現排斥反應;象徵性領域則介於二者之間。文化雙方的力量和地位對比也會影響消費者對文化混搭的態度。一般而言,在一定發展階段,國人更容易接受文化混搭的產品;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對這種上升感知敏感的消費者會對文化混搭產品做出更不積極的評價。同時,文化輸出國的態度也會影響消費者的反應。如果文化輸出國能夠以謙虛、友好的態度對待東道國的文化,認可本土文化、價值觀等,強調其重要地位,會有助於增強東道國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認可。如果文化混搭產品註意到以上因素,便能夠更好地打開國際市場,獲得廣泛認可,從而有利於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