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型農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效益型農業是指在農業生產中不再以追求產量、產值、牲畜頭數等指標為目的,而是以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所取得的效益為目標來規範生產經營者的行為.效益型農業追求的應是綜台的整體的經濟效益。[1]
發展效益型農業的具體思路[2]
(1)發展效益型農業要有工農互促、統籌城鄉的全局觀
發展效益型農業,不僅要挖掘省內潛力,還要看到國內市場,甚至國際市場;要提高種植業、養殖業內部的效益,要更加註重產前服務和產後的流通加工,從而推進農村城鎮化結合,引導農業服務、農產品加工、流通產業和農村勞動力向農村中心城鎮集聚,加速農村城鎮化進程。
(2)發展效益型農業要有質量統一的協調觀
要適應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鞏固和維持農業的基礎地位,要不斷增加農業的產量和經濟總量,樹立質量就是效益的觀念,提高農業的整體發展質量,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實現從低效益向高效益的轉變。
(3)發展效益型農業要有速度結構相宜的平衡觀
我國農產品供求處於低水平相對過剩狀態,因而還要不斷增加農產品產量。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層次和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發展效益型農業必須適應這種變化,在保持一定增長速度的前提下,講求產業、產品、服務的結構均衡。
(4)發展效益型農業要有經濟社會生態和諧的持續觀
發展效益型農業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要防止對資源的掠奪性開發;也不能以破壞農村持續發展條件和社會穩定為代價,單純追求經濟效益,不能僅僅為了當前利益而犧牲長遠發展。要在追求農業經濟效益增長的同時,註重社會環境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