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溢價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高技能勞動力與低技能勞動力之間的收入差距,通常以這兩類勞動力之間的平均收入之比表示。目前對於高低技能勞動力還沒有明確而一致的劃分,在實證分析中研究者通常根據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數據的可得性來確定。例如,有的學者以非生產性工人(白領工人)和生產性工人(藍領工人)來分別代表高低技能勞動力,也有的學者以大學及以上學歷勞動力和大學以下學歷勞動力來分別代表高低技能勞動力。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勞動力成為非生產性的高技術人才或管理人員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勞動力,因此從生產和非生產性工人的角度與從受教育程度角度衡量技能溢價的結果往往相一致
更高的受教育程度給勞動者帶來的收益通常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與職業、職位和工作內容方面直接相對應的物質收益,如更高的工資、補貼、津貼和獎金;其次,較多的擇業機會、較高的工作穩定程度與較低的失業率;再次,更高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所帶來的個人滿足感與社會地位。
其中後兩者由於較難計量因此通常不在經濟學的實證研究範圍之內:而前者中的直接物質收益通常不僅包含了與勞動者具體工作相對應的工資收入,也包含了與個人受教育程度相關程度較低的轉移性收入和資產性收入等。技能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