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範式轉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技術範式轉移是指新技術為產業結構帶來革命性變化,戲劇性地改變了競爭的本質,迫使所有企業實行新戰略以求生存(C1W1L1希爾,G1R1瓊斯,2004)。從技術範式演進過程看,技術範式要成功實現轉移,需要建立在以下一項或兩項條件上:一是現有產業技術是否已經成熟並接近“自然極限”(Foster,1996);二是新的破壞性技術的出現(M1Christensen,1997)。
技術範式轉移的條件[1]
- 1.技術“自然極限”與技術範式的轉移
技術的自然極限是指任何技術的存在都是有限度的。Foster通過對技術績效與積累性投入的變化關係總結的S形技術曲線詳細說明瞭技術的“自然極限”(如圖1)。Foster認為,在技術演進的初期,技術的績效水平是較低的,但是,在隨著投入的增加,技術的績效水平將獲得快速提高,當研發投入達到“拐點”時,技術績效的提高幅度最大,而在當研發投入繼續增加,超過了技術的最大績效時,技術的績效開始降低,其投入出現收益遞減的現象,隨即技術開始接近其“自然極限”,再也不會有新的突破(Foster,1996)。當然,技術的“自然極限”是受多因素影響的。但是,現有技術是遲早被新技術所替代的。因為,在當技術的投入出現收益遞減時,研究者就會將註意力轉移到可替代性技術上去,企業就會實現新的競爭戰略(Christensen,1997)。可見,技術的術的“自然極限”增大了技術範式轉移的可能。
- 1.破壞性技術與技術範式轉移
破壞性技術是指一項技術在起步時脫離市場主流,然後通過長時間的功能改善侵入主流市場(Christensen,1992)。破壞性技術能夠帶來產業結構和競爭的革命性變化,會導致現有企業的衰落(蘇啟林,2006。從技術的S形曲線開端可以看出,技術的發展是緩慢的。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技術發展初期的功能績效低;二是現有企業往往不瞭解新技術,不願為其新技術投資,他們更多的是一味聽從顧客的反映(Christensen,1992)。而在S形曲線“拐點”處,新技術的功能績效明顯提高,此時市場需求就會增加。到了此時,掌握新技術商業化知識的如果是新企業而不是原有的企業,新企業將獲得足夠大的市場份額,同時,伴隨著新企業成長的供應商和經銷商網路也會成長(Christensen,1992)。由此,在新的產業競爭環境下,新企業將取代原有企業,最終,整個產業隨著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而出現革命性改變。
但是,在破壞性技術產生時期,其技術的發展具有明顯不確定性,主要表現為相應技術產品的功能是不可靠和待開發的。同時,市場需求也具有不確定性。
- 2.技術範式轉移與企業價值的實現過程
企業價值的實現是企業通過對其價值活動的聯繫進行管理實現的。企業價值活動是企業所從事的物質上和技術上界限分明的各項活動範圍(邁克爾#波特,1997)。當產業技術範式發生轉移時,必將影響企業的價值實現過程。例如,在金融服務、電腦和通訊行業中,企業依靠擴展其價值活動邊界的聯繫方式來實現企業價值。而在有些行業,由於技術範式的轉移,企業依靠縮小其價值活動邊界的聯繫方式來實現企業價值。
- ↑ 鄧龍安.基於技術範式轉移的企業價值網路重構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