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1个条目

技术范式转移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技术范式转移

  技术范式转移是指新技术为产业结构带来革命性变化,戏剧性地改变了竞争的本质,迫使所有企业实行新战略以求生存(C1W1L1希尔,G1R1琼斯,2004)。从技术范式演进过程看,技术范式要成功实现转移,需要建立在以下一项或两项条件上:一是现有产业技术是否已经成熟并接近“自然极限”(Foster,1996);二是新的破坏性技术的出现(M1Christensen,1997)。

技术范式转移的条件[1]

  1.技术“自然极限”与技术范式的转移

  技术的自然极限是指任何技术的存在都是有限度的。Foster通过对技术绩效与积累性投入的变化关系总结的S形技术曲线详细说明了技术的“自然极限”(如图1)。Foster认为,在技术演进的初期,技术的绩效水平是较低的,但是,在随着投入的增加,技术的绩效水平将获得快速提高,当研发投入达到“拐点”时,技术绩效的提高幅度最大,而在当研发投入继续增加,超过了技术的最大绩效时,技术的绩效开始降低,其投入出现收益递减的现象,随即技术开始接近其“自然极限”,再也不会有新的突破(Foster,1996)。当然,技术的“自然极限”是受多因素影响的。但是,现有技术是迟早被新技术所替代的。因为,在当技术的投入出现收益递减时,研究者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可替代性技术上去,企业就会实现新的竞争战略(Christensen,1997)。可见,技术的术的“自然极限”增大了技术范式转移的可能。

  Image:图技术的S形曲线.jpg

  1.破坏性技术与技术范式转移

  破坏性技术是指一项技术在起步时脱离市场主流,然后通过长时间的功能改善侵入主流市场(Christensen,1992)。破坏性技术能够带来产业结构和竞争的革命性变化,会导致现有企业的衰落(苏启林,2006。从技术的S形曲线开端可以看出,技术的发展是缓慢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技术发展初期的功能绩效低;二是现有企业往往不了解新技术,不愿为其新技术投资,他们更多的是一味听从顾客的反映(Christensen,1992)。而在S形曲线“拐点”处,新技术的功能绩效明显提高,此时市场需求就会增加。到了此时,掌握新技术商业化知识的如果是新企业而不是原有的企业,新企业将获得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伴随着新企业成长供应商经销商网络也会成长(Christensen,1992)。由此,在新的产业竞争环境下,新企业将取代原有企业,最终,整个产业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革命性改变。

  但是,在破坏性技术产生时期,其技术的发展具有明显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相应技术产品的功能是不可靠和待开发的。同时,市场需求也具有不确定性

  2.技术范式转移与企业价值的实现过程

  企业价值的实现是企业通过对其价值活动的联系进行管理实现的。企业价值活动是企业所从事的物质上和技术上界限分明的各项活动范围(迈克尔#波特,1997)。当产业技术范式发生转移时,必将影响企业的价值实现过程。例如,在金融服务计算机通讯行业中,企业依靠扩展其价值活动边界的联系方式来实现企业价值。而在有些行业,由于技术范式的转移,企业依靠缩小其价值活动边界的联系方式来实现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 邓龙安.基于技术范式转移的企业价值网络重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第3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KAER,苏青荇.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技术范式转移"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