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技术范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技术范式(Technological Paradigm)

目录

技术范式的概念

  1962年库恩在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首先对“范式”(paradigm)进行了定义, 库恩认为,“范式是指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 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1982年,技术创新经济学家多西将这个概念引入技术创新之中, 并提出了技术范式(technology paradigm) 的概念, 将技术范式定义为:解决所选择的技术经济问题的一种模式, 而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立足于自然科学的原理。[1]

  多西开创性地将技术范式与技术的经济功能联系了起来, 并肯定了技术范式在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 正像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一样, 成为解决技术经济问题模式的技术范式, 也是在相应的动力推动下逐渐演进而成的。而市场需求和产业技术竞争则是推动技术范式演进的两种主要力量。[2]

技术范式的演进[2]

  1.推动技术范式演进的动力因素分析
  (1)市场需求推动技术范式的演进

  首先,新技术要成为技术范式,必然要适应市场需要。只有适应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才能获得一定市场份额,成为企业追踪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可能最终成为技术范式的新技术不是纯粹在技术的某个单一维度上的最优,而是一个基于市场主体需要的技术统一体。当然,在新技术刚出现时,它可能在功能上不如原有技术完善,只能适应某些新的市场缝隙的特殊需要。但是,新环境里大量可以支持新技术飞速发展的资源,例如,顾客的需要,会诱使新技术功能日趋完善。当然,如果成为技术范式的新技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失去了解决技术经济问题的功能、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时,它也会被新的技术范式挤出主流市场,甚至被完全替代。可见,市场需求不仅可催生技术范式产生,还会促进技术范式转移

  (2)产业技术竞争推动技术范式的演进

  产业技术竞争、特别是产业技术标准竞争,既可能推动技术范式的形成,也可能导致新技术范式的产生。因为,在产业技术竞争中,如果企业开发的技术成为了产业技术标准,就可使该企业处于产业竞争中的有利位置,并极大地影响将来几代产品的走向。但是,如果企业支持的技术没有成为产业技术标准,则可能被迫采用新的技术标准,由此就会丧失自己在原创技术上的投资成本、学习成本。因此,企业总会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支持的技术成为产业技术标准。一旦该技术成为相应产业的技术标准,它就会成为制造商供应商参照的标准,并以此作为解决技术经济问题的模式。同时,产业技术竞争还能使竞争者根据新技术的利基市场开发出新的技术范式。可见,产业技术竞争既能推动技术范式的形成,又能创生出新的技术范式。

  2.技术范式演进的阶段划分

  在市场需求与产业技术竞争的推动下,技术范式的演进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根据每一阶段的变化对技术范式演进带来的最终影响,可将技术范式的演进分为:技术范式产生、技术范式形成和技术范式转移三个阶段(见下图)。

Image:技术范式演进的阶段.jpg

  (1)技术范式的产生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新技术刚开始阶段,技术的功能与市场份额都是较低的。其主要原因是:此时的产品可能在功能上不成熟或是价格比较昂贵,但它还比较适合市场中某些特定领域的需要。同时,为探求新技术的市场需要,企业相继以试验的方式来估计新技术在市场上的反应。由此在市场上就会出现许多不同技术结构的产品。多种不同技术结构的产品和不成熟的市场需求,让新技术的产生充满了明显的不确定性。但是,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却推动了技术范式的产生。因为新技术要获得成长,必须克服这种不确定性,而新技术要克服这种不确定性,就必须利用新环境里可以支持新技术飞速发展的资源,只有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新技术的功能才会得到完善并入侵主流市场。例如,3.5英寸的计算机软盘最初只能满足于狭窄的便携式计算机需要,而在顾客需求的推动下,最终却在主流台式计算机市场大行其道。可见,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推动了新技术的成长和技术范式的最终产生。

  (2)技术范式的形成

  在技术竞争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推动下,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技术结构必然会出现。因为研发是一项资源消耗极大的活动,而且见效时间长。对于小企业来说,虽然有迅速响应技术变化的能力,但缺乏风险承受力。大企业有较强的风险承受力,但响应技术变化的能力则稍嫌迟缓。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合作来共同开发市场需求的产品技术则成为企业的主要策略。

  经过企业间的合作开发出的产品技术结构,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因为要考虑到不同企业的利益)。对于顾客来说,不仅能够满足其产品功能上的需要,而且还可以满足顾客所期望的与相关产品配套使用带来的价值需求。由此,便出现主导设计主导设计是一系列最好的满足了大部分制造商和客户需求的技术特征的有机整合。因此,主导设计的出现使得紊乱的市场竞争有了稳定的技术结构标准,而稳定的技术结构标准则将有力促进“解决技术经济问题模式”的技术范式的形成。因为稳定的技术结构可使制造商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增量性创新上,可使企业把焦点放在提高生产效率市场渗透上,可使企业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合理价格的产品来赢得更大市场份额。

  (3)技术范式的转移

  任何技术范式在解决技术经济问题时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其功能的不足必然要暴露出来。在顾客需要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现有技术范式的缺陷也会渐渐暴露,由此,现有技术范式的生命便开始接近自然极限(克累顿·克里斯腾森认为,当技术的绩效开始下降时,其技术的生命就开始接近“自然极限”)。但激烈的产业技术竞争必然激励竞争者去寻找新的能够满足顾客多种需要的技术模式。而对于寻求新技术模式的竞争者来说,要顺利创生出新的技术范式,准确判断技术发展的两种态势是很重要的:一是判断现有产业技术是否已经成熟并且接近“自然状态”;二是判断新的“破坏性技术”是否有很好服务的利基市场存在。因为只有当一项技术接近其自然极限时,研究者的注意力才会转向可能的替代技术。同时,也只有具有很好利基市场的“突破性技术”,才会使新技术通过长时间的功能改善侵入主流市场。在当竞争者准确赢得这两种判断后,新的具有潜在解决技术经济问题的技术模式就将被竞争者创造出来,并会最终替代现有的失去了解决技术经济问题的技术模式。

技术范式与技术创新[3]

  一、基于技术创新的技术范式内涵

  1.技术范式是指一个技术体系

  近代技术不是以前单个手工作坊式的技术诀窍,它立足于科学理论体系,各种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系统结构,技术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其中有“关键性技术要素”即系统的核心技术,还有各种协作性技术。把技术范式看成是一个技术体系,实际上就是指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种操作模式。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此处指的技术范式是一个技术体系,它不单独是一个客观的物质技术体系,它同时也包括从事这一物质体系活动的主体—即技术共同体组织。与库恩在研究科学理论变换时,对科学范式中的科学共同体的重视一样,技术创新的变换作为系统模式,它同时也是一个技术创新主体的变换过程。

  对于技术范式中的技术共同体,它主要包括技术共同体内人员的组成;技术人员与生产人员以及与技术生产线之间的藕合方式;新技术的人员对新技术所带来的新的操作模式、规范的态度等。

  2.技术范式的实物表现形态一技术样品

  技术范式在技术创新的初始阶段的实物表现形态是技术样品。这一点比较类似于库恩科学范式中所指称的一个新科学理论的范例。一件新的技术样品,如一台新型电视机、一条新的生产流水线等,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技术理论最集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创造,它同时也依靠自身的成功示范,解释并展示了自身新技术创造的基本信息。它将各种技术之间是如何进行磨合的,以及各种技术要素在整个系统中应有的定位基本上确定下来。对于技术创新者来说,技术范式所具有的样品性,也就是技术创新的路标,是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也就是说,在这组样品中,它已经基本上告诉了我们在后期的商业化开发中,应该做什么,应该避免什么,特别是在实验室产生的各种技术要素的制作与藕合的过程,它就是向下一级生产线落户过程中的示范品,学习的榜样。

  3.技术范式是一个技术会聚物

  从技术创新角度讲,技术范式在整个创新过程中,相当于各种相关技术的蓄水池和聚焦器,它不断地在创新过程中把其它技术吸附并组装在自己的骨架上。

  在技术样品的下一级技术生产线的创新过程中,以及新的技术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技术范式作为会聚物,它是以一种隐谕的方式会集各种相关技术的。技术范式隐谕会聚各种相关技术的内涵,就如一个生命个体中的DNA遗传因子,在DNA遗传因子中已经隐含了在后期胚胎过时化过程中要吸收各种营养创生要素的信息。同样,在技术范式中,会聚物也如DAN,在后期的技术创新中,它已经隐含了需要吸收的各种相关技术。

  技术范式的会聚器内涵,在其作用的特征上不仅是隐谕式的,而且还具有主动性和强制性。这里我们借鉴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理论。海德格尔在分析技术本质时,认为技术在展开和解蔽过程中,通过座架强求性地把技术自我要求展现的东西预定在持存物上,同样,技术范式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展开过程,就是对其它相关技术在内容上按照技术范式自身的发展和功能的体现,在某一方向上,对其它技术进行取用,并把它限定在预定的发展位置上。

  二、基干技术创新的技术范式结构。

  对于技术范式内容的结构分析,它对于我们理解技术创新的类型、技术创新中各种因素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从动态上分析技术创新的各个过程的内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们在分析技术范式的结构时,引人了与其相类似的一个科学哲学理论。

  1.拉卡托斯的科学纲领方法论

  对于科学理论的进化,拉夫托斯提出科学研究纲领理论加以解释之。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认为一个科学理论建构是建立在以下二层有机要素基础上的。

  第一层,也如一个水果的硬核即“硬核”,硬核是构成一个理论的核心体系,如牛顿力学中的时空观、牛顿三定律等,理论硬核的特点是它在常规情况下不容忍其它理论的反驳,它是作为一个研究者进行研究时不可反驳的信念,是指导其行为的指针。另一层是硬核周围的保护带,它是各种辅助性的假设,包括大量的具体实验,实证与操作技巧。保护带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新理论特有的,旧有的理论或其它学科理论体系可能已经有之。但应该特别强调的是,尽管它为其它的理论体系所饮食,但保护带的各种组成成分以及所处的地位在各种理论体系之中并不一样,是一种新的组合,这种组合取决于理论的硬核,因保护带已经被赋予新的功能意义,特别是它与新的硬核组成了有机的整体时,这种特定涵义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

  2.技术范式中的技术硬核

  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理解,这里所指的技术创新和转移过程中的技术硬核与保护带究竟是什么。技术硬核,应该是从根本上决定技术创新与转移过程特征属性的内容,它如牛顿力学体系中的牛顿三定律,从根本上决定着与亚里士多德力学体系与相对论力学体系的区别。同时,他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非常稳定的和深层内涵的特征,这种硬核在整个创新中,他在本质上不发生变化,并且由于它是从上一级科学理论实验中产生的重大技术变化,因而就其自身性来说也不易发生变化。因此,技术硬核具有内置性、抗变性和高度的稳定性。

  技术硬核是由两,仑方面组成的。第一个方面是由一些关键性内在要素,即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技术。核心要素在一些简单技术中,可能是一些技术诀窍,特定的操作流程、配方等,但在现代技术中,由于技术结构表现为多层次的复杂性,因此它主要是指那些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的要素:(1)对生产成本具有明显地下降性,这部分要素一旦嵌人到生产线中,就会带来生产成本的显著下降;(2)具有强烈的模板功能,也就是在生产中,从技术创新开始到最后生产线,它作为骨架性系统,不论其它相关技术如何修正,它的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同时,这些技术要素还具有很强的复制功能,作为一种标准示范品为生产线不断复制、繁殖,扩散。(3)从利润的前景上讲,具有广泛性。尽管在技术创新过程后期,许多相关技术都处于不断地动态替换之中,但关键技术要素是不变的,它是维持某项技术利润的根本,除非为新的技术要素替换,但这已经不是渐进式的变革,而是该项技术的革命。技术硬核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各种技术因素的藕合方式,即技术元素的组成结构。技术元素之间的不同组合,会导致技术产品在性能、成本等各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3.技术范式的保护带

  技术保护带主要是指围绕着技术硬核周围的相产在辅助技术。技术保护带中的相关技术具有非独立性特征,一旦离开了技术硬核,该项技术所具有的整体功能就会消失,这就如割下来的手已经不再具有手的功能一样,保护带技术功能的体现是由技术硬核所赋予的。

  可以把技术保护带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直接辅助技术。它是与硬核技术在样品阶段就已经结合在一起的辅助技术。一件样品的独创性,不仅在于核心技术是新生的,同时也包括它是如何与已有的其它成熟技术藕合的模式,一般来说,直接性辅助技术与硬核技术在性质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常常是这一类技术理论体系中比较相近的相关技术,它是作为同类技术群的技术,这一类技术常常在其它场合下也可以作为技术创新源。其次是成本性辅助技术。这一类技术是技术创新中最为重要的保护带技术。所谓成本性技术,就是当样品落户并在生产线上建立过程中,为了从单一的样品到大批量的生产线的开发,从而要建立起来的新的藕合的辅助技术。应该看到生产样品所需要的辅助技术,其成本性与流水线生产产品的成本性是不同性质的问题。如一台电脑,如果我们把CPU与软件看成是硬核技术,那么电源开关l半导体技术l显示屏技术等就是它的辅助技术。第三类技术保护带实际上第二类成本性技术的内涵延伸,它主要包括与其配套的生产管理模式,工种人员结构,市场销售体系等非技术配套体系。

参考文献

  1. 邓龙安,徐玖平.技术范式竞争下网络型产业集群的生成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年第04期
  2. 2.0 2.1 邓龙安,徐玖平.技术范式演进与企业边界变动的动态变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1):151-156
  3. 郑雨.技术范式与技术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7(4):16-1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王荣,白娘子,Yixi,jane409,方小莉,Lin,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技术范式"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