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產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扶貧產業指貧困人口能夠或已經介入並能獲取收益的產業。
扶貧產業與現代農業對接的有利條件[1]
扶貧產業不僅與其它傳統農業一樣,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物質基礎,而且還以其獨有的產業優勢和產業特點,構成了同現代農業快速對接的有利條件。
(一)具有領先傳統農業的產業優勢
扶貧產業具有領先傳統農業的產業優勢,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產業立項程式優化。無論是“八七”扶貧攻堅階段,還是進入新世紀新階級扶貧開發期間,各地在確立扶貧產業開發項目之前,都要深入基層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在組織專門人員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最後報批立項,使扶貧產業開發項目確立建立在科學民主的基礎之上。從而避免了傳統農業生產普通存在的隨意性、主觀性和盲目性。二是產業組織結構優化。無論是鄉村組織開發的扶貧產業或是“公司十農戶”、“基地+農戶”模式的扶貧產業,都是由“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經營理念牢牢地把利益相關人的智慧和力量高度凝聚在一起,形成了遠遠優勝於“吃大鍋飯”或一家一戶從事傳統農業耕作的組織結構優勢。三是產業科技含量優化。扶貧產業開發是在農業產業異軍突起、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進行的。無論是在產業選擇、品種構成、科學技術方面,還是從社會服務、市場信息、產品營銷等方面,都十分註重汲取國內外先進科技知識和經驗,來打造自身的產業特色、保持其獨有的產業優勢。這就形成了扶貧產業較之傳統農業同現代農業對接具有捷足先登的領先優勢。
(二)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低廉的成本優勢,是扶貧產業優勝於其它農業產業的最顯著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扶貧產業是運用國家財政扶持資金或扶貧優惠貸款投資開發的。其產品成本低、利潤高。二是貧困群眾作為扶貧產業開發的主體,他們廣泛參與扶貧開發,投資投勞,不僅為扶貧產業提供了廉價勞動力,還為扶貧產業的管理提供了成本低廉優質高效的服務。三是國家出台了許多配套政策和措施,為扶貧產業發展亮起了一盞盞綠燈。
(三)具有傳承綠色的生態優勢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綠色、環保、無污染產品越來越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而落戶在潔凈的鄉間田園的扶貧產業,其產品以其純天然、綠色、無污染等諸多優勢,越來起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四)具有廣闊的發展優勢
扶貧產業作為貧困地區發展經濟和農民增收的平臺,憑著其既有的產業特點,無論在其發展的廣度和發展深度上,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一是向廣度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當產業基礎打牢並形成規模後,許多地方把目光瞄準相關產業,把握時機適時擴大產業外延,建立與產業相配套的加工、包裝、銷售體系,形成產業鏈條,把產業做大做強,讓扶貧產業融入到現代農業發展的“快車道”。二是向深度挖掘產業潛力。通過不斷加大現代科技成果的應用範圍和轉化力度,提高種、養、加工業的科技含量和產品綜合標準。在種植業上重點推廣高效新品種,優質、高產、無公害栽培;在養殖業上重點推廣優質、快速、高效新技術;在加工業上重點推廣農副產品深加工、精加工和保鮮技術等。有效提高扶貧產品的商品率和附加值,為扶貧產業與現代農業對接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