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扶貧開發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扶貧開發

  扶貧開發是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幫助貧困戶和貧困地區幵發經濟、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一項長期性的社會工作。扶貧幵發有近期、遠期規劃和明確目標,有為幫助貧困人口脫貧制訂具體的計劃、步驟和措施。除了政府和社會各界慈善、公益組織等對貧困戶進行扶持資助,解決生活困難外,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幵發經濟、提升貧困戶自身的發展能力。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1]

扶貧開發的主要模式[1]

  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國創造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扶貧模式,其中主要有救濟式扶貧模式、開髮式扶貧模式和參與式扶貧模式。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實行的扶貧開發模式為我國改善和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幫助貧困人民脫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救濟式扶貧幵發模式

  在改革開放前,我國的扶貧幵發模式就是單一的救濟式扶貧模式。針對貧困人口收入水平低,生活環境惡劣的現象,政府通過直接向貧困人口提供資金、基本的衛生和教育保障等其他生活補助。這種模式也被稱為“輸血式”扶貧開發模式,這種扶貧開發模式容易使人們產生依賴心理、喪失勞動積極性、主動失業。因此,這種具有較強福利性的扶貧幵模式在解決了普通的貧困問題的同時,容易導致“依賴性貧困”,使貧困問題更加複雜化。

  (2)開髮式扶貧開發模式

  開髮式扶貧主要是發展援助,這種扶貧幵發模式主要是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特定的貧困群體或貧困區域為對象,提供他們所缺少的資本技術、人力等資源及相應的優惠政策,依靠貧困身的努力,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增長,改善生活、增加收入。將依靠政府救濟的“輸血式”扶貧開發模式轉變成為結合貧困人口自身能力的“造血式”扶貧開發模式,改變了依賴心理,更加註重了自力更生。

  (3)參與式扶貧幵發模式

  參與式扶貧從字面看是既有政府干預又有貧困人口參與的一種扶貧開模式。政府以招標的方式確定貧困村後,村民們通過召開內部會議,以民主投票的方式選舉出自己的代表。由於代表出自貧困地區,能夠深切的感受和觀察致貧的具體因素,政府扶貧部門可以從巨集觀角度對比分析出貧困村與其他較富裕村的區別,並指出致貧因素,通過代表與政府幹部共同討論,從微觀和巨集觀兩方面找出對應的脫貧辦法,經過評估論證後交給全體村民大會民主表決。最後,政府根據村民的意願制定出扶貧幵發計劃,改計劃針對本村的致貧原因,同時結合專家的科學意見,再交付村民項目小組負責監督實施。通過這種方式即調動了村民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增強了貧困農戶的自身發展能力。參與式扶貧開發模式的創造和實施說明我國的扶貧開發模式已從政府為主導過渡到一種全新的瓦動扶貧模式。

我國扶貧開發的特點[2]

  我國的扶貧開發工作具有如下的特點:扶貧工作項目和計劃主要是針對貧困地區,而非國際上通行的直接針對貧困人口。我國扶貧工作的瞄準單位經歷了由大片區為單位到以貧困縣為單位再到以貧困村為單位的變化過程。扶貧工作的重點在於幫助貧困地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增強貧困戶農業和非農業生產創收能力以達到消除貧困的目的。針對的目標人群主要為有生產資料和勞動能力的農村貧困人口,而不包括喪失勞動能力或生活無依靠的農村特殊貧困群體(這一群體由民政系統予以救濟)。

  在參與上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扶貧政策的制定、扶貧資金與資源的分配、扶貧工作的監督和評估由政府主導。中國農科院農經所貧困與發展室的研究結論顯示,1998年至2001年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扶貧投資總和占貧困縣扶貧投資的83%。此外,我國政府還實行了東部先進地區對西部貧困地區對口幫扶的政策,並鼓勵各種社會組織、民間團體、國際機構等參與扶貧活動。

新時期扶貧開發的趨勢[2]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國家實力大幅增強,這為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是在扶貧開發的對象上由主要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和鞏固溫飽並舉向更加註重增強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轉變。未來, 當我國完全解決好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和增收問題後,扶貧工作也將從當前註重生存和經濟層面的扶貧向更註重包括精神狀態在內的更豐富層面的扶貧轉變。

  第二是在扶貧開發的瞄準機制上由區域瞄準向以貧困戶為單元的瞄準機制轉變。隨著我國貧困人口的不斷減少及客觀情況的改變,區域瞄準機制對於貧困人口的漏出效應逐漸顯現,所以我國的瞄準機制由貧困縣和貧困村為單元向貧困戶為單元轉變勢在必行。這有助於減少扶貧資源的浪費,提高扶貧開發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與針對性。

  第三是在扶貧開發工作的主體上更強調參與力量的多元性、將各方力量統籌兼顧發揮合力。在未來的扶貧開發工作中,特別是在整村推進、連片開發時整合好扶貧、農業水利財政等各相關部門的力量,讓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將會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第四是貧困戶在扶貧開發工作中得到賦權,更大程度地參與整個過程。建立於賦權理論基礎之上的“參與式發展”扶貧模式,以賦權為核心,使貧困戶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權利。從“要我發展到我要發展”,貧困戶由被動接受者變為扶貧開發工作的主體,這不僅有利於提高扶貧開發工作的效率更是未來社會民主化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

  第五是更註重貧困戶的組織化。只有發展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加強農戶之間的聯繫才能增強貧困戶抵禦風險和獲得發展的能力。在當前的整村推進、連片開發工作中,很多貧困村都建立了農民互助合作社並且在小額信貸、市場信息等方面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也許在市場化程度更高的未來,貧困戶的組織化也將是扶貧開發工作的常用手段。

參考文獻

  1. 1.0 1.1 劉慧穎.我國農村扶貧開發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2
  2. 2.0 2.1 程芳,楊雨鑫.淺談扶貧開發工作的歷史沿革及發展趨勢(A).農村工作通訊.2011,9:3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扶貧開發"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