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慢就業是指一些大學生畢業後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暫時選擇游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業考察,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的現象。據統計,中國越來越多的“90後”年輕人告別傳統的“畢業就工作”模式成為“慢就業族”。
調查顯示,通過對比2010-2014屆大學畢業生中未就業人群分佈比例發現,最近5屆的畢業半年後未就業大學生,繼續找工作的比例逐漸降低,而“待定族”比例則呈現上升的趨勢。有業不就,原因何在?
一是對未來有所計劃,比如準備創業、準備公務員考試、參加技能培訓等;二是準備出國留學、入伍的;三是有的學生屬於理性就業,慢慢考慮人生道路;四是有的學生為逃避就業壓力,或者對前途一片茫然。不管是什麼原因,“慢就業”的出現都反映了大學生就業觀的改變,他們的選擇也比以前更多了,很多大學生也在更多地考慮職業長期發展和就業質量。
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大背景下出現 “慢就業”,對於充實個人能力或經歷大有好處,還可以緩解當下的就業壓力 。從目前 “慢就業”的情況來看,通常發生在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和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的畢業生之中,也就是說,對於這些畢業生而言,不急於就業、暫不就業不是不准備就業,而是為更好地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一方面,高校要積極肯定畢業生靈活的就業模式,不以“就業率”論英雄,就業工作從以就業為主轉向多元化就業並重。另一方面,針對“慢就業”的不同情況具體指導,對備考的和出國深造的學生,積極提供支持、幫助;對一時找不到工作的,學校要多組織一些招聘活動,儘可能多提供用人單位的崗位信息;對找工作缺乏自信、有畏難情緒的學生,要幫助引導這些學生更加積極地面對人才市場的變化,放低姿態,從基層做起,從而積累寶貴的工作經驗,提升競爭力。總之,要通過多方努力,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就業。
“慢就業”的這種變化意味著高校對畢業生的服務難度加大。當務之急是必須消除“慢就業”影響高校就業率的顧慮,形成新的共識,理性客觀看待畢業生的“慢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