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弗里德曼“三效應”學說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弗里德曼“三效應”學說

  弗里德曼“三效應”學說是指弗里德曼在承認流動性偏好理論正確的基礎上,認為貨幣供給增加會產生收入效應價格水平效應和通貨膨脹預期效應,這三個效應達到一定的程度,不僅可能抵消流動性效應,甚至可能使得下降的利率再度回升。

弗里德曼“三效應”學說的內容

  (1)流動性效應:又稱為資產調整效應。即在均衡利率的條件下,貨幣供給增加,刺激非貨幣金融資產即有價證券的需求。因為人們對其金融資產的構成有固定的判斷,貨幣供給的增加,對公眾來說,就是金融資產的相對減少,貨幣持有相對增加,這就打破了原來的資產結構,人們為了使貨幣與金融資產的比例恢復到原來的水平上,必將用新增貨幣購買其他有價證券,從而導致有價證券價格上漲,利率下降。

  (2)收入物價水平效應:弗里德曼認為,貨幣供給增加通過收入和物價水平效應,傳導至利率的上升。其理由是貨幣供給增加將對經濟產生擴張性影響,帶動國民收入財富的增加,物價水平也相應上升,而物價的上升又導致利率上升。因此,弗里德曼的收入與物價水平效應則是貨幣供給增加,導致利率隨收入和價格水平上升而上升。這就得出了與流動性偏好理論和可貸資金理論不同的結論,即貨幣供給增加很可能導致利率先下降後上升。

  (3)通貨膨脹預期效應:亦即費雪效應,指貨幣供給增加導致價格水平上漲,形成通貨膨脹預期,人們預期未來價格水平會更高,於是要求更高的利率以補償通貨膨脹的損失,從而推動利率上升。這就得出了與可貸資金理論相同的結論,即通貨膨脹預期的提高將導致利率上升。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弗里德曼“三效應”學說"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