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企業異質性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异质性企业)

企業異質性(Firm Heterogeneity)

目錄

什麼是企業異質性

  企業異質性是指企業規模、建立年份、資本密集度所有權人力資本組織方式技術選擇等方面特征的差異,綜合體現為企業的生產率差異。[1]

企業異質性的來源[2]

  新新貿易理論主張貿易的基礎應建立在企業層面的異質性的基礎上,即企業自身不同的生產率的基礎上。企業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尋求和配置資源,進而形成一體化的生產和組織方式,根據企業在行業中生產率水平的評估,決定了企業是否有能力出口或去國外市場開展經營活動。企業雖然可以在世界範圍內組織生產要素,但這些生產要素必須與人力資本要素相結合才能形成競爭優勢,更好地發揮作用,而各種不同物質資本的投入需要相應數量的人力資本來進行管理和配置,由此才能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率。

  因此,企業不同生產率的根源就在於企業的人力資本存量水平及其使用效率的不同。企業不同的生產要素投入與人力資本要素的匹配存在一個最佳比率,當人力資本要素的投入和企業其他非人力資本要素的投入的水平達到了這一最佳比率,那麼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才達到最高效率,對這一最佳比率的偏移都將導致企業的低效率。我國低資本密集型的製造業優勢顯然與傳統比較優勢理論相吻合,低資本密集型製造業對人力資本的需求相對也較低,這也很好地說明瞭我國出口製造業中大量運用簡單勞動力的現實,但隨著原有的比較優勢的基礎不復存在,低資本密集型製造業必須向高資本密集型方向轉變,相應的也需要人力資本由低至高的積累,才能保持最佳的非人力資本要素(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要素的投入比率,適應企業提高生產率水平的要求。

企業異質性的證據[3]

  企業異質性表現。先前貿易理論(包括新貿易理論)都在簡單理想假定基礎上進行延伸分析,即給定代表性同質化企業後再展開模型均衡分析,該假定逐漸成為國際貿易理論的核心基礎,但是並不能體現現實情形,即企業之間存在顯著的生產率差異,資本密集度差異以及技能差異,諸多因素被大量的跨企業間的樣本數據事實加以體現。異質性因素的呈現與總量的巨集觀分析並不違背。代表性假定儘管便捷,但不能完美刻畫現實,簡單而理想化的推導使得巨集觀經濟運行的理論和實際更加脫節,而企業特征因素和企業出口導向行為的關聯通過貿易影響進而改變巨集觀生產率,如大量文獻開始關註企業出口行為對國家生產率的影響研究,該類研究強調出口企業屬於“出類拔萃”的少數群體。

  1.企業出口經營的相對稀缺性

  傳統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強調國家間或行業間的企業總體均為出口方或進口方,對於異質性理論來說,該假定過於武斷。Bernardetal.(2006)基於美國樣本的考察,認為現實中出口經營是相對稀缺性的經營行為,他利用2002年製造業普查數據進行整理,比較了每個行業的出口企業數量份額。發現2000年美國從事經營的企業數達到500萬,但僅有4%的企業從事出口業務;顯示出美國企業更多的只有從事國內貿易,而非國際貿易;且出口企業又集中於部分製造業,包括部分採礦業和農業部門的對外貨物流通,這一比例也只有15%。Bernard的進一步考察揭示了美國製造業企業中的出口企業數量規模相對較小,大約為20%。但是分行業細分來看,該規模比重在電子設備行業為41%,低於製造業雜項(MiscellaneousManufacturing)2個百分點;其次,出口企業對外(跨國)的貨物運輸比重僅為15%,其中該指標在跨行業間存在顯著變化,電腦出口貨運比重為23%,低於傢具8.6個百分點。美國製造業企業出口密度的跨期比較表明出口經營正成為趨勢。製造業企業2002年和1987年的出口密度比較,結果顯示製造業企業出口密度在增加。從而Bernard證明瞭自身的觀點:出口經營行為具有相對稀缺性

  2.出口企業與非出口企業的差異性

  出口企業在多方面不同於非出口企業,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大量基於企業層面生產和貿易數據的微觀經驗研究發現,出口企業與非出口企業大不相同,較之後者,前者表現出生產規模更大,生產率和工資水平更高,技術和資本更為密集等各種顯著特征。BernardandJensen(2003)通過美國樣本最早開始對該問題的經驗分析,隨後Wagner(1997)對德國的考察也發現類似的規律,以及Clerides,LackandTyout(1998)對哥倫比亞、墨西哥和摩洛哥企業,Aw,ChungandRoberts(2000)對南韓和臺灣企業,Pavcnik(2002)對智利企業的相關研究也討論了出口企業和非出口企業的差異性,此後的研究還包括Helpman,MelitzandYeaple(2004)以及Bernardetal.(2003)對美國企業的考察,後者研究發現1992年美國所有製造企業中,企業規模標準偏差是1.67,勞動生產率標準偏差是0.75。HMY(2004)顯示美國最大的1996家企業中出口企業比不出口企業的勞動生產率高出39%。上述這些產業內各企業間生產規模、生產率等各方面特征的顯著差異被稱之為企業的異質性。Wagner(2007)則認為,從實證的角度,除了生產規模和生產率有差異之外,企業的異質性還應體現在企業歷史、人力資本資本密集度所有權等各個方面。Bernard etal.(2007)更深入的經驗考察給出了多個行業的出口企業樣本,通過OLS估計設置了出口行為的虛擬變數,並對行業設置了固定效應加以控制,經驗分析發現出口企業相對非出口企業具有更大規模的就業勞動力,前者的貨物運輸量為後者的105%,TFP的測算顯示出口企業的生產率相對後者要高出3個百分點;此外,出口企業可支付起的工資額高於後者98%;最後,出口企業的資本密集度和技能密集度相對來說分別高出非出口企業20和8個百分點。觀察的出口企業和非出口企業並未受到企業規模的影響,控制該因素後,研究依舊發現了以上結論的穩健性。然而經驗研究除了關註生產率差異外,還強調出口企業在規模上的優勢,2000年美國出口企業中,出口額則相對集中:美國出口商10%強的規模數僅為全部企業的0.3%,但貿易額占美國所有公司出口總額的96%。此外,以上美國2000年樣本還顯示出口企業相對非出口企業更具優勢要素的高密集度,如資本和技術的密集度較高,顯示出勞動力要素的比重較小。

  然而經驗發現還有待進一步廣泛考察,如針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上該情形可能存在較大差異。JohannesVanBiesebroeck(2007)對非洲國家的出口企業和非出口企業做了深入比較,發現非洲國的樣本差異度大於對照樣本,尤其相對發達國家樣本企業,該樣本顯示出出口的高生產率效應更加明顯,絕大部分繫數通過了1%顯著性。Biesebroeck在控制規模之後,依舊發現出口企業支付了高於平均樣本企業34%的工資水平,單位工人生產了超出平均水平50%的產出價值。最大的差異存在於經營的規模上。非洲國家的出口企業還具有高出平均水平260%的國內銷售能力,就業密度高出三倍,而德國和美國樣本的出口企業相對於非出口企業具有的就業密度至多高出2倍;更大的差異還存在於其他的欠發達國家。利用時間維度面板數據,Biesebroeck還從非出口企業群中分離出潛在未來出口企業,並識別了出口行為的固定效應;在900個“時間-企業”面板數據中,23%的樣本為正出口企業,128個觀察值為當期出口企業,103家企業在樣本期結束前退出了出口。研究發現企業進入出口市場後,規模發生差異化,而企業一旦退出出口市場,勞動生產率則顯示出下降水平;當企業出口後資本密集度也隨之提升,投資業隨之出口而增加。

參考文獻

  1. 賴偉娟,黃靜波.出口行為、企業異質性與生產率研究——基於1999~2007年中國企業普查數據的實證分析.國際經貿探索,2011年07期.
  2. 季劍軍.論企業的異質性.江漢論壇,2010.4.
  3. 趙永亮,朱英傑.企業異質性、貿易理論與經驗研究:綜述.經濟學家,2011.0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y桑,Lin,寒曦,Tracy,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企業異質性"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