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巨災期貨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巨災期貨(Catastrophe Futures)

目錄

什麼是巨災期貨[1]

  巨災期貨是一種以巨災損失相關指數為標的物期貨合約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於1992年推出了首個巨災保險連接證券ISO指數巨災期貨。但由於設計上的缺陷,它於1995年被CBOT推出的PCS指數巨災期權替代,而1999年PCS指數期權合約由於交易量過低退出了市場。目前,還在市場交易的巨災期貨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於2007年最新推出的CHI指數颶風期貨。

ISO指數巨災期貨產品[1]

  巨災期貨是一種以ISO損失率指數為標的物的在未來特定時間以現金進行交割遠期合約。與傳統的期貨合約相比,巨災期貨的標的物為ISO提供的巨災投保損失賠付率指數,其大小取決於巨災事件的損失額度和當期的保費收入等。巨災期貨的購買者為需要對沖巨災風險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出售者則為對沖基金等。

  (一)ISO指數巨災期貨的定價

  ISO指數巨災期貨單個合約的定價如下:

  Pt=min{It,2}×$25000=min{(Loss×Ratio)/Premium,2}×$25000

  其中,Pt為該期貨合約價格,It為報告期末時的ISO指數值,Loss為ISO估計的巨災投保損失,Ratio為實際的巨災保險賠付比率,Premium為當期保費收入。以一般的全國性巨災期貨為例,平均起始價格為$1000,對應的ISO指數為4%;期貨合約的封頂價格為$50000,對應的ISO指數為200%。巨災期貨的購買者以初始價格$1000美元購買,隨後根據ISO指數的變化其價格也相應變化。當合約期滿,該期貨的出售者承諾以實際價格通過交易所從購買者手中贖回平倉。

  (二)ISO指數期貨的運作機制

  ISO指數巨災期貨的運作機制如下:在給定的有效期間內,期貨價格巨災保險損失賠付率成正比。如果保險公司在實際保險業務中遭受較大損失,但其購買的巨災期貨價值就越高,期貨盈利也越大,這樣,巨災期貨的獲利將減輕巨災對保險公司造成的實際賠付損失。反之,如果巨災沒有發生,或者發生所造成的影響比預期的要小,那麼,保險公司所購買巨災期貨價值越小,將遭受一部分損失,但是在保險業務的獲利將補償其在期貨市場上的損失。這樣,巨災期貨能夠使保險公司對沖巨災所帶來的巨大損失。

  具體地說,假設預期巨災損失賠付率為4%,則巨災期貨的初始價格為$1000美元。如果巨災所造成的損失較小,當結算期ISO指數為2%時,巨災期貨清算價格為$500美元(2%×$25000),購買者將承擔初始價格與最終清算價格之間的差額損失$500美元($1000-$500),出售者獲利$500美元

  另一方面,如果巨災所造成的損失較大,ISO指數上升至8%,則巨災期貨清算價格為$2000美元(8%×$25000),購買者將獲利$1000美元($2000-$1000),而出售者將遭受同等額度的$1000美元損失(Schmidli,2007)。值得註意的是,由於封頂價格為$50000,巨災期貨的出售者的最大損失可能為$49000,是最大可能收益($1000)的49倍,因此,出售者面臨巨額的潛在損失風險

  (三)ISO指數巨災期貨中止交易的原因

  Eramo(1996)的研究表明,成功的巨災期貨應當具備以下四個條件:(1)巨災損失相關指數必須與實際損失具有較高相關性;(2)巨災期貨市場未平倉合約量必須足夠大,使其價格不容易被人為操縱;(3)具備較強的流動性,保證巨災風險能夠及時有效地轉移;(4)巨災期貨必須較傳統再保險有交易成本上的優勢,以獲取足夠的市場份額維持長期交易。但是實際經驗表明,ISO指數巨災期貨並不能充分滿足上述條件,結果不得不終止交易。

  (1)ISO指數巨災期貨的缺陷

  一般認為巨災期貨失敗的直接原因是市場認可程度不夠,導致合約交易量過少從而不得不退出市場。事實上,巨災期貨剛出現時曾引起投資者再保險市場的高度關註,而且產生於美國這樣成熟的資本市場。因此,投資者對巨災期貨的瞭解程度不夠不應當是主要問題,ISO指數巨災期貨的失敗更多地是由於其合約本身設計上的缺陷,因為對合約的購買者和出售者而言,都存在著諸多不足。

  1.合約購買者方面。第一,由於ISO指數選取部分保險公司的數據進行計算,不能有效反映保險公司實際損失,基差風險較高,導致不能有效地規避風險。第二,ISO指數巨災期貨存在著人為操縱和信息不對稱問題,這些將會對巨災期貨的購買者產生嚴重不利影響。

  2.合約出售者方面。第一,ISO指數巨災期貨合約潛在風險過高。單個合約的最高限額為$50000美元,而一般平均的期貨價格為$1000美元。第二,巨災期貨合約出售者對ISO指數究竟如何計算不瞭解,導致本身面臨的風險過高。合約出售者很難承受如此巨大的合約風險。

  (2)以Andrew颶風為例必須說明的是,ISO指數巨災期貨實際發行日期是在1992年12月,是在同年8月Andrew颶風實際發生之後。此案例僅在提供一個根據歷史數據進行模擬巨災期貨價格在Andrew颶風發生後的變化,以說明其所可能包含的巨大風險。Andrew颶風於1992年8月24日在美國佛羅里達登陸,橫掃墨西哥海灣地區,造成大約150~200億美元的巨大損失(D’Arcyetal.,1999)。ISO指數於1949~1991年的第三季度平均為8.12%(對應ISO指數巨災期貨價格為2029)。表1是利用上述ISO指數巨災期貨公式計算得到的颶風發生後一周內巨災期貨的價格(其中美國曆史賠付率約為75%,當時整個美國保險業的保費為122億)。

  對合約出售者而言,所承受的風險太大。Andrew颶風之前的巨災期貨初始價格為$2029。但是一周後飆升至$25359,期貨價格平均每天上升$4666,累計損失率約為1144%。對合約購買者而言,潛在違約風險過高。倘若巨災期貨的出售者違約,則需要CBOT承擔如此巨大的違約風險。而1995年美國芝加哥交易的流動資產僅為$1.4億,合約購買者認為極有可能產生違約風險

  綜上所述,ISO指數巨災期貨退出市場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合約出售者承擔的風險過高,導致期貨合約供給極其有限,市場流動性不足;第二,由於ISO指數與購買者本身的損失存在著較大的基差風險,導致期貨合約購買者蒙受巨額損失的風險過高。此外ISO指數本身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違約風險等問題(Shachat et al.2006)

巨災期貨的市場發展演進[1]

  1992年上市的ISO指數巨災期貨其交易量遠沒有達到預期水平。1995年,CBOT推出PCS指數巨災期權(主要為PCS指數買權差價,CallSpreads)取代了ISO指數巨災期貨,由於交易量太少,1999年PCS指數買權差價合約又不得不退出市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在吸取了ISO指數巨災期貨和PCS指數巨災期權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於2007年3月推出了CHI颶風指數期貨。

  1992年ISO指數巨災期貨、1995年PCS指數巨災期權和2007年CHI颶風指數期貨三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連續性。前面兩者都是由CBOT發行的,且CBOT發行PCS指數巨災期權的初衷是為了降低ISO指數巨災期貨的過高風險,而CHI颶風指數期貨則針對ISO指數和PCS指數所存在的不足,如人為操縱、基差風險道德風險信息不對稱和更新速度等方面進行了較大改進。

  CBOT在吸取ISO指數巨災期貨失敗的基礎上,推出了基於PCS指數的歐式巨災期權。PCS指數是由美國財產理賠服務中心(PropertyClaimServices,PCS)計算的一種指數,包括3州指數、5個地區性指數和一個全國性指數(Thomas,1998)[16]。PCS買權差價規定有兩個指數:執行指數a,封頂指數b(a<b),並記作a/b,L為執行時的PCS指數值。期權費以點數報價,每點為200美元。PCS指數買權差價的價值P計算公式為:

  P=$200×Min{Max(L-a),0,(b-a)}

  PCS指數巨災期權在ISO指數巨災期貨基礎上作了以下三點改進:

  1.合約購買者。PCS指數以超過$2500萬巨災的損失累計額進行計算,一點為保險行業損失$1億。PCS指數與整個保險行業損失的相關性為70%,較ISO指數巨災期貨很大程度地縮小了基差風險

  2.合約出售者。該期權為巨災買權差價合約,一般差價為20點PCS指數。每一點PCS指數值對應PCS巨災指數期權合約價格為$200。這樣既可以更加有效地滿足購買者的需要,同時可以減少出售者所持有的風險。單個PCS巨災期權合約風險上限為$4000($200×20),遠小於單個巨災期貨合約的風險上限($49000)。

  3.PCS指數每天都進行更新,能夠及時反映巨災損失情況。巨災期權價格也相應地進行調整變化,提高了巨災期權合約的流動性。

  (二)CHI颶風指數期貨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於2007年3月推出了基於CHI的颶風指數期貨,可分為Carvill颶風事件期貨(HurricaneEventFutures)、颶風季節期貨(HurricaneSeasonalFutures)和颶風季節高峰期貨(HurricaneSeasonalMaximumFutures)三種期貨類型。每個期貨合同的基本定價為$1000×CHI值。並按照地理區域建立了五個地區CHI指數和一個綜合CHI指數。CHI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CHI = (V / V0)3 + 3 / 2(R / R0)(V / V0)2

  其中R是颶風半徑,V是颶風最高風速,下標0代表參考值,其中V0=74英里/小時,R0=60英里。因此,擁有這兩個特征的颶風CHI參考指數為2.5。第一項主要反映風速對颶風破壞力的貢獻,第二項主要反映半徑對颶風破壞力的貢獻(CMEGroupNewProductAdvisory,2007)。以2005年Katrina颶風為例,它的風速是145英里/小時,半徑是120英里,其颶風指數為19.0。CME推出Carvill颶風期貨顯然吸取了ISO指數巨災期貨的經驗,Carvill颶風期貨較ISO指數巨災期貨至少作了兩方面的改進:

  第一,消除了ISO指數的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CHI指數為一個純物理性參數指標,由第三方獨立機構Carvill進行計算,所有數據可以從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網站上獲得,很好地避免人為操縱、虛報巨災損失的可能性。

  第二,較好地降低了基差風險。CHI指數主要以颶風登陸時的最大風力和颶風半徑測度投保損失,經研究表明,CHI指數所能解釋的保險行業損失高達72%,較好地減少基差風險,且指數不受市場利率等因素的影響,可以很好地吸引投資者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謝世清.論巨災期貨及其市場演進.財經理論與實踐(雙月刊),2010年7月第31捲第166 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林巧玲.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巨災期貨"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