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地域組合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工業地域組合是指各工業部門和工業企業在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範圍內,運用工業專業化與協作、聯合或集聚等組織手段和各種地域組台形式,實行某種具有內在聯繫的有機結合,井以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發展市場經濟及在生產上,技術上和經濟上實行協作為基礎,從而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1]
工業地域組台的內涵[1]
工業地域組台和工業佈局的研究對象同是生產力,兩者研究對象雖有聯繫,但概念不完全相同。前者是工業生產的空間分佈.側重於工業生產的空間位置和地區間的比剜關係。它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工業空間分佈特征及其變化規律。以及影響工業空間分佈過程與特點的因素或條件。研究的目標是生產力諾因素在空間上的安排佈置和調整。通過安排與調整,使工業生產力在壘國、壘區範圍內的分佈不斷地實現翦態優化的過程。後者是在工業生產佈局的基礎上各生產部門的地域結合。側重於生產部門與單位的相互聯繫和企業群的組合。它的主要研究目標和著服點是各工業部門和企業在空間中的相互關係以及反映這種關係的組合與組合模式,通過研究加強和創建合理的區域聯繫與協作空間結構,為工業地域組合合理化提供科學依據.工業佈局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和不同地區,不同地點的生產佈局條件,確定工業佈局的地區和地點,佈局一經成型就很難加以改變,而工業地域組合是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解決工業區、工業群體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工業區、工業群體內部各種產業及壘業的合理組合。它在工業生產佈局還未變化的情況下可以採用必要的手段,如改建擴建,謂整產品方向和加強橫向聯繫等,按人們所予想的目標發生變化。
由此可見,工業地域組合比工業佈局的含義更為廣泛,內容更為豐富,它是對工業佈局進一步完善和具體化,是工業佈局在深度上延伸和發展。
工業地域組合的方式、範圍和領域是很廣的。從組合的方式上講,有緊密性的組合,有鬆散性的組合,有同行業上的組合,有跨行業的組合 從組合的區域範圍上講,有區域內或地理點內的組合,有區域間的地理點聞的組合。從組合的領域上講,有工業生產領域內的組合,有工業生產領域同其他領域,如科研、商貿、金融 旅游等領域的組合。在各種領域組合中,其具體形式又有不同,如生產之間的組合,有生產過程中原材料、燃料、半成品及零部件有供應關係的企業或生產工藝技術上有密切聯繫的企業的組合,有共同利用公用設施的組合等 由於各工業部門和企業生產技術不同,工藝過程不同,因而其地域組合特點也不同,如有的產品生產過程(如汽車生產)可分解為許多獨立的單元,宜於大跨度地進行區域組台,形成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跨區域的組合和以此為基礎的總組合。但有些產品的生產工藝過程聯繫比較密切,空間可分性較弱(如化學工業),其區域生產力組合就不宜採取工藝多重分解的組合形式。
工業地域組合是一種動態的地域生產利用系統,工業生產力因素之間要實現物質轉換和能量傳遞,不但需要依靠一定的區域空間,同時還需要台理的空間組合來實現。空間組合合理與否,制約著生產力因素之間以物質聯繫為基礎的經濟協作和商品交換聯繫。在工業系統中,各工業部門和企業是相互依存的有機組成部份,它們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必然聯繫。這種聯繫如能得到加強,各工業部門和企業得到合理組合,就有利於充分台理利用自然資源,提高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
工業地域組合的類型[1]
工業地域組合的形式沒有統一的模式。它不僅受其企業的生產工藝特點的影響.而且還受其所在地區的自然條件,交通崇件,以疑其它社會經濟因索的影響。根據工業生產的空間集聚程度及其組合特點.可以J劃分出各種不同的地域組合類型系統。
(一)按空間形態特點可分為以下幾種地域組合類型
1.組團式組合
通常表現為由一個大型企業為主體組成的企業群,由若幹相互有密切生產協作聯繫的企業組成的企業群,以及由一個工業中心城市及其若幹個小工業城市,衛星工業城市組成的工業地域群體。它們相互聯繫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如鋼鐵工業區、石油化工區、城市綜合工業區,以及由一個大工業城市為中心所組成的樞紐組合型工業區等。
工業媲域組團式組合的形態成團塊狀,它的特點是生產集聚程度高 企業問生產技術協作和工藝協作比較密切。例如,以大型鉗鐵企業為主體組合的企業群.包括鋼鐵冶煉與加工,以及利用副產品和其它輔助性生產,生產單位與協作單值很多,生產能力在她域上高度集中,工廠之間,車間之間的生產聯繫與工藝協作十分密切,關係錯綜複雜。
工業地域組團式組合是以緊密的地域生產聯繫為基礎的,做好這類組合的關鍵是把一些在生產技術上有柑互聯繫的生產部門和企業進行成組布廚,印把生產過程中原料、燃料、輔助材料及半成品有供應關係的企業或生產工藝上有密切關係的企業配置在一起,使企業的空間位置相對集中,這樣既可使企業之問開展協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降低運輸費用,又可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節省基建投資,提高經濟效益。
2. 帶狀式組合
一般是措鐵路、河流、海岸帶、山各、山麓地帶或管線走廊等佈置的工業企業群,延伸距離較遠,但寬度不大,呈帶狀或串珠狀佈局。工業企業成帶狀故組台主要是受自然資源分佈、地形、水源與交通線走向的影響。其組合形式又分為三類:
(1)沿山谷、山麓地帶的組合,此類組合多見於多山地區。由於多山地區山地多,平地生 地形蕙雜.加上礦藏地質構造多作帶狀分佈,國此在這基礎上形成的企業群組合也大多沿著山麓或山各地帶呈帶狀或串珠狀佈局
(2)沿河流和海岸帶的組合。河流、海岸自有現代工業以來就是工廠聚 的地帶,世界上形成的~些重要工業區都出現在江河湖海的沿岸地區,因為靠河近海.運輸方便 取水容易.是工廠企業的重要區位條件 因此,沿河沿海邊佈置企業,特別蓓幫置耗水多,運輸帚大的企業,就成為一種常見的工業帶狀組合形式。
(3)沿鐵路地帶的組合。邵以鐵路為軸線,把油氣管道、高壓輸電線、供排水和通訊設施等建設結合在一起,措軸布點,形成工業走廊式的帶狀結構系統。這種沿軸布點的組合形式,不僅有利於工業向內陸擴展.而且還便於工業由線到網推進,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的全面開發。
3.放射狀式組合
一般是以一個工業中心為核心,在向外輻射的交通線上佈局著一些規模不等的工業企業群。這些企業群呈波紋狀的形式,由近及遠,逐步有層次地擴展開來,圍繞著工業中心組合成衛星式的工業區、工業點 它們在保持同大工業中心之間的縱向聯繫的同時,還加強相互之間柏橫向聯繫.共同結成一個有機整體。
放射狀組合的工業地域一般產生於陸路交通發達的平原城市,其交通線有多處出口,向四面放射,工業集結在交通線上,呈星狀展開,彼此連結成網。例如,以北京為中心,沿四周鐵路、公路網,分佈著石景山、門頭溝、房山、燕山、大興、通縣、頓義、懷柔、昌平、延慶等1O多個城郊工業區和工業衛星城鎮。
產生放射狀工業地域組合的主要原因,是大工業城市為分散市中心過多的人口與工業而向其周圍地區新建或遷建工業企業群的結果 這些企業群,與市中心距離較近的,依附性較強,距離較遠的則獨立性強,規模也大,有時甚至可達10多萬人口的工業城鎮規模。以大工業中心為核心.使工業沿交通線往外幅射成組群式分佈,既有利於工業體系內部各工業群體之間較方便的聯繫與協作,亦有利於某些群體過於魔大和處於中心和次中心地位的工業群體過於集中而造成種種弊端。
(二) 按等級層次可分為以下幾種工業地域組合類型。
1.以多十大工業城市及其組成的城市群為棱心的工業地域組合。這是一種大範圍的工業地域組合.一般是在商品經濟發達,工業高度聚集的地區。它們以幾個大工業城市為核心.周圍有大批中心工業城市環繞,在地域上相互接近和聯繫密切,共同組成一個相互依賴.興衰與共的大範圍的工業地域綜合體。例如,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措岸的波士頓經紐約、費城、巴爾的摩到華盛頓的城市群組成的工業區,和五大湖南岸及周圍地區,包括匹茲堡、奧爾巴尼、布法羅、克利夫蘭、底特律和芝加哥在內的城市群組成的工業區,都包括了大小一、二百座工業城鎮,鱗次櫛比.連成一片。德國以採礦業為基礎而形成的來因—一魯爾工業區,包括幾十個大小工業城鎮,也是屬於多中心組合類型的工業區。
以多個大工業城市及其組成l的城市群為核心的工業地域組合,是由一些工業城市向郊區和郊縣擴展,毗部工業城市的郊區衛星工業城鎮逐漸交錯,並連成一片所造成的。在其擴展過程中,由於更多的空間被納入其間,因此又為工業地域進一步擴展提供了條件,使過去相距運一些的工業城市和城鎮連結起來,促進了更大範圍的工業地域組合的形成。
工業地域由少數一二個工業城市發展到一大群工業城市與城鎮的組合,是一個不斷集中和組合的過程,造成這種不斷集中與組合的動力,就是“集中經濟”與“規模經濟”。現代工業生產的特點是廣泛的分工與協作,生產分工越細,越需要協作。當大量企業集中在一個較小的空間,運輸距離縮短,便導致企業聞運費降低,同時,由於分工與協作的加強,又促進了企業規模的擴大和同類產品的相對集中,從而取得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和單位產品成本的降低。
2.以一個大工業城市為中心的工業地域組合。即以一個大工業城市,和若幹有密切聯繫並相互靠近的中小工業城鎮及其周圍一些工業區及工業點組成的工業地域,其地域範圍相當於一個工業樞妞。此類地域的特點是只有一個孤立地存在的大工業城市,其周捆大多是工業衛星城鎮,形成一種建成區不連續,但功能卻緊密不可分的城市工業地域。
以一個大工業城市為中心的工業地域組合,主要是將城市工業地域分為城區,近郊區與遠郊區三部份,使城市工業地域形成群體組合的狀態。在市區,工業比較集中,工廠佈置比較緊湊,除成片分佈的若幹工業區外,還有很多與居住毆交錯分佈的工業街坊和分散廠點。由於城市中心區內多種經濟功能的發展和競爭加劇,加上發展用地緊張和工業污染擾民等原因,促使市區工業不斷外遷。近郊區處於城市外圍的邊緣地帶,是城市工業向外擴散的最近場地,由於與域區靠近,便於利用城市現有交通道路,供排水系統、動力系統與其他生活福利設旃,因而工業集聚規模也最大,企業成群分佈於四周。佈置的企業一般多為一些占地大,勞動、資產集聚程度高,勞動生產率高,用地效益高的企業。遠郊區一般是指遠離中心城市的郊醫縣 包括遠離城鎮之外的礦區 林區、油田、鹽目等.某些大型聯合企業、耗用大量原料、燃料、工序多而複雜、占地廣及污染性大的企業、也常在遠郊區建廠 近十多年來,隨著大城市向外擴展,在遠郊區開闢獨立的新工業區有了較大發展,特別是一些為利用外資、外國原料、市場和技術的外向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出口加工區等往往建設於離城較遠的海濱和遠郊鄉鎮。這樣一來,更促使城市工業組合呈現多層次多方向展開局面。
3.以一個企業群為主體的工業地域組合。企業群是指在一個地域較小的地理點內,由一些在生產工藝、原料來源、製造配套產品和處理三廢有聯繫的企業共同形成的群體,或在生產和經濟協作基礎上形成的地域企業群體。企業群有時也可包括一些生產工藝上或經濟沒有聯繫的企業,而只是由於共同利用公用設施而結合在一起。在一個大工業城市內,可有十個至幾十個企業群,一個企業群可形成一個城市工業區,幾個專業化企業群也可共同組成一個城市工業區。由一個企業群組成的城市工業醫 一般有一個或幾個主要工業企業及其伴生企業,如準備原料的企業,提供能源水源的企業,服務性企業,為主要企業的產品加工的企業,以及處理和利用三廢的企業等。當城市工業區內形成了幾個專業北企業群時,通常叉可按企業群的分佈劃分為若幹工業小區或區段。
企業群可由不同專業的企業組成,也可由同一行業的工業企業組成。由不同行業的工業企業綜合組戚的企業群一般在綜合利用原料、三廢和加工半成品方面,以及技術經濟上聯繫比較密切,麗在生產過程中彼此工藝聯繫比較薄弱。由同一行業的工業企業組成的企業群則在生產工藝上協作比較密切。企業群雖可按不同特征和要求組成,但在企業群內的企業一般都應要求有合理的生產聯繫,彼此相距很近,衛生特征也比較接近,並有共同利用的工程設施。
(三) 按工業門類可分為以下幾種工業地域組台類型,兩每組類型還可細分
1.以重工業為主的地域組台
重工業是生產資料的工業部門的總稱,包括採掘工業、原材料工業和製造業三大門類。其中最重要的工業部門有能源工業、情金工業、化學工業和機械製造工業等。能源工業,特別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是一種資源開采工業,也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能源的工業。它具有資源有眼性和生產場地固定性的特點。以能源開采為基礎,通過資源綜合利用,可以組合許多工業部門,形成多門類的工業地域。例如.在煤炭開發與加工的基礎上,可以發展電力工業、鋼鐵工業、建築材料工業等多種工業部門,形成以煤炭生產基地為中心,多種重工業組合的工業地域。鋼鐵工業是一種重要曝材料工業,具有原、燃料消耗量大、生產環節多、運輸量大等特點。它在地域組合上最突出的特點是按生產階段聯合,主體企業規模大,要求蚺作的部門多,關係錯綜複雜。除煉鐵、煉鋼、軋鋼等主體企業外,還可包括秉礦、選礦、焦化、建材、金屬加工、機械製造、電力等生產.共同組成巨太的金屬生產和消費金屬的工業基地。化學工業是一種原料,生產方法和產品多樣化的生產部門也是最能綜合利用資源的部門,可把許多有著緊密工藝聯繫的生產裝置和企業結合在一起,組成巨大的化工區。
重工業各部門的地域組合雖有不同特點,但一般都離不開如下幾種方式 (1)生產聯合化的組合方式,即生產過程各生產階段的聯合;(2)企業之聞生產協作上的組合,如冶金與機械,化工、建材進行協作組合;(3)共同綜合利用原料的組合; )共同使用廠外公用設施的組合。由於以重工業為主的地域組合生產能力集聚程度高,大型聯合企業多,交通與管線及其它輔助性工程設施多,企業生產環節多,系統比較複雜,因此除要求有足夠的用地外,還要求生產內部各部門、各環節之間緊密配合,蚺調聯繫,以得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
2.以輕工業為主的地域組合
輕工業是指提供生活消費品的工業部門。主要包括紡織、造紙、食品、皮革及其它日用消費品。每個城市都有輕工業,有的城市還發展為以輕紡工業為主的工業城市。由於輕工業產品種類多,工廠規模一般都不很大,廠址選擇的要求也不那麼高,因而,其地域組合一般多趨向於在有公共設施地段與其他工業搭配在一起或分散佈局 只有少數行業,如紡織工業規模比較丈,工序也較多,且為流水作業生產.運輸量大而笨重,因此,在紡織工業發達的城市,一般都將它們集中組合在一起,形成紡織工業區,以利協作和共同使用運輸設施與熱電站。
3.高新技術工業的地域組合
主要包括徽電子、激光、光纖通信、信息技術、宇航、新型材料、新型能源、海洋開發及生物工程等部門 高新技術工業的地域組合主要是把高科技研究的各個階段包括基礎、應用研究、開發研究、產業化技術、商品化技術等階段連通起來,形成科學——技術——生產地域聯合體。由於高新技術工業是_種知識密集型工業,它的發展主要依靠智力資源。因而高新技術工業一般都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與技術開發中心等結合在一起組成新型的高新技術工業開發區。
工業地域組合雖可根據其空間形態、等級層次和不同工業門類分為各種不同的組合類型系統,但這種劃分不是一成不變的,同一系統的不同類型也會互有交叉或揉合。因此必鬚根據研粕十象的需要,從不同角度加以選定、結合具體問題和特定地區,進行專門研究。
工業地域組合的發展模式[1]
工業地域組合是一個多因素、多目標的複雜系統.它的形成與發展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影響因素不同,發展目標不同,其地域組合特點也不同。根據地區條件和發展要求,可將工業地域組合分為以下幾種基本發展模式。
1.以資薄開發和綜合利用為目的的組合模式
自然資源是工業地域形成的物質基礎,它與工業地域組合的形成與演變有密切美系。由亍自然資源是具體分佈在一定的地理空間,而且這種分佈的地區差異很大,因此,資源的地區布及其組合狀況就直接影響著工業地域的分佈及其地域組合。世界上一些最發達的工業密鼻區,一艇都分佈在資源豐富的地區,如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石油化學工業區是以當地豐富的油、天然氣資源為基礎的。德國魯爾工業區的建立,靠的也是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 資源的手類、性質、豐度及其組合狀況,同工業地域組合的形成與發展密切相關。有什麼的資源,就可發展該種資源的生產加工,通過綜合利用,便可形成以該種生產為特色的多種經營的生產地組合。資源組合不同,發展的加工體系不同,生產地域組合特點也不同 如上面所說的美國g西哥灣沿岸是個盛產石油與天然氣的地區,其工業地域組合多以石油化工為主。德國魯爾盛煤鐵,其工業地域組合便以採煤與鋼鐵為主。
立足於區域內自然資源優勢,通過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發展以資源加工型為主的產群,組成一個互相關聯,互相結台的工業綜合體,是變自然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加速區域經磷發展的最好途徑。自然界的自然資源多種多樣,有各種礦物資源,生物資源,甚至空氣和水都可作為工韭的原刳 這些豐富的自然資源都可作為發展資源轉換型產業組合的基礎。我國是個資源豐富的大國,許多省份在充分利用地區資源妁基礎上,都有條件按資源轉換型產業組合模式組建各種工業綜合體,發展地區經濟。
發展以資源加工型為主的地區產業,必須建立合理的地區產業組合。組合是否合理主要應從資源是否得到了充分的綜合利用,資源開發與相關的工業部門之間是否得到協調和相應發展來衡量。但各種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從全局出發統籌安排,單從局部利用出發,往往達不到予期目的。比如,山西省煤炭資源豐富.從地區角度來看,完全有條件在煤炭開采與綜合利用的基礎上.把電力、化工、冶金 建材等工業部門組合在一起,建成強大的工業綜合體。但是從全國來看,山西是提供全國能源的基地,其煤炭就地加工的規模要受到一定限制。這就不能不影響到地方希望建立的合理產業組合。
2.立足於市場的開發組合模式
市場是溝通生產過程各個環節韻樞紐,是協調各地供需關係的中心。它的分佈狀況與容量大小對工業地域組合的形成與發展有密切關係。市場在空間上一般與城市互相重疊,它有很強集散功能,使褥工業向市場聚集比向其它地方聚集更有吸引力。一個市場的集散功能越強,它的幅射與吸引力就越大,市場容量也越大。市場容量越大,其工業發展規模也越大,組合的工業也多。由於市場是選擇工業區位的重要條件,因而市場容量的大小及其分佈就直接影響到工業集散的空間組合 市場的地域分佈主要集中在城市,包括鄉村的集鎮。其中又以大中城市的容量最大,而小城鎮的市場容量小分佈範圍廣,因而工業地域以大中城市集聚程度最高,小城市及鄉村集鎮工業佈局比較分散 根據市場導向確定工業規模與合理組合,就是以城市的優越區位條件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主導工業部門,通過工業生產上的“前後經濟聯繫鬥效應,吸引相關的企業,從而形成具有本地區特色的工業地域組台。市場開髮型組合根據產品出口與內銷的比例又可分為外向市場開髮型和內向市場開髮型模式 前者普遍適用於沿海經濟特區和許多開放城市工業區,後者多為內地的一些經濟基礎較好的城市工業區採用。
3.以生產要素引人為主的組合模式
生產要素是進行社會生產的前提。要進行工業生產就必須擁有資金、原材料 廠房、設備、技術、勞動力等,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無法宴現工業再生產與合理的生產組合 在實際生活中,各地區各企業所擁有的生產要素情況是很不一樣的.有的是能源與原材料緊缺.有的是人才與技術力量不足,有的是資金缺乏等等。如果能採取引進的辦法,就可使某些急需補充的生產要素得到解決,工業組合不協調的狀況得到改善,生產要素可從國內其它地區引入,也可以從國外引入。引入的資金和技術除用於開發資源與加工.調整地區工業結構外,還可以用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或搞經濟技術開發.發展工業、科研、金融貿易、旅游等多種產業。
除上述幾種工業地域組合發展模式外,還可根據不同目的與需要分出技術開髮型、出口主導型,以及一些交叉或揉合的模式。這些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模式之間還可派生出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