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集觀改革優先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巨集觀改革優先理論是著名經濟學家王珏為代表人的經濟學家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經濟改革理論,主要是針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選擇什麼樣的戰略,以什麼為改革的突破口而提出的一種觀點。該理論從中國經濟實際運行的歷史和現狀出發,提出了巨集觀體制改革應當成為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和主攻點。
巨集觀體制優先理論的根據是建立在對“企業改革主線論”和“價格改革主線論”的分析與批評的基礎上的,指出企業改革儘管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基礎,但並沒有觸動舊的巨集觀管理體制,企業要求“鬆綁”不可能實現,企業改革本身不能代替巨集觀體制改革,不能解決需求膨脹的矛盾,更不能繞開價格改革這一關,企業改革不能帶動改革的全局。王珏認為價格改革主線論試圖通過“抓中間(指價格改革)、帶兩頭”的戰略,但缺乏可行性,無法解決價格補償和通貨膨脹等問題。因此,必須進行以企業改革為基礎的巨集觀體制先攻戰略,即通過抓兩頭帶中間的牽“牛鼻子”戰略,才能使改革得以順利進行。抓兩頭是指抓企業改革這頭,適應市場調節的企業主體就出來了;抓好巨集觀體制這一頭,調節總量平衡和結構比例的巨集觀調控機制就出來了,在此基礎上從價值和使用價值上確保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大體平衡,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了,價格體制改革就是一個“放”字。可見,抓好了巨集觀體制改革,價格體制的改革就好比牽“牛鼻子”那樣順手。因此,對傳統的經濟體制進行改革,既不能把價格改革作為突破口,也不能把所有制改革作為突破口,而必須走“制衡總量,巨集觀先改”的路子。
為了實現巨集觀體制先改的戰略,應註意以下幾點:
(1)必須進行配套改革
配套改革的順序是:第一,進行財政、金融、外匯、計劃投資等巨集觀體制改革,在確保新的巨集觀體制能調節總量平衡和結構協調的基礎上,使短缺的賣方市場轉變為鬆動的買方市場,價格體制的全面改革才具備條件。第二,通過價格體制改革使經營性的商品和勞務價格放開,通過市場供求狀況調節商品和勞務價格的形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形成不同行業、不同商品、不同企業的資金平均利潤,為投資體制改革創造基本條件。第三,牢牢把握住企業體制改革這條線,因為巨集觀體制改革和企業體制改革的過程,就是為全面培育市場和塑造市場機制準備條件的過程。
(2)要正確選擇巨集觀體制模式
王珏認為,可供選擇的巨集觀體制模式有三種:一是高度集中的巨集觀體制模式;二是間接調控的巨集觀體制模式,實現這種巨集觀模式,需要以私有製為基礎和市場機制發育成熟為條件;三是從中國市場機制發育不很成熟的國情出發,創造一種集中與分權相結合的巨集觀體制模式。王珏認為,中國是一個生產力發展極不平衡、交通信息極不靈通的大國,因此,採用第三種模式比較符合中國的國情。
(3)巨集觀體制改革的具體辦法
第一,塑造總量制衡機制。要在國家集中統一領導的基礎上,形成橫向分權的總量制衡機制和縱向分權的總量制衡機制。在橫向分權上要處理好計委、財政、銀行之間的制衡原則。在縱向分權上,可實行制衡財政收支平衡、信貸收支平衡、國際收支平衡的巨集觀承包制。
第二,塑造資源配置的制衡機制。在轉軌階段,由於市場體系的不完善及市場機制的扭曲,要在投資領域強化國家調節的功能,通過國家調節進行資源配置。隨著改革的深入、價格體制改革的完成,則會形成市場調節和國家調節基本上同向調節的格局,這時可以擴大市場調節資源配置的範圍,但在一些重大的投資項目上,仍需堅持以國家調節為主的原則。
第三,實行雙向調節的機制。所謂雙向調節,即縱向靠國家的直接調節,橫向靠市場機制的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