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優勢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學習優勢(Learning Styles)
目錄 |
學習優勢,是學習者在吸收、理解、記憶和表達知識的時候,所採取的最適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方式。——頓恩教授,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
學習優勢研究的歷史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1920sCarlJung他們以人的個性研究(粘液質、膽汁質、多血質、抑鬱質)作為學習優勢研究的基礎。
2、1940sLowenfeld開始研究視覺型和觸覺型的學習者,並且發現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更依賴於觸覺而不是視覺。
3、1950sWitkin開始關註於外界環境對學習者的影響。並且把學習者定義為“場獨立的學習者”和“場依存學習者”
4、1970sDunn開始以教育學家的身份研究學習者感受並處理信息的能力。Dunns著重研究向學習者提供他們學習優勢的建議和指導,並且研究出相應的技術。與此同時,Carbol參與了Dunns的研究,並把這些成果運用到閱讀技巧的指導。
5、1980sMcCarthy與一些大腦研究準價進行回憶磋商建立了4MAT模型,旨在幫助老師進行課程設計和指導。
6、1990sRiding則著力進行認知偏好的研究,包括整體型和分析型的研究。
7、1995s新加坡教育部引進學習風格併在全國中小學進行廣泛推廣,為“學習風格”理論在東方國家的傳播提供了條件。
8、2004年北京市教委“學習優勢”課題立項,北師大劉儒德教授牽頭開展調研;
9、自2004年以來,好方法教育面向全北京中小學開展“學習優勢”測評及相關教學教研培訓,繼續學習優勢中國的本土化進程;
國外有許多學者對學習優勢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論,其中,頓恩夫婦的學習風格理論影響最大。他們認為學習優勢涉及環境、情緒、社會、生理和心理(認知)五個方面,每個方面又涉及一些因素。
綜合頓恩模型和其他學者的理論模型,我們認為,學習風格可以分為環境(分為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因素)、生理和心理(分為認知和情感兩個因素)三個方面。
物理環境
(1)聲音偏愛
學習者個體在學習新東西與集中註意於難度較大的任務時,對聲音刺激有著不同的反應,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需要安靜;2)利用背景聲音掩蓋學習時其他聲音的干擾;3)沒有明顯意識到背景聲音的存在,即可容忍一定程度的噪音。
(2)光線偏愛
由於生理結構和功能上的差異,個體對光線的感受性有高有低,因而對光線的明暗要求不等。有的需求光線明亮,有的需求光線柔和。強光會導致偏愛弱光的個體情緒緊張,而弱光使偏愛強光的個體學習提不起精神。
(3)溫度偏愛
學習環境中適宜的溫度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反之,室溫偏高或偏低,則不利於學習。有些學習者喜歡涼快些,而有些學習者則愛溫暖些,表現出對溫度高低的不同偏愛。
(4)坐姿偏愛
學習者對學習時的姿勢也有不同的偏愛,有些人喜歡正規的坐姿,而有些人則偏愛非正規的,較隨便的坐姿。喜歡正規坐姿的學習者,端坐在桌前板凳上看書學習,效率較高;偏愛非正規的、較隨便的坐姿的學習者,會選擇一種輕鬆的體態,坐在或懶散地躺在床上、沙發上、椅子上,甚至地毯上。
學習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或多或少受到同伴、師長的影響,因而具有社會性。學生的在學習的社會性因素方面存在著不同的風格。下麵是幾種常見的學習風格的社會性因素。
(1)獨立學習與結伴學習
有些學習者喜歡獨立學習,與其他人在一起時不易集中註意或註意持續時間短,從而使學習效率下降;而有些學習者則相反,喜歡與他人一起學習,在集體的環境中相互激勵、相互督促,增進學習效率。為了滿足所有學生的不同需要,有經驗的教師既會提供小組或合作學習的機會,也會給學生留出獨立學習的機會。
(2)競爭與合作
競爭和合作均是動機激發的主要手段,有些學生更傾向於通過競爭激發學習動機,而有些則偏愛合作學習,覺得在合作的情境中學習更有安全感。
(3)成人支持
有的學生學習時需求成人支持,有的只要有人陪伴就好。
1.感覺通道
依據識記材料時對某種感覺通道的偏愛而產生最好效果,可分為視覺型、聽覺型與動覺型。
視覺型擅長於通過自己讀或看來學習,這樣的學習者對視覺刺激敏感,習慣從視覺接受學習材料,例如景色、相貌、書籍和圖片等。這樣的學習者喜歡通過自己看書和記筆記來學習,而不適於聽取教師的講授和灌輸。
聽覺型則善於通過聽來學習,這樣的學習者對聽覺刺激敏感,對語言、聲響、音樂的接受力和理解力強。他們在學習時甚至喜歡戴著耳機聽音樂。當學習外語時,他們喜歡的方式是多聽多說,不太關心具體單詞的寫法或者句型結構。
動覺型則以動手、動口來學習,效果最好。他們喜歡接觸、操作物體,對自己能夠動手參與的認知活動感興趣,而教師用手拍拍他們的頭表示贊賞所產生的效果要比口頭表揚好。
2.時間節律
每個個體對一天之中學習時間的偏愛是不同的,不同個體在不同時段的心理狀態各不相同,有人在早晨(這種人被稱為百靈鳥型)學習效率高,有的人在晚上至深夜(被稱為貓頭鷹型)學習效率高,有的人在上午易於集中註意,而另一些則在下午學得更好。當然也有些學習者屬混合型。
3.大腦的單側化
這是指左側或右側大腦半球何者占優勢的問題。右側腦與直覺、藝術等傾向相聯繫,其加工方式是視覺的、平行的、整體的、模擬的。左腦則與邏輯和系統思維相聯繫,其加工方式是言語的、系列的、數字的、幾何學的、理性的和邏輯的。每個人單側化優勢不同,在學習的有關材料上就會有差別。
4.活動性
在學習過程中,各學習者有不同的表現:有些人學習一段時間後喜歡做些短暫的休息或活動活動身體,而有些人則不需要休息或活動身體直至最後完成學習任務。
學習風格的心理因素包括認知、情感和意動三個方面。學習風格的認知因素主要涉及對信息和經驗進行組織加工的方式和特征。這就是心理學家們所傾向於使用的認知風格。認知風格(cognitivestyles)指個體感知、記憶、思維、問題解決、決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學習風格的情感和意動因素涉及情緒表露、價值判斷、行為決策等活動的方式及其特征,諸如好奇心、焦慮水平、堅持性、成就動機、志向水平、主動性以及冒險性等方面。下麵只介紹幾種經典的認知風格。
1.場獨立型和場依存型
早在194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赫爾曼·威特金(HermanWitkin)對空軍飛行員靠什麼線索來確定自己是否坐直問題感興趣。他設計了一種可以傾斜的房間,讓被試坐在一張椅子上,椅子可以通過轉動把手與房間同向或逆向傾斜。當房間傾斜後,要求被試轉動把手使椅子轉到事實上垂直的位置。
結果發現,有些被試在離垂直差35度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認為自己完全是坐直的;而有些人則能在椅子與傾斜的房間看上去角度明顯不正的情況下,仍能使椅子非常接近於垂直狀態。威特金由此提出,有些人知覺時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環境信息的影響;有些人則較多地受來自身體內部的線索的影響。他把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大者稱之為場依存型(fielddependence),把不受或很少受環境因素影響者稱之為場獨立型(fieldindependence)。前者是“外部定向者”,基本上傾向於依賴外在的參照(身外客觀事物);後者是“內部定向者”,基本上傾向於依賴內在的參照(主體感覺)。場依存型的人不能將一個模式分解成許多部分,或者只能專註於情景的某一個方面。場獨立型的人善於分析和組織。
場依存型與場獨立型這兩種認知風格與學習有密切關係。一般說來,場依存型者對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更感興趣;而場獨立型者在數學與自然科學方面更擅長。所以,在學習中,凡是與學生的認知風格相符合的學科,學生的成績一般會好些。場依存型的人的社會定向特征使他們在學習社會材料時較場獨立型的人好,而場獨立型的人在學習未經充分組織好的材料時較場依存型的人好。但相對場依存型的人和相對場獨立型的人的區別不是在學習能力上,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上。
場定向很可能在職業選擇中是一個因素。如果其它條件相等,那些場獨立型的人們相對地講當領航員、建築師、工程師以及在涉及數學和自然科學的職業,就比較好;而場依存型的人的趨勢則是在社會科學的教學、精神病護理、涉及到人的職業上就會做得好些。
2.衝動型和沉思型
卡根等人(Kagan,1966)曾對認知速度進行過深入研究。卡根在對兒童的分類風格進行研究時發現,一些兒童反應得很快,而另一些兒童並不急於反應,會用更多的時間思考。
卡根編製了匹配相似圖形測驗,以考察兒童的認知速度。
通過這類測驗,可以識別出兩種不同的認知風格。衝動型(impulsive)學生一直有一種迅速確認相同圖案的欲望,他們急忙做出選擇,犯的錯誤多些;沉思型(reflective)學生則採取謹慎小心的態度,做出的選擇比較精確,但速度要慢些。
認知速度的差異與智力分數無關,但與學校的學習成績有關。有人發現,不能順利升級的兒童更具有衝動性。沉思型的兒童在中等難度的知覺與概念性的問題解決任務中的成績比較好,在概念獲得和類比推理任務中能做出更成熟的判斷。沉思型與散文閱讀、系列回憶和空間透視有正相關。與沉思型兒童相比,衝動型的兒童更容易分心,急於求成,成績較差,掌握性動機比較弱。
3.深層加工和錶面加工
學生對信息進行加工的深度存在兩種方式,一種是深層加工,另一種是表層加工。深層加工指深刻理解所學內容,將所學內容與更大的概念框架聯結起來,以獲取內容的深層意義。表層加工指記憶學習內容的錶面信息,不將它們與更大的概念框架聯結起來。
4.整體型和序列型
英國心理學家帕斯克(Pask,1976)曾經讓學生對一些想象出來的火星上的動物圖片進行分類,並形成自己分類的原則。在學生從事完分類任務後,要學生報告他們是怎樣進行這項學習任務的。帕斯克發現,學生使用的假設的類型以及建立分類系統的方式上,都表現出一些有趣的差異。有些學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們提出的假設一般說來比較簡單,每個假設只包括一個屬性。這種策略被稱之為序列性策略(serialstrategy),就是說,從一個到下一個假設是呈直線的方式進展的。而另一些學生則傾向於使用比較複雜的假設,每個假設同時涉及若幹屬性。這種策略被稱為整體性策略(holisticstrategy),就是指從全盤上考慮如何解決問題。
採取整體性策略的學生在從事學習任務時,往往傾向於對整個問題將涉及到的各個子問題的層次結構以及自己將採取的方式進行預測,而且,他們的視野比較寬,能把一系列子問題組合起來,而不是一碰到問題就立即著手一步一步地解決。採取系列性策略的學生,一般把重點放在解決一系列子問題上。他們在把這些子問題聯繫在一起時,十分註重其邏輯順序。由於他們通常都按順序一步一步地前進,所以,只是在學習過程快結束時,才對所學的內容形成一種比較完整的看法。如果他們要使用類比或圖解等方法,也是比較謹慎的。
與整體型和序列型相類似,有人提出了同時性加工(Simultaneousprocessing)和繼時性加工(sucessiveprocessing)兩種類型。同時性加工是指學習者習慣於在同一時間內對多個信息做出加工,並將它們聯合成整體,從而獲取事物的意義,繼時性加工是指學習者傾向於對外界信息逐一進行加工從而獲取其意義。對信息的同時加工和繼時加工,是人們處理信息的兩種基本方式,學習者對此有著不同的偏愛。長於同時加工的學習者表現出善於系統把握事物的視覺空間關係,能覺察到各部分以外的更多信息。長於繼時加工信息的學習者傾向於按部就班、以線性方式處理信息。
5.趨同記憶與趨異記憶
在接觸到新信息的時候,有的學習者傾向於精確地知覺新信息,能夠覺察出新舊信息的細微不同和變化;有的學習者則傾向於很快地將新信息同化入原有的信息之中,而不能做出精確的分化。這兩種對記憶風格的偏愛分別稱作趨異和趨同。趨異者由於對新信息做出了精確的分化,則能夠精確地回憶;而趨同者由於沒有對新信息做出精確的分化,只在頭腦中保持了較為模糊的印象,因此不能精確地回憶。
有關學習風格的類型理論還有許多,有些與上述類型相似,例如,整體型和分析型的分類與場依存型和場獨立型的分類有些相似,有些非常細微,涉及辨別方式、註意方式、對信息形式(言語或圖像)的偏愛乃至行為方式等,有些甚至涉及個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