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外匯互換交易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外匯互換交易(foreign exchange swaps)

目錄

什麼是外匯互換交易

  外匯互換交易是指交易雙方相互交換不同幣種但期限相同、金額相等的貨幣利息的業務。

外匯互換交易的主要內容

  外匯互換交易主要包括貨幣互換利率互換。這些互換內容也是外匯交易有別於掉期交易的標誌,因為後者是套期保值性質的外匯買賣交易,雙面性的掉期交易中併為包括利率互換

外匯互換交易的主要形式[1]

  外匯互換交易的常用形式是貨幣互換交易,另外還有外匯現貨和外匯遠期互換交易等形式。

  1.貨幣互換交易

  貨幣互換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向對方提供一定金額某種國家貨幣本金,併在互換交易期限內相互逐期支付利息,在期滿日再將原貨幣交換給對方的一種交易方式。

  是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旗下的首家上市公司,是在化工品物流、橡膠、化工、石化、冶金、能源等領域從事物流實業投資貿易等經營項目的公司,客戶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貨幣互換與遠期交易的結合

  貨幣互換與遠期交易的結合形式,是指外匯現貨和外7[遠期同時發生的互換交易。這裡需要理解的一個問題是:外匯的現貨買入和遠期售出,實際相同於本幣的現貨售出和遠期買入。借入一定時期一定金額的外匯,那麼在期滿日就需要發生一次本幣和外匯的互換交易。例如,一家美國公司借入1年期1000萬英鎊,在1年後該公司需要用美元兌換1000萬英鎊及1年期的利息金額,償還給對方。在1年的借款期內,美元與英鎊的匯率可能會發生變化,該美國公司可以採用外匯遠期交易方式來規避其外匯風險,不過遠期交易的金額需等於借入金額加利息金額的總和。因此,貨幣互換與遠期交易的結合形式,一般的情況是某家公司或有關機構借入(或購買)一定期限一定金額的外國貨幣,並同時做該外國貨幣相同金額的一筆遠期交易,以規避期滿日時本幣短期位置的外匯風險

外匯互換交易的發展趨勢[2]

  以近期互換市場的發展看,互換交易的運行有這樣幾個特點和發展趨勢。

  1.互換市場參加者的構成由直接用戶(End-user)向金融中介(Intermediaries)轉移。互換市場主要由兩部分參加者構成。一部分是直接用戶,另一部分是金融中介。兩者運用互換市場的目的不同。直接用戶運用互換市場的主要目的是:

  • 進行投機。

  直接用戶包括銀行、公司、金融和保險機構、國際組織代理機構和政府部門等。金融中介或銀行間運用互換市場主要是為了獲得手續費收入,或從交易機會中獲利。它包括美國、日本、英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的一些銀行和證券公司。對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來說,互換交易是一種具有吸引力的脫離資產負債表收入來源。從互換市場實際構成中可以看到,直接用戶參與交易的金額要大於金融中介參加交易的金額。1988年底,利率互換總的未償名義本金額10.102億美元中,直接用戶互換金額是6.689億美元,國際互換商協會成員銀行間的互換金額是3.413億美元。進入90年代,隨著公司收購兼併浪潮的減退,運用互換市場的杠桿性交易以及與兼併有關的互換交易不斷減少,直接用戶對互換的需求增長幅度減少。相比之下,金融中介對互換的運用增加較多。1990年底時,在總的利率互換未償名義本金額中,直接用戶和金融中介所占比重分別為61%和39%。到1991年上半年,銀行間新安排互換額已達3.354億美元,占新安排的總利率互換名義本金額的44%。

  2.互換交易者對伙伴風險(Counterparty-risk)方面的考慮更加敏感。互換市場有雙重特征。一方面,互換市場具有批發市場特征。交易雙方遵循預先確定的規則,由屏幕進行交易,大約有1/3的利率互換和1/4的通貨互換都進行著較為標準化的交易;另一方面,互換交易由場外交易方式進行,具有零售市場或隨意性特征,每筆交易需要分別安排。這雖然對交易雙方來說更具有靈活性,但往往因這種個別安排或直接用戶的套頭動機使互換市場有較大的不透明性,加之各國當局對這種場外交易的法律規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市場潛在的風險很高。1991年1月,英國上議院通過一項法令,規定政府當局,包括地方當局官員參與互換交易以及與之有關的交易是非法的。這項法令使許多參與互換交易的銀行蒙受損失。

  90年代以來,由於西方銀行業陷入普通的危機,銀行破產案以及信用等級下降情況甚多,這給互換交易參加者帶來潛在的伙伴風險。市場對伙伴風險增大的反應是,新安排的利率互換期限普退縮短,較長期的互換要有那些具有更高信用級別的機構來安排。為減低互換交易中的信用風險支付風險,國際互換商協會也在“利率和通貨互換協議”修訂本中,對會員在交易存在期內的信用風險加以控制。標準協議運用一系列條款,如陳述、約定事項、違約事項和終止事項、非法事件、信譽改變事件和銀行資本改變等,規定交易雙方有關信用方面的權利和義務。

  同時,為減少交易對手支付方面的風險,標準協議在“總協議”中規定軋差支付的支付方式,即交易雙方在交易支付日將所有同種貨幣的互換交易收入支出相互軋抵,由支付金額較大的一方支付軋抵後的差額。“利率和通貨互換協議”是互換交易中具有一定約束力的法律文件,運用這一協議的市場參與者,通過上述風險管理條款能減低互換交易中財務及信用風險。但從市場總體看,由於場外交易工具本身都缺乏統一的協議會計制度和財務公開系統,即使交易者們更為關註對手的財務狀況,謹慎行事,也難以有效地避免交易過程中由伙伴風險帶來的損失。

  3.在利率和通貨互換的貨幣構成中,美元標值的和有美元一方參加的互換占總互換額的比重明顯降低。1988年底,以美元計值的利率互換額為7282億美元,占同年總利率互換末償本金額的72%,其他通貨計值的利率互換僅占總利率互換的28%。1989年,美元計值的利率互換額占總利率互換的66%,而包括日元、英鎊和馬克等在內的其他通貨標值的利率互換額已占總利率互換額的34%。到1990年底,美元標值的利率互換隻占總利率互換的55%,其他貨幣計值的利率互換額比重已達45%。這其中,以瑞士法郎、英鎊和加拿大元標值的利率互換增長最快。

  1991年底,美元標值和其他非美元通貨標值的利率互換額占總未償利率互換頻的比重已分別達49%和51%,美元標值的利率互換占絕對優勢的地位已發生了逆轉,這其中,德國馬克法國法郎義大利裡拉標值的利率互換增加員為明顯。在通貨互換的貨幣構成中也反映了同樣的特點。有美元一方參加的通貨互換雖然仍是通貨互換的主要業務,但在非美元通貨間安排的互換額增長較快。互換市場中美元作用的降低與市場結構變化有關。近年來,互換業務的直接用戶逐步由美國市場向歐洲的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以及亞洲的非金融公司轉移。新的直接用戶多以非美元互換作交易。同時,非美元貨幣的較高利率水平以及幣值較強的易變性,也促進了非美元互換業務的擴大。

參考文獻

  1. 鄭寶銀.固定收益金融產品[M]..ISBN:7-100-04122-8/F830.9.商務印書館,2004.12
  2. 王愛儉.匯率導論[M].ISBN:7-5049-1865-2/F830.7.中國金融出版社,199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泡芙小姐,连晓雾,Gaoshan2013.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外匯互換交易"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