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公約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團體公約是指在工作中起到規範個人和各部門共同守信、維護整體秩序、促進團隊團結的規範。
團隊公約不僅僅是指落實在文字上面的制度條例,還包括企業與員工形成的心理契約。將制度條例內化於員工心中,讓員工對制度達成心理共識,進而自覺遵守並主動維護,這才是管理的理想狀態。[1]
制定團隊公約的原因 [1]
好的執行力來源於好的制度,一流的執行要有一流的制度作保障。任何想擁有高效執行力的團隊必須著力建立一套科學、嚴謹和完善的制度體系,用以規範各層級間的工作倫理和工作秩序,並將團隊成員與團隊的關係、成員的行為規範等內容明確下來,才有可能實現團隊的高效運轉;同時,這些制度還必須獲得團隊成員普遍的認可,只有大家都認可的管理工作才會變得卓有成效,團隊成員的執行力也才能最終得到大步提升。
20世紀40年代,心理學家勒溫曾做過一個實驗,證明團體的公約、規定可以有效地改變人們的態度。實驗對象是剛生下孩子的產婦。實驗大致是由醫生在產婦離開醫院回家時,要求她們給孩子喂魚肝油和桔子汁。實驗者想知道用不同的方法告訴她們,會有什麼不同。一種方法是採取個別勸導,即醫生告訴產婦,為了嬰兒的健康,每天都需要給自己的孩子喂魚肝油和桔子汁;另一種方法是醫院明確規定,規定中寫著,根據科學研究的結論,為了孩子的健康,你們回家後必須給孩子吃魚肝油和桔子汁。
一個月後,實驗者進行了逐家訪問,瞭解她們照辦的情況。結果,採用第二種方法,即被醫院明確規定的產婦全部照辦,效果明顯比第一種好。
從這個實驗我們看到了團隊規定對態度改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變人們的態度,有時候要比個別勸說的效果要好。對於企業管理來講,如果是對於企業文化建設非常重要的,需要每位員工都去遵守的行為,那麼就非常有必要明確地寫進規章制度里,這樣才能更好地約束和規範員工的行為,被員工執行,就如一些工廠里關於安全生產的行為規範就應該明確寫在團隊紀律中。但提醒各位,對於那些對企業生產無關緊要的行為,則沒有必要都寫在員工的行為規範里,如果這樣做了有時反而會挫傷員工的創造性或積極性。比如,對於一些研發人員,他們很少會見到外部客戶,如果要求他們必須著正裝上班,這個就沒有太多必要,反而會挫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概括起來,團隊公約用途有以下四個方面:整合個體差異;維護團隊整體秩序;增強員工自律意識;彌補團隊“硬制度”的不足。
- 整體約定性,是在團隊整體自願的基礎上,制定相關約法,指導員工該做什麼,怎樣去做。
- 長期穩定性,一定要從長期適用性去考慮公約的制定,不可以亂無邊際,隨意更改。
- 科學性,公約制定完成後會成為員工約束自身行為的一種準則,制定過程中必須遵循齊全、準取的原則,避免“空白“狀況的產生。
- 民主監督性,公約制定後會起到道德規範的作用,不僅要求員工以公約為準則嚴格規範自己的行為,還應在此基礎上互相監督、共同進步。
團隊公約是一種柔性化的管理方式,在規章制度具有強制性特點的基礎上,要抓住“以德為本”的核心要領。團體公約的制定應先將工作衡量清楚,明確許可權,在相對自由的基礎上施加一定的約束力,顯現制度的規範性,並建立監督系統,對公約進行及時監督和改進,延長它的“壽命”。
具體制定步驟如下:
- 明確團隊宗旨。明確團隊工作的主題,將公約的制定圍繞這一重心編製並執行,當公約與團隊宗旨不限符合時,應及時作出相應調整。
- 進一步與員工溝通。通過與員工交流,瞭解員工對各項工作的態度,如有與工體整體目標不符的情況時,應及時作出處理,使其思想回歸到團隊目標上來。
- 明確規定許可權。必須明確規定任務由誰去完成、許可權與責任的範圍,避免“亂權”的現象出現。
- 重視並維護公約。團隊管理者要以身作則,嚴格按照公約要求約束自己,以示對公約制度的重視,並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去保證公約的順暢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