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可視化新聞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可視化新聞(Visual News)

目錄

什麼是可視化新聞

  可視化新聞是以數據為核心,以信息為支撐,以可視化為基本載體的跨媒體新聞報道形式。它是綜合了現代信息技術、數據化製作和可視化生產等多種應用而成的一種新的新聞報道形式。同時,新聞可視化是一個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技術手段進步、受眾參與度加強而不斷完善的概念。可視化新聞始於《衛報》、《紐約時報》等媒體的嘗試。可視化新聞的類型多種多樣,有信息表、時間線、數據漫畫、數據地圖、文字雲、泡泡圖等。

可視化新聞的產生原因

  (一)傳播環境驅使

  在大眾傳播中,自媒體推送的無限龐雜海量的信息和受眾希望快速準確獲取關鍵重點信息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這種傳播環境催生了可視化新聞的產生和發展。

  (二)受眾需求指引

  新聞報道中信息量的大小和信息詳略程度是成反比的,而受眾卻想在最大的信息量中獲得最詳細的信息,可視化新聞就是在大信息實體粒度前提下通過數據支撐的可視化呈現詳細反映新聞事件的報道樣式。充分的滿足了受眾對於信息實體粒度的最優化追求。

  (三)傳播功能拓展

  從廣度上講,在媒介層面所造就的“地球村”中,用世界的語言講述發生新聞,傳遞自己的聲音並讓這種聲音入耳入心,是新聞生產者的職責和使命。可視化新聞破除了語言上的制約和障礙,讓國際傳播更加直接、快速。從維度上講,可視化新聞是連接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重要新聞報道樣式。一方面,以印刷媒體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圖表化新聞日益受到讀者的歡迎,促進傳統媒體通過數據新聞向新媒體靠攏;另一方面,以網路為代表的新媒體,也以圖表新聞為基礎和重要的表現形式,在公開數據和可視化技術的支撐下完成對可視化新聞的製作。從美度上來講:可視化新聞是受眾碎片化、輕閱讀背景下的一種傳播手段的自我調適,把抽象的信息具象化,把零碎的信息系統化,使新聞報道更具有可讀性、悅讀性和易讀性,從而達到美度的要求。

可視化新聞的特點

  相對於傳統新聞報道形式,新聞可視化基於對海量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完美呈現,展現出不同的特性,突出的有簡潔性、數據化和高效的傳播效果。

  (一)簡潔性

  可視化新聞被視為一個不斷提煉信息的過程,新聞工作者像篩子一樣,從網路海量的信息和數據中篩選出有用的信息數據,並通過技術手段加工成可視化新聞,在這一工程中,龐雜的信息不斷被精簡、冗長的文字轉變為簡潔的圖片、繁瑣的邏輯推斷被直接明瞭的數據圖片呈現替代。可視化新聞的製作就是一個不斷簡潔化的過程,最終呈現出條理清晰、易於理解的新聞產品。這有利於受眾接收理解信息、有助於新聞的最大化傳播。

  (二)數據化

  “數據新聞”的內涵就是基於數據的抓取、挖掘、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的新型新聞報道方式。可視化新聞的具體呈現離不開數據這一核心要素。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可視化新聞的全面鋪展創造了條件,編輯們能夠較方便地獲得所需數據。甚至很多新聞機構都成立了專門的數據部門,如英國的《衛報》早在2009年3月就成立了全球第一個數字新聞部,並且將其所使用的數據完全公開,這加強了報紙的交互性和參與度,帶來了內容的極大豐富。

  (三)高效的傳播效果

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博士生米歇爾·博爾金等多位學者進行了大規模的可視化研究,得出了一個結論:含有人類可識別的物體的圖像更容易被人記住,含有多樣元素的圖片更容易扎根在受眾的腦海裡。《泰晤士報》的辦報實踐也證明人腦對圖形信息的處理可以在瞬間完成,對文字的處理則需按照線性順序,速度會慢很多。可視化新聞的出現正是順應了這一趨勢,用最簡潔可看性強的形式糅雜報道了眾多信息。根據筆者的工作經驗,受眾只有在充分看懂了新聞且覺得它有意思的時候,才會將之分享給朋友。無疑可視化新聞滿足了以上了兩點:易懂、有趣。

可視化新聞的影響

  (一)大數據時代可視化新聞的優勢突出

  事實上,可視化新聞是新型媒體信息輸出模式變革與廣大受眾信息獲取方式轉變的共同產物,是大數據時代傳統新聞傳播媒體轉型升級的重要創新路徑,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可視化新聞的趣味性強。將紛繁複雜的新聞信息進行深加工,以表格、圖片等形式將新聞信息的核心要義進行可視化展現,這無疑大大提升了新聞報道的趣味性,相比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可視化新聞能獲取更多的受眾,且對於客戶黏性有較大幫助。

  可視化新聞的實效性高。由繁化簡、提煉要點、揭示新聞事件背後的規律與真相是可視化新聞的重要內涵,可視化新聞的高提煉註定其實效性要比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實效性高,且在大數據時代,通過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能得出更為準確的新聞結論。

  (二)大數據時代可視化新聞的劣勢明顯

  由於我國大數據發展較晚,可視化新聞的創新速度相對緩慢,其製作模式尚不成熟、人才嚴重缺失以及觀念仍未轉變,大數據時代可視化新聞的劣勢明顯。

  可視化新聞的專業性不強。由於我國大數據發展才剛剛起步,可視化新聞的發展並未形成產業化,而是個別創新性強的新媒體在“單兵推進”,因此當前的可視化新聞製作模式並不成熟,且由於缺乏兼具電腦、藝術設計、新聞傳播三大領域知識的綜合性人才,可視化新聞的專業性還有待提升。

  可視化新聞的時效性不好。目前,我國可視化新聞的製作並未形成完整的流水線,內部分工較為模糊,且各環節的製作人員和內容審批許可權分散在各個執行部門,這極大地降低了可視化新聞的製作效率,最終造成可視化新聞存在一定的報道時滯,降低了可視化新聞的時效性。

可視化新聞對編輯的挑戰

  (一)轉變新聞敘事方式

  新聞敘事不同於文學敘事,它是人類運用一定的語言系統敘述、重構新近發生的新聞事實的活動。新聞敘事學是新聞學的分支學科,具體來說,新聞敘事學要通過對大量有形的新聞敘事材料的占有和分析,闡釋新聞敘事的功能、特點及作用,並總結出新聞敘事的方法和技巧,以此來“領先”新聞實踐。簡而言之,新聞敘事就是一種在新聞寫作的框架內(例如倒金字塔結構),用新聞語言表述新近發生的事件的敘事方式。

  傳統的新聞敘事方式是構建在文字基礎之上的,圍繞著5W1H(who, when, where, what, why,how)展開,數據只是為了輔助或者證明文字。而在可視化新聞的操作上,編輯們的敘事思路需要從傳統的文字思路轉變到用數據講故事的圖片思路上。後者即為新聞可視化時代出現的全新新聞敘事方式。它是對傳統的新聞敘事方式的創新,並非顛覆。

  新聞可視化敘事就是“將抽象數據具體化,挖掘出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形成新聞文本的同時,製作出高度互文性、動態性、參與性的可視化信息,用動態、直觀、互動的文本挖掘出數據背後的深層意義。”值得註意的是,在實際操作中要想製作出高質量的可視化信息除了要考慮文本內容的邏輯關係之外,還要考慮到文化因素,例如讀者的閱讀順序習慣。可視化信息要如何排序才能一眼就抓住受眾眼睛,讓受眾得到最重要的信息等也都屬於可視化新聞敘事要考慮的範疇。這與越重要的信息放在越前面的傳統編輯理念有所衝突,但目前並沒有定論,還需在實踐中繼續探索。

  (二)加強多媒體技術水平

  從技術層面而言,可視化新聞的製作也對編輯提出了新的挑戰。傳統的新聞製作中,編輯重點負責文字領域,至於美工設計、程式編程等專業領域並不用涉獵,頂多掌握最基本的PS技術就可以了。但是可視化新聞的製作遠不止如此,它包含了前期的數據挖掘、新聞選題,以及後期的設計、編程甚至運維等專業領域。

可視化新聞的發展趨勢

  可視化新聞展現了與文字新聞截然不同的特點,同時也逐步建立了其在分析對比數據和挖掘新聞深度含義方面的優勢。在未來的時間里,可視化新聞的不斷發展,仍會對新聞來源,新聞內容乃至新聞理念等方面產生較為深刻的變革。

  (一)新聞來源:信息公開的迫切要求

  隨著電腦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的發展,海量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成為可能,而記者所需要的就遠遠不止自己能收集到的數據了。對於網站來說,用戶數據是特別重要的數據資源,蘊含著眾多信息傳播規律,也必將成為可視化新聞重要的數據來源。網路平臺還有很多其它公共資源,例如搜索引擎提供的數據,社交網站的內容等等。而政府機構、各類組織以及企業公佈數據和披露信息的頻率和範圍不斷擴大,也可以作為可視化新聞的背景或對比信息加以利用,豐富了可視化新聞的消息來源。可以預見,隨著可視化新聞的發展,對這些公共平臺和機構的數據需求會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政府等公共機構對於信息公開的程度要越來越大,為可視化新聞提供充足的數據來源。美國的可視化數據新聞發展領先各國,除了電腦水平之外,也和美國政府信息公開程度高有直接的關係。

  (二)新聞內容:反饋信息向新聞內容的及時轉化

  網路等新媒體迅速發展,給新聞傳播帶來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傳播的雙向互動增強,受眾的反饋信息成為傳播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天的新聞報道,不但要揭示已經發生的新聞事實,還要努力收集與反應受眾的反饋。伴隨著大數據技術成長起來的可視化新聞,在獲得了眾多受眾反饋信息的同時,還能將這些反饋信息及時轉化成新聞內容加以傳播。一些具有互動功能的信息圖表,本身就是一個數據“收集器”,可以實時收集受眾意見,並且將其馬上轉化為新聞內容的一部分,成為新聞延伸和深化的基礎。這些來自受眾,動態變化著的數據,能幫助新聞及時跟蹤事件的進展,相比起文字新聞本身包含的數據,其來源更廣,影響範圍更大。因此,未來可視化新聞內容的發展趨勢,必將把對來自受眾的反饋信息和政府等公共機構的公開信息數據提升到重要內容層面,而文字新聞本身包含的數據,只是新聞內容中的一小部分。

  (三)新聞作用:成為深度報道和新聞評論的重要依據

  可視化新聞將數據進行對比,挖掘數據之間的關係,擴大了新聞時間和空間上的報道範圍,揭示數據蘊含的內在規律,這些特點都決定了可視化新聞作品具有參與深度報道的能力,並且能為新聞評論提供重要依據。可視化新聞能夠從數據的角度,交代事件的來龍去脈和細節,其海量的數據包含了事件的變化過程,因此可視化新聞完全有能力參與到深度報道過程中,成為文字性深度報道的重要報道依據,對於理解深度報道的事件細節和邏輯最為有效直觀。而隨著新聞評論在各個媒體新聞報道競爭中的地位越發重要,依靠獨特的觀點取勝方能占據媒體市場,對新聞評論的編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才能做到觀點更勝一籌,除了記者個人的寫作水平,可視化新聞中豐富的事實數據,以及揭示出的事物發展規律,正好能為記者提供獨特而豐富的寫作視角和資料,也將解決以往新聞評論中出現的“有論無據”的問題,豐富評論依據。由於新聞評論大多出於紙媒,而可視化新聞作品又多數依靠新技術,可視化新聞將扮演聯接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以及傳統媒體向新媒體領域進軍過渡的重要角色。

  (四)新聞保存:信息儲存方式的變革

  對於一則新聞的數據圖表,其意義不僅僅在於為該則新聞提供詳細豐富的分析,在後來發生相關新聞事件的時候,這些數據和圖表可以直接拿來與新的事件和新的圖表進行關聯和對比,其所產生的分析效果,就遠遠大於之前對比不同事件文字報道的分析效果。因此,可視化數據新聞具有重要的信息再利用價值。而這樣一種可再利用的信息,也讓信息的儲存方式發生變化,今後保存新聞信息將不再是簡單的文字或者數字,可以將這些信息都彙總到同一張可視化新聞圖片中,將來某時一旦需要,打開儲藏的可視化新聞圖片,即可省去許多文字功夫,一張動態圖就能蘊藏一張報紙乃至一本書的數據。

  (五)新聞理念:操作信息為主的能力轉型

  可視化新聞的興起還意味著新聞操作理念的轉型。因為可視化新聞的製作對新聞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合編輯信息的能力。創新能力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要求。對圖片的編輯製作應該更具有概括性。同時應該有專業人才的技術支持以及相關機制的保障,才能做出準確生動的可視化新聞。最後媒介還承擔著培養受眾“圖解素養”的重要職責,以此幫助受眾更好的理解可視化。今後,在新聞從業者業務能力培養方面,採寫編評一體化操作的要求更高,其中在“採”方面,新聞從業者需要具備更全面的收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而在“編”上也對數據整合和可視化效果設計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可視化新聞"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