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新聞語言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新聞語言[1]

  新聞語言是指通過新聞媒介,向人們報道最新、最近發生的事實,傳播具有新聞價值信息時所使用的一種語言,它具有客觀、確切、簡練、朴實、通俗等特點。

新聞語言的基本特征[1]

  1.鮮明的時代性

  新聞語言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正如斯大林所言“有聲語言在人類歷史上是幫助人們脫出動物界,結成社會,發展自己的思維,組織社會生產,同自然力量作勝利的鬥爭並取得我們今天的進步的力量之一。”語言具有社會屬性,是人們交際和思維的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交際範圍在不斷擴大,思維日趨深刻,語言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新聞語言是語言中的一個分支,必然也要隨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因而不可避免地會具有時代性。語言由語音、語法、辭彙三部分組成,同樣在隨社會的發展而變化,但發展變化的速度並不相同。其中語法、語音的變化緩慢或比較緩慢,一般辭彙的變化速度最快,因此,新聞語言的時代性主要表現在辭彙的發展變化方面。又由於產生的新詞總比消亡的舊詞多,辭彙發展的總趨勢是數量增多和詞義增加,因此,新詞語的產生和新詞義的增加,便成為新聞語言時代性的重要表現。語言風格是在一定的思維方式指導下,通過選擇和搭配詞語表現出來的。人們的思維方式受社會影響,影響著遣詞造句,因而新聞語言風格也必然會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性。

  2.典型的白描性

  描寫是一種主觀性較強、修飾性較強的表達方式,與新聞客觀性原則似乎有一定的背離。但描寫完全可以是客觀化的。按照描寫的風格和詳略的不同,描寫分為細描和白描兩種類型。細描也叫工筆,是一種精雕細刻、濃墨重彩的描寫方法。它的色彩感和裝飾性都很強,較多地偏重於某一事物所引起的主觀感受,不太註意事物的原始形態。從遣詞造句方面看,它較多使用形容詞、副詞、大量使用比喻、誇張、象徵、對偶、借代等修辭手法。而白描是繪畫的一個術語,指只用線條勾勒出來,不用色彩,也不講究明暗層次,寥寥幾筆畫出事物形體姿態的繪畫方法。應用到新聞寫作上就是少修飾,少用或不用形容詞修飾,簡練而直接勾勒出事物的特征。白描就是冷靜、客觀、簡潔的敘述。

  魯迅先生很喜歡白描手法,他還把白描的特點概括為: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美聯社著名記者雷內·卡彭將那些誇誇其談、裝腔作勢的語言排除在新聞語言之外。我國新聞界的老前輩穆青對此也有論述:這種表現手法,有時也借語言的音響和色彩來加強效果,但主要依靠事實、形象、思想來打動讀者,它的特點是豪華畢落見真諦,從平凡中見到深刻,在沉靜中見到熱烈,儘量做到自然流暢,不事雕琢。

  3.廣泛的大眾性

  新聞語言不是供新聞工作者的語言游戲,它是寫給大眾看的,語言不能追求深奧、典雅和華麗,它要求絕對的通俗、簡潔。通俗的語言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聽到、摸到、嗅到或嘗到的東西。它的抽象度較低,比較具體。美聯社在發給記者的《寫作手冊》上提出這樣的要求:“儘量使用常用辭彙。記住,美聯社的工作並非在擴大讀者的辭彙量。如果你不得不使用讀者可能不熟悉的詞,那就必須對該詞作解釋。”不僅如此,在一些新聞事業比較發達的國家,記者們還被要求儘量少用形容詞和副詞,以保證語言的通俗、朴素和客觀。

  新聞語言的大眾化還要註意吸收大眾語言。大眾語言是活的語言,是一切文雅的語言的基礎,也是新聞用語永遠的源泉。有一位新聞工作者在寫到創業和守業的關係時,苦於找不到精煉而鮮明的句子,後來聽到一些群眾語言“我們不能光有摟錢的耙子,沒有裝錢的匣子”,“不能外邊掙塊板,家裡丟扇門”,很是興奮,於是乾脆把其中的一句用進了標題里。不過,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只是主張學習大眾語言的精華,並不是要求大家都用口語寫作,新聞畢竟不是照搬日常生活,也不能照搬日常語言,因為新聞寫作永遠不能忽視對語言的提煉。

新聞語言的研究範式[2]

  對於新聞語言的研究範式,學者們歸結出三類:寫作學範式、(傳統)修辭學範式和語體學範式。這些研究範式各有自己的價值, 也亦有其但其不足之處。 就現在對新聞語言的研究,從數量而言不是很豐富, 以下的統計數字可以說明這點。2O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在各類學術性刊物中公開發表的新聞語言論文只有百篇左右,主要發表在《修辭學習》一刊中;著作有黃匡宇的《龜視新聞語言學》、張頌的《廣播電視語言藝術》、李元授、白丁的《新聞語言學》、段業輝的《新聞語言學》等不多的幾部。以上所列論著基本上可以三種範式: 即寫作學的範式、(傳統)修辭學的範式、語體學的範式 。

  寫作學研究範式: 該研究範式常側重於發掘新聞語言的創作規律:準確與模糊相統一,朴實與生動相統一,簡潔與嚴謹相統一。具體可見葉林海的《報刊新聞語言運用三原則》。

  修辭學研究範式:修辭學範式, 即依據通行的大學修辭學教科書的理念與框架,把修辭看成是“語言藝術化的技巧及其選擇”,因此“從語音、辭彙、句式的變異運用出發”,集中關註新聞語言的同義結構的選擇、修辭方式的運用的研究範式。慶浩在自己的著作《淺談新聞寫作中的修辭》分析了新聞寫作中的用詞用句,並指出了新聞寫作的修辭與其它修辭是有其不相同之處的。語體學研究範式:是一種集中討論新聞語言的語體特點、言語風格特征的研究範式 。 《略談新聞語言的朴素美》的作者陸雲帆就在該專著中大量運用語言材料,從語言的通俗、 個性、貼近生活等三方面論述了新聞語言的朴素美。

  新聞語言要出新,新聞工作人員要有著扎實的知識和語言學後盾,還要認真端正自己的思想態度,希望我們的新聞工作人員能敢於獨出心裁,充分調動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敢於推陳出新,多創造出能增強可讀性的新聞語言,增強新聞語言的鮮活度。

參考文獻

  1. 1.0 1.1 姚怡.新聞語言的基本特征[J].
  2. 張劉芳.關於新聞語言的研究綜述[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1(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新聞語言"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