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建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可持續建築是查爾斯·凱博特博士1993年提出的,旨在說明在達到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建築業的責任,指以可持續發展觀規劃的建築,內容包括從建築材料、建築物、城市區域規模大小等,到與這些有關的功能性、經濟性、社會文化和生態因素。
可持續建築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環境負荷,與環境相接合,且有利於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於減少能耗、節約用水、減少污染、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健康、提高生產力、有利於子孫後代。
實現可持續建築,必須反映出不同區域的狀態和重點,以及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建立不同的模型去執行。
總體原則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對可持續建築給出了四個原則和一個評定因素。
一是資源的應用效率原則;二是能源的使用效率原則;三是污染的防止原則(室內空氣質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四是環境的和諧原則。
設計原則
可持續建築的設計原則是:
1)重視對設計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的理解,延續地方場所的文化脈絡;
2)增強使用技術的公眾意識,結合建築功能要求,採用簡單合適的技術;
3)樹立建築材料蘊藏能量和迴圈使用的意識,避免使用高蘊能量、破壞環境、產生廢物以及帶有放射性的建築材料、構件;
4)針對當地的氣候條件,採用被動式能源策略,儘量應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築空間使用的靈活性,以便減少建築體量,將建設所需的資源降至最少;
5)減少建造過程中對環境的損害,避免破壞環境、資源浪費及建材浪費。
在福安市畲族經濟開發區內,一棟高9層半、總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的新型鋼結構建築封頂。該建築特別之處在於,其不是由傳統的混凝土水泥澆灌而成,而是由“主板”搭構而成,從安裝到封頂僅用了76小時,今後還可靈活改造。
在長沙遠大城,200名工人運來各種工廠化生產的建築物部件,搭建高達49.95米、占地面積610.83平方米的鋼結構可持續建築。
由遠大公司設計建造的全球首座全鋼結構可持續建築在長沙驚艷亮相;上海世博會最晚開工建設的企業館遠大館,6層高樓在一天之內完工,建設過程就像搭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