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魯道夫·卡爾納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卡尔纳普)
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
放大
魯道夫·卡爾納普(Rudolf Carnap)
魯道夫·卡爾納普(Rudolf Carnap)

目錄

魯道夫·卡爾納普簡介

  魯道夫·卡爾納普(Rudolf Carnap,又譯卡納普,1891年5月18日-1970年9月14日),是20世紀著名的美國分析哲學家,生於德國。經驗主義和邏輯實證主義代表人物,維也納學派的領袖之一。卡爾納普是學物理和數學出身的,在耶那大學曾受業於弗雷格門下,研究邏輯學、數學、語言的概念結構。受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和弗里德里希·路德維希·戈特洛布·弗雷格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的著作影響。

  哲學上早期受新康德派的影響,他最早的作品如《空間。論科學哲學》,《論物理學的任務和簡化原則之應用》等都可以看到這種影響的印跡。同時他受到了馬赫實證論經驗論的影響,使他完全走上了實證論的道路。《世界的邏輯構造》是卡爾納普的代表作。

生平及著作

  • 1891年5月18日,卡爾納普生於德國 隆斯多夫;
  • 1970年 9月14日卒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聖莫尼卡。
  • 1921年,卡爾納普以關於空間概念的論文在耶拿獲博士學位。嗣後數年,他在家研究邏輯和物理學基礎,寫了一系列關於時空問題、因果性問題的論文。
  • 1928年,他醞釀了好幾年的著作《世界的邏輯結構》正式出版。該書的內容經過維也納小組的反覆討論,是早期邏輯實證主義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卡爾納普在這一著作中,從經驗主義的立場出發,力圖運用羅素在《數學原理》中所闡述的符號邏輯的方法進而闡明知識的基礎,並試圖完成由羅素所開創的在感覺經驗基礎上構造出全部人類知識的工作。
  • 從1930年開始,他與H.賴興巴赫合作編輯出版邏輯經驗主義的《認識》期刊,這一工作一直持續到1940年由於戰爭而停止。
  • 1931年,卡爾納普接受物理學家P.弗蘭克的邀請,前往布拉格大學任自然科學分部的自然哲學教授。
  • 1934年,他發表《語言的邏輯句法》,書中體現卡爾納普把邏輯分析僅限於句法分析的思想。
  • 由於納粹勢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擴張,卡爾納普於1935年底離開布拉格前往美國任教,並於1941年加入美國籍。
  • 30年代中期,卡爾納普開始轉向語義學研究,並陸續出版了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語義學導論》(1942)、《邏輯的形式化》(1943)、《意義和必然》(1947)。從1937年開始,卡爾納普與O.紐拉特C.W.莫裡斯一起主持編輯出版《國際統一科學百科全書》。
  • 在40年代。卡爾納普逐漸轉向歸納邏輯的研究,1950年出版了《概率的邏輯基礎》。1954年賴興巴赫突然去世,卡爾納普接替其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哲學教授席位。1961年退休。
  • 卡爾納普的其他重要著作還有:闡明他早期反形而上學主張的《哲學中的假問題》(1928);從句法構造和語義構造兩個角度,精確地處理形式語言並闡明數理邏輯應用的《符號邏輯導論》(1954);作為科學哲學入門的《物理學的哲學基礎》(1966)。

  在政治上,卡爾納普是一個和平主義者和民主主義者。他主張各民族之間的友好合作,並結合其人工語言思想熱衷於推行國際語和世界語。他從對科學方法的信念出發,逐步批判乃至最終放棄了宗教信仰,成為一個無神論者。他的結論是:要說明自然界包括人類社會中的任何事件,並不需要什麼上帝。他認為,人生的任務對個人來說就是要不斷地提高自己,建立一種互相合作、富於收穫的人與人的關係,從而使全人類達到大同的境界,每個人都能過著滿意的生活並共用文化的成果,而確立這種目標就是人生的意義。

哲學特點和基本內容

  卡爾納普的哲學從以下基本信念出發:

  ①在科學及科學方法上,認為科學是人類所具有的唯一的有系統、有根據的知識,科學方法是唯一能使人們取得這種知識的方法。

  ②在數理邏輯方面,認為弗雷格和羅素所開創的邏輯分析方法使哲學進入了新的階段,它是研究哲學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③哲學的最終目的,在於運用邏輯分析方法消除舊哲學的混亂和錯誤,並從邏輯上闡明科學的經驗基礎。

  卡爾納普的哲學具有如下主要特點:

  ①一切關於世界的概念和知識最終來源於直接經驗。

  ②哲學問題被歸結為語言問題,哲學就是科學語言的邏輯,哲學方法就在於對科學語言進行邏輯分析。

  ③歸納推理可以而且應當象演繹推理一樣予以規則化和精確化,歸納邏輯提供據以評價人的合理信念和合理行為的標準。

  經驗知識的基礎

  卡爾納普贊同從大衛·休謨(David Hume)以來已被經驗主義普遍接受的關於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的兩分法,認為,數學與邏輯命題是分析命題,綜合命題來源於經驗,最基本的經驗命題是原始記錄語句或稱始錄語句,即記錄直接觀察結果的陳述。他指出,闡明經驗知識的基礎不需要考察人類獲得知識的實際過程,而是要探討如何把科學命題和概念還原為記錄直接經驗的命題和概念的問題。這樣,也就排除了從心理學角度研究認識過程的古典認識論。

  卡爾納普力圖建立一個嚴密的邏輯構成系統,用以表示一切可知對象的領域。這一邏輯構成系統可以通過一系列構成定義把一個領域還原為少量的一組概念。卡爾納普把已知的對象分為4種類型:①社會文化對象;②他人的心;③物理對象;④本人經驗。他選擇④作為認識論基礎,併在其中再選出一種最簡單、最原始的對稱關係,即Er關係,指對相似性的記憶;基本經驗則可定義為Er關係的領域。他用部分類似性表示相同經驗之間的關係,即雙向的Er關係;而類似性區域則為部分類似性的抽象的類。這樣,通過應用更複雜的定義就可進而構造"感覺"、"時間次序"等概念,併進而定義時空世界、知覺世界、生物界、人類、人類文化對象。

  對卡爾納普來說。唯我論基礎的選擇只具有方法論意義而沒有本體論意義。這僅僅表明卡爾納普前期在認識論上傾向於E.馬赫羅素等人所主張的現象主義。他認為從邏輯上同樣也可以選擇物理對象為基礎。卡爾納普指出,選擇之不同只表示所使用的語言類別不同、始錄語句的性質和形式不同。他對哲學上不同學派的爭論持中立態度,認為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語言,唯心論與實在論、現象主義與物理主義之間的分歧,僅僅是哲學家選擇不同語言的結果。

  卡爾納普後期在紐拉特的影響下轉向物理主義,認為物理語言是始錄語句最可取的形式,因為物理語言不僅可以表達全部知識(包括心理學知識),而且它還具有互觀性。因而他接受並積极參加了紐拉特提出的"統一科學"的工作,試圖把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都統一到物理語言的基礎上來。

  理論概念的還原

  卡爾納普早期認為,理論概念能夠通過顯定義還原為一組觀察概念,被還原概念等值於這一組還原概念。這種還原意味著理論概念可用觀察概念代替,並因此成為一種嚴格的經驗主義。後來,他認識到如可溶性,脆性等不能實現這種還原,不能由直接經驗給出顯定義,因而就把這一要求放寬,另外規定了一種還原語句。這種還原語句採用條件句的形式,給出在指定的場合下被還原概念與直接經驗的聯繫。還原語句與定義性還原的區別在於,前者不能把理論陳述完全地還原為代表直接經驗的始錄語句,它只能導出依不同的實驗條件而改變的各個觀察陳述。這就從根本上動搖了早期邏輯實證主義作為有意義命題標準的證實原則。卡爾納普代之以確認原則與檢驗原則,認為科學關於不可觀察對象的假設雖然永遠不能被觀察證據所證實,但卻可以得到觀察證據的或多或少的確認。對確認程度的定量研究促使卡爾納普後期從事邏輯概率方面的工作。      卡爾納普在對自然科學的基礎研究中,提出了關於理論結構雙層語言學說。他把科學語言分為觀察語言和理論語言,認為理論語言只能通過對應規則間接地部分地得到解釋,而且理論概念的意義還依賴於其所表述的理論本身。這樣,卡爾納普的經驗主義定義就被進一步放寬,表明他離開原來的實證主義立場已經較遠了。

  人工語言

  卡爾納普區分了語言分析中的對象語言和元語言。元語言可以表述關於對象語言的理論,這一理論就是元邏輯,邏輯語法是其中的一部分。卡爾納普力圖使元語言精確化,構造出一個精確的邏輯語法的概念系統。卡爾納普把邏輯語法嚴格地限於處理語言表述式的形式而不涉及其意義。在他看來,邏輯語法包括形成規則和變形規則,前者用以指定所用符號及規定符號如何構成語句,後者指邏輯推理規則。卡爾納普認為邏輯規則只涉及語言的形式,給定這兩種規則就是給定了一種語言。嚴格遵循這些規則所構造出來的人工語言,可以精確地實現知識的邏輯重構。卡爾納普提出了語言選擇的寬容原則,即人們可以自由地選擇不同的規則系統,從而選擇不同的邏輯,不同的語言。

  卡爾納普區分了實質的說話方式與形式的說話方式。他指出,在自然語言中,由於有一些論述語法的語句在形式上與論述對象的語句十分相似,因而被人們誤認為是對象語句。卡爾納普把這些語句看作是偽對象語句,並認為它們是哲學中偽問題的一個重要來源。在他看來,這類錯誤之所以產生,就是因為人們誤用了實質方式表達本來應該由形式方式表達的東西。一旦改用形式方式,即把它們譯成元語言的語法語句,就可以消除混亂和錯誤。

  卡爾納普在其早期,認為哲學問題只是語法問題,元理論只包括語法。後來,由於受A.塔爾斯基的影響,認識到哲學還應包括語義分析,並把語義學看作是元理論的一部分。卡爾納普關於語義學的基本概念是事實真與邏輯真。他還區別內涵和外延,認為內涵語義學的基本概念是名字和語句的意義、表達式的同義性、命題的分析性;外延語義學所處理的基本概念是個體、類、真值等等。在此基礎上,卡爾納普用語義學概念解釋模態邏輯的概念,把命題的模態解釋為表述該命題的相應語句的語義性質。

  邏輯概率和歸納邏輯

  卡爾納普為了修正他早期所提出的證實原則,便代之以確認原則,主張科學知識與直接經驗之間的關係是科學假設從經驗證據取得一定程度的確認。這一理論的中心概念是確認度,也就是邏輯概率或稱歸納概率。所謂邏輯概率就是把概率作為一個邏輯概念來處理,區別於以相對頻率為根據的統計概率。卡爾納普認為,邏輯概率是一切不具有演繹必然性的歸納推理的基礎,關於邏輯概率的理論就是歸納邏輯。他指出,邏輯概率不屬於科學本身,而屬於科學邏輯即科學方法論,它要用元語言表述。邏輯概率的特點是,其概率值取決於語句之間的邏輯關係,而與經驗無關。邏輯概率的陳述是分析陳述,它確定語句之間定量的確認關係,類似於演繹邏輯確定語句之間的推論關係,從而歸納邏輯可給出假說的相對於給定證據的確認度。因此,他認為歸納邏輯與演繹邏輯、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之間沒有根本性質的區別。

  卡爾納普設想了一套形式化的歸納邏輯,其中包括定義的確認函數和給出一種普遍的估計理論。他還運用歸納邏輯的思想,結合關於陳述內容的語義學概念,對信息概念作了語義學的解釋。

  卡爾納普的歸納邏輯研究存在著很多技術上的困難,他本人在這方面的工作遠遠沒有達到自己所設想的目標。對他的這套設想,西方哲學界有不少人持懷疑態度。

卡爾納普的意義理論

  卡爾納普的意義理論是邏輯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對邏輯學的許多分支如模態邏輯、蒙塔古內涵邏輯等產生過重大影響。卡爾納普繼承了羅素和維特根斯坦的主張,用邏輯來解決哲學問題。他認為哲學的對象是語言而不是世界,而語言的核心問題是語言的意義,因此意義問題就成了哲學的中心問題。他的意義理論大體上可以分成互相聯繫的兩個方面:邏輯的方面和哲學方面。在哲學方面的最重要體現是意義證實論,但本書主要討論其邏輯方面。

  卡爾納普意義理論經歷了一個從邏輯句法到語義學的變化過程。以1935年為界,卡爾納普先後提出了所謂邏輯句法和語義學。在句法階段,他的整個工作可以描述為尋找一個邏輯—數學陳述的有效性標準(分析性的定義)的努力。他認為語言可以脫離開具體的意義來形式地考慮,這就是建立一種形式語言,其中符號沒有意義。我們僅通過考察符號的類別和順序(句法規則)就可以確定意義關係問題,尤其是能夠確定邏輯 —數學語句的真值,這就是分析性定義所確立的有效性標準。然而,他最終還是背離了句法原則:非確定概念的接受使得他必須使用具有語義學性質的賦值方法。塔斯基的真理定義使他最終確認只有語義學才是他要尋找的東西,邏輯真理是語義學性質的概念,只有在語義學的範圍內才能給出恰當的定義,他給出的定義是“在所有的狀態描述中為真”。在語義學中,意義被分析為外延和內涵兩個方面。通過一系列L—概念,可以刻畫各種表達式的內涵和外延。因此他所理解的語義學不是外延語義學,而是一種內涵語義學,外延內涵方法是他的語義學的基本方法。

  卡爾納普的意義理論是對邏輯學發展的重大貢獻,也對哲學的進步起到了積極作用。他提出的邏輯句法方法使對形式語言的研究進入了新時期,通過對分析性概念的定義使對邏輯真理的認識更加深入;同時把一切哲學問題看作是語言的邏輯句法問題,促使哲學發展中語言學轉向的完成。在其思想發展後期提出的外延內涵方法,在邏輯史上對內涵概念第一次進行了形式刻畫,並給模態邏輯提供了第一個語義解釋,開創了邏輯語義學和模態邏輯的研究的新局面,並對哲學中分析與綜合的區分以及語言意義問題的討論提供了新的思想來源。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Zfj3000,Yixi,Mis铭,Lin,刘维燎,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魯道夫·卡爾納普"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