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分析哲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分析哲學(AnalyticPhilosophy)

目錄

什麼是分析哲學

  分析哲學是一種以語言分析作為哲學方法的現代西方哲學流派或思潮。它的方法大致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人工語言的分析方法,另一種是日常語言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哲學家看來,二千多年來,科學取得了扎扎實實的進步,而哲學幾乎在原地迴圈,哲學的落後和科學的進步形成鮮明的對照。

分析哲學的解讀

  (一)涵蓋內容

  主要包括邏輯經驗主義和日常語言學派(見日常語言哲學),也包括批判理性主義以及20世紀60年代以後出現的不屬於這些支派的分析哲學家。

  (二)發展歷程

  (1)歷史地位

  分析哲學在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英美哲學中,一直居於主導地位。

  (2)形成

  分析哲學的基本思想最初見於19世紀末德國哲學家、邏輯學家G.弗雷格的著作中,正式形成於20世紀初的英國。它繼承了D.休謨唯心主義經驗論和A.孔德、E.馬赫等人的實證主義傳統,是在當時興起的數理邏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出現是對當時在英國哲學中居於主導地位的新黑格爾主義的一種反抗。

  其創始人除弗雷格外,主要有英國的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G.E.摩爾、L.維特根斯坦等人。

  (三)創始人

  弗雷格是現代數理邏輯的主要創始人,也是分析哲學的奠基者。

  (1)貢獻

  他以分析哲學的貢獻主要在於,他所始創的數理邏輯成為大多數分析哲學家的主要研究手段,他在語言哲學方面的觀點對後來的分析哲學也有很大影響。此外,他對羅素維特根斯坦和分析哲學的另一主要代表人物R.卡爾納普等還直接發生過影響。

  (四)代表人物

  (1)羅素

  羅素在分析哲學的建立過程中,最先強調要把形式分析或邏輯分析當作哲學的固有方法,並加以廣泛應用,他對日常語言提出批評,主張創造精確的人工語言系統,他還提出類型理論和摹狀詞理論。他的觀點對邏輯經驗主義的影響尤為強烈。

  (2)摩爾

  摩爾對分析哲學的貢獻主要在於,他論述和應用了概念分析方法,強調常識和日常語言。他的觀點對日常語言學派發生了較大的影響。

  (3)維特根斯坦

  維特根斯坦是繼羅素之後影響最大的分析哲學家,他的邏輯原子論、圖象論、真值函項論等早期哲學思想對邏輯經驗主義影響很大;他的語言游戲論、工具論、意義論等後期思想,對日常語言學派發生了很大影響。

分析哲學的基本特征

  (一)總述

  分析哲學是一個觀點相當龐雜的思潮或流派,不僅在它的各個支派之間,甚至在一個支派內部,也有很多分歧。

  (二)各學派的共同點

  儘管如此,他們的觀點仍有一些共同特征。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語言在哲學中的作用,把語言分析當作哲學的首要任務,甚至當作它的唯一任務。

  分析哲學家普遍把全部哲學問題歸結為語言問題,認為哲學的混亂產生於濫用或誤用語言,許多哲學爭端都可以歸結為語言問題的爭端。他們把哲學的內容或者歸結為對科學語言進行邏輯分析,或者對日常語言進行語義分析,認為哲學不是理論,而是活動,哲學家的任務不是發現和提出新的命題,而是闡釋思想,使已有的命題變得清晰。他們強調語言對哲學的影響,重視對語言問題的研究,強調概念的明確性和推理的嚴密性。這種觀點有其合理性。可是,他們把全部哲學問題歸結為語言問題,認為哲學的任務不是探索世界的本原和本質,不是研究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一般發展規律,而僅僅是對語言進行邏輯分析或語義分析,這就否定了哲學作為世界觀和認識論的理論意義,從而否定了哲學本身。而且,哲學混亂的出現,究其根源,儘管不排除語言的濫用或誤用,但最根本的原因應從認識論和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中去尋找。因此,僅僅依靠語言分析並不能徹底揭露哲學混亂的實質,更不可能根除它們。

  (2)普遍重視分析方法。

  羅素和前期的維特根斯坦以及邏輯經驗主義者,都十分強調形式分析或邏輯分析,即從純粹邏輯的觀點分析語言的形式,研究現實和語言的最終結構。摩爾和後期的維特根斯坦以及日常語言學派,則強調概念分析或語言分析,即研究概念的各種特性、特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仔細分析與認識有關的某些具體辭彙。分析作為一種研究方法能起一定作用,這種方法在語言哲學等方面已取得某些積極成果。但是,這些分析哲學家把分析方法誇大為哲學研究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在應用時,還往往把語言的內容和形式割裂開來。由於他們片面強調分析,忽視綜合,以致他們的研究成果往往顯得煩瑣,不能對認識對象作出全面、概括和綜合的說明。

  (3)反對建立龐大的哲學體系,主張在解決哲學問題時要從小問題著手,由小到大地逐一解決。

  分析哲學家尤其是邏輯經驗主義者,強調要以自然科學,特別是數學和物理為模本建立自己的理論,要使自己的概念和論證達到自然科學那樣的精確程度。他們利用數理邏輯作為自己的主要研究手段,並建立了一套技術術語。但由於他們片面強調哲學研究的科學性,把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用於研究某些細小問題,忽視或者拒絕研究哲學基本問題,致使他們的研究背離哲學的本質,並與現實社會生活脫節,流於純粹學院式的研究。分析哲學流派情況複雜,需作具體分析,特別要把他們所運用的數理邏輯及其形式化的研究方法,與其作出的哲學結論區別開來。前者大多具有科學價值,後者則往往是唯心主義的。

分析哲學的學派分支

  (一)邏輯經驗主義學派

  分析哲學中的邏輯經驗主義學派,又名邏輯實證主義新實證主義,它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中葉的奧地利,其核心是M.石里克。

  所創立的維也納學派,主要成員有卡爾納普、O.紐拉特、H.漢恩等。此外,以H.賴興巴赫為首的德國經驗哲學協會,以波蘭的A.塔爾斯基等邏輯學家組成的華沙學派,以及英國的A.J.艾耶爾、北歐的凱拉等人的觀點和理論都屬於邏輯經驗主義的範圍。從20年代中葉到30年代中葉,是邏輯經驗主義在歐洲流傳的全盛時期。

  (1)邏輯經驗主義學派觀點

  它的基本觀點大致可以概括如下:

  ①把哲學的任務歸結為對知識進行邏輯分析,特別是對科學語言進行邏輯分析。

  ②堅持分析命題和綜合命題的區分,強調形而上學的命題既不是分析命題,又不是綜合命題,而是毫無認識意義的偽命題,並由此提出“通過對語言的邏輯分析以消滅形而上學”的口號。但在40年代以後,這種反形而上學的傾向逐漸減弱。

  ③強調一切綜合命題都以經驗為基礎,提出“可證實性原則”,認為綜合命題只有在原則上可能被經驗所證實或證偽的情況下,才具有認識意義。後來由於這一原則受到批駁,又代之以比較緩和的“可檢驗性原則”或“可確認性原則”。

  ④主張物理語言是科學的普遍語言,並且由此提出以物理語言為基礎,把一切經驗科學還原為物理科學,實現“科學的統一”。

  (二)日常語言學派

  分析哲學中的日常語言學派形成於20世紀30~40年代的英國。它包括以J.T.D.威斯頓為代表的劍橋學派和其後以G.賴爾、J.奧斯汀、P.F.斯特勞森等人為代表的牛津學派。

  (1)日常語言學派觀點

  他們的基本觀點是:

  ①認為日常語言本身是完善的,哲學混亂之所以產生,是由於哲學家們背離了日常語言的正確用法,通過研究日常語言的用法,就能澄清或“醫治”哲學中的混亂,因此沒有必要建立人工語言系統。

  ②認為形而上學命題雖荒謬,但帶有啟發性,哲學家的任務是通過研究荒謬的形而上學命題瞭解概念系統的結構。

  ③強調對日常語言進行語義分析,主張研究日常語言本身及用法,仔細分析與認識有關的某些具體辭彙。

分析哲學的發展

  (1)在二次大戰前後

  • 30年代後期A.希特勒上臺,歐洲大陸的邏輯經驗主義者相繼遷居美國,於是美國成為邏輯經驗主義的中心。
  • 40~50年代,邏輯經驗主義通過卡爾納普、賴興巴赫、H.費格爾、C.G.亨佩爾等人的傳播,逐漸取代實用主義,在美國哲學界占居了主導地位。與此同時,一些美國哲學家還把它與實用主義結合到一起。於是,出現了C.I.劉易斯的“概念的實用主義”、C.W.莫裡斯的“科學的經驗主義”,50年代還出現了以W.V.O.奎因等人為代表的“邏輯實用主義”。奎因原來持邏輯經驗主義的觀點,後來轉而猛烈抨擊其中的一些基本觀點,否認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的區分,反對證實原則與還原主義,提出“整體論”的檢驗理論和本體論的承諾概念。邏輯經驗主義由於受到奎因和科學哲學家T.S.庫恩等人的猛烈抨擊,而且無力解決其理論上的許多困難,因此在60年代以後逐漸衰落。50年代後期,日常語言學派在美國也有一定傳播,W.S.塞拉斯、R.M.齊索姆、J.R.塞爾等分析哲學家較多地接受它的影響。塞拉斯繼承和發展了後期維特根斯坦關於詞的意義在於詞的用法這一重要觀點,認為闡明一個詞的意義就是闡明這個詞在語言中的作用。他還指出,意義不是表示一個詞與某種外界事物的關係,而是表示一個語言項目與另一個語言項目的關係。齊索姆因受日常語言學派的語義分析方法的影響,十分重視對某些與認識有關的辭彙進行細緻分析。塞爾則致力於繼承和發展奧斯汀的言語行為理論,他對專名和加強語意的言語行為的研究,在70年代頗受美國分析哲學界的重視。英國的日常語言學派在60年代後逐漸衰落,其後的分析哲學家大都轉向哲學邏輯的研究。
  • 60~70年代,英美分析哲學家在科學哲學、語言哲學等領域內的研究又取得了某些新的進展。

  (2)在科學哲學方面

  以庫恩、P.K.費耶爾阿本德等為代表的歷史社會學派和以塞拉斯、H.普特南為代表的科學實在論,已取代邏輯經驗主義而占居主導地位。

  (3)在語言哲學和哲學邏輯

  D.H.戴維森、J.欣梯卡、S.A.克裡普克、M.A.E.杜麥特等人各以不同的方式發展或補充、修改了弗雷格羅素卡爾納普、塔爾斯基等人的觀點。

  (4)在精神哲學方面的發展

  卡爾納普和賴爾的行為主義和費格爾的心腦同一論,已讓位於澳大利亞的中樞狀態唯物論和功能主義。在心理學方面,由於A.N.喬姆斯基的影響,新興的認知心理學(見認知心理學派)已完全取代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地位。

  分析哲學在自然語言語義學、科學實在論和認知心理學等方面的滲透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它的發展趨向。此外,在北歐和聯邦德國,分析哲學至今也很有影響。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分析哲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