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分配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勞動分配率是企業人工成本占企業增加值的比重,增值是由折舊、稅收凈額、企業利潤、勞動者收入等四部分組成。它是集中反映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水平的指標,也是衡量企業人工成本相對水平高低程度的重要指標。
勞動分配率表示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中有多少比例用於支付人工成本,它反映分配關係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係。同一企業在不同年度勞動分配率比較,在同一行業不同企業之間勞動分配率的比較,說明人工成本相對水平的高低。
勞動分配率指標一般只能在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進行分析比較,或對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進行比較。勞動分配率這一指標的弱點是增加值統計的難度比較大。現在折舊率的主動權由企業自己掌握,所以它只能作為輔助分析指標使用。
根據勞動分配率推算人事費總額,勞動分配率計算公式為:
勞動分配率=人事費用(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附加價值(同期增加值總額)×100%
所謂附加價值,對企業來說,是企業本身創造的價值,它是生產價值中扣除從外面購買材料或動力的費用之後,所附加在企業上的價值,附加價值即成為勞動與資本之間分配的基礎。
附加價值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1、扣減法,即從銷貨額中減去原材料等從他企業購入的由他企業所創造的價值。其計算方法是:
附加價值=銷貨(生產)額-外購部分
=銷貨凈額-當期進貨成本-(直接原材料+購入零配件+外包加工費+間接材料)
2、相加法,即將形成附加價值的各項因素相加而得出,其計算方法是:
附加價值=利潤+人事費用+其他形成附加價值的各項費用
關於企業勞動分配率的情況,我們可以從資產負債表中予以推算,也就是首先計算出附加價值中資本分配的部分(資本分配包括盈餘分配、利息費用、折舊費用和保留盈餘四部分),然後得出勞動分配率。也就是說,企業只要支付這個比率的人事費總額或工資總額,即可順利運行。
如果大企業的勞動分配率達到48%左右,中小企業的勞動分配率達到61%左右,企業就需要警覺,檢討本企業的經營狀況。勞動分配率比率過高則表示兩種情形:一是相對附加價值生產性而言,人事費用過高(不是因為人均人事費用過高就是因為人員太多,浪費嚴重);二是人事費用若僅達一般水平,則表明附加價值過少。
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況是,勞動分配率大致保持不變,而分子上的人事費用或人均人事費用與分母上的附加價值或人均附加價值同時提高。
案例一:勞動分配率”在船舶修理中的運用[1]
一個企業的勞動效率高不高,就是看它的產出(收入)和投入(支出)的比值情況,與同行業的平均水平,甚至整個國家平均水平相比較而言。企業是否最終具有發展甚至生存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勞動效率是否達到能夠保證他生存的必要水平。
1.問題的提出
某修船企業,經過多年的經營和改革,已經形成以承修外輪為主,間或承接一些改裝船的生產產品結構,在生產管理、企業文化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幾年修船市場不斷興旺,公司面對良好的發展機會,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勞動力的不足嚴重製約了公司“搶奪”市場份額的計劃。常規修船周期無法保證、改裝船嚴重拖期,不僅不能擴大市場,反而丟失了部分市場,甚至丟失了一些傳統的市場和關係好的客戶,而這一切的根源在於企業勞動生產率的低下。
2.效益要素
以某修船企業為例,其成本構成中材料費占28%,勞務費占26%,固定資產費占15%,動能費占5%,管理費占5%,毛利21%。可以看出,影響該企業成本的主要要素是材料費、固定資產費和管理費等,我們再將上述要素轉化成勞動力因素即勞動生產率。上述因素轉化為勞動分配率後的關係見圖1所示。
勞動分配率關係附加產值是通過人的因素與產值和固定資產發生關係的,對於工人的個體而言,體現了他的工資水平,於是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企業的附加產值(毛利或利潤)是許多個體的工人(工資)通過一系列的人、財、物的相互作用的關係後,產出為企業的附加產值(毛利或利潤)。這個相互作用的關係式我們稱它為勞動分配率。
3.數學模型和解答
假定該修船企業一段時期內的部分經濟指標如下:總產值,V;勞務費, S;材料費, M;固定資產, D;管理費用, O;換板量, N;附加產值,P,見表。
各工種經濟指標
工種名稱 | 人數 | 產值(萬元) | 設備工具(萬元) | 工程量(t或m或m^2) | 毛利(萬元) | 人均產值(萬元) | 人均資產(萬元) | 人均工程(t或m或m^2) | 人均毛利(萬元) | 人均工資(萬元) |
焊工 | 1500 | 45000 | 3000 | 15000 | 4500 | 30 | 2.0010 | 3 | 2 | |
鉚工 | 1500 | 45000 | 1000 | 15000 | 4500 | 30 | 0.67 | 10 | 3 | 2 |
銅工 | 2001 | 2000 | 300 | 25000 | 4800 | 60 | 1.50 | 125 | 24 | 4 |
電工 | 100 | 6000 | 50 | 3000 | 60 | 0.50 | 0 | 30 | 4 | |
塗裝工 | 1000 | 35000 | 100 | 1000000 | 350 | 35 | 0.10 | 1000 | 0.35 | 2 |
在上面的數據中,企業決策層最關心的是企業的附加產值,而附加產值我們可以由圖1得出:。
P=V-S-M-D-O, (1)
對於具體分配到員工的人均附加產值為(A為求平均運算):
AP=A (V-S-M-D-O)=AV-AS-AM-AD-AO, (2)
由式(2)可知,在企業某段時期內(一年或一個月),產值指標不變(其實在一定時期內也很難有很大的突破)的話,在市場穩定的情況下,一般產值與材料的關係也是穩定的,如果欲提高附加產值(毛利),方法就是提高人均產值,降低人均設備消耗率,降低人均勞務費和管理費用,可以進一步得出下式:。
AP=AV-AS-AD-AO, (3)
具體到表1中,就是要提高人均產值、降低人均資產、提高人均工程量、降低人均工資。在前面我們提到在當前形勢下,降低工人的工資是不可行的。為了進一步分析式(3),我們在式左右除以AP(人均附加產值),有:
(4)
我們稱為勞動分配率,很明顯,在式(4)左邊,提高人均附加產值、降低人均工資的結果就是“勞動分配率”的降低,我們提高生產效率就是力求“勞動分配率”降低。在式子右邊,就是的降低(人均附加產值在人均產值中比值增大),和的提高(人均管理和設備占有率與人均附加產值的比值增大)見表。
各工種勞動分配率
工種名稱 | AS/AP | AV/AP | AD/AP | AO/AP |
焊工 | 0.67 | 10.00 | 0.67 | K |
鉚工 | 0.67 | 10.00 | 0.22 | K |
銅工 | 0.17 | 2.50 | 0.06 | K |
電工 | 0.13 | 2.00 | 0.02 | K |
塗裝工 | 5.71 | 100.00 | 0.29 | K |
對於這個修船企業來說,如果該企業決策層認為企業的“勞動分配率”能夠滿足要求,那麼可以制定相應的部門、班組到個人的勞動分配率,來進行考核,並直接與員工的績效工資掛鉤。
再來看看該繫數的靈敏度,假定毛利上升一個百分點,見表。
工種勞動分配率靈敏度
AS/AP | AV/AP | AD/AP | AS/AP1 | AV/AP1 | AD/AP1 | KSP偏差率 | KVP偏差率 | KDP偏差率 | KOP偏差率 |
0.67 | 10.00 | 0.67 | 0.66 | 9.90 | 0.66 | -0.99% | -0.99% | -0.99% | 0.99% |
0.67 | 10.00 | 0.22 | 0.66 | 9.90 | 0.22 | -0.99% | -0.99% | -0.99% | 0.99% |
0.17 | 2.50 | 0.06 | 0.17 | 2.48 | 0.06 | -0.99% | -0.99% | -0.99% | 0.99% |
0.13 | 2.00 | 0.02 | 0.13 | 1.98 | 0.02 | -0.99% | -0.99% | -0.99% | 0.99% |
5.71 | 100.00 | 0.29 | 5.66 | 99.01 | 0.28 | -0.99% | -0.99% | -0.99% | 0.99% |
可以看出,利潤浮動的幅度,基本與勞動分配率浮動的幅度相一致,意味著我們要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的利潤,就要求降低近一個百分點的勞動分配率,勞動分配率的降低要求我們要提高一個百分點的管理費用等分配效率。
該企業如果要提高勞動效率和降低勞動分配率,可以從各個部門和崗位制定合理的勞動分配率繫數,作為績效考核的依據,同時選擇合適的偏差繫數來作為獎懲的保證。其中人均產值繫數和設備資產(耗能)繫數是基本的考核繫數,特別對於生產崗位,這個方案應該是非常合適的。
- ↑ 陳建平.淺談"勞動分配率"在船舶修理中的運用[J].中國修船,2007,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