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文化全球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全球化文化)

文化全球化(Cultural Globalization)

目錄

什麼是文化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種方式,在“融合”和“互異”的同時作用下,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我們不妨將文化全球化過程中形成的文化共同體稱之為“全球化文化”(globlized cultures)。對全球化文化特性的認識就是對文化全球化的把握。

文化全球化的特點

  第一,文化全球化不是某一種文化的擴張和壟斷,如人們擔心的“美國化”、“中國化”。也不是世界上的主要文化,如“文化”。而是包括一切文化的整合體。

  當今世界存在著各種文化群體,他們在世界融合的過程中為了維護各自的特征、自我肯定和認同不可避免會發生衝突,產生多種多樣的擔憂和抵抗。這些矛盾和衝突不是表現為某一兩種文化的對抗,也不只是與主要文化有關。例如,“日本化”對南韓的威脅就要比“美國化”大得多。而柬埔寨更害怕“越南化”,斯裡蘭卡害怕“印度化”。各種“文化圈”,如“中華文化圈”等等,從某方面來說是一種想象性的群性,從另一方面來說則製造了文化間的“壁壘”,形成更大範圍的文化壟斷。我們所說的全球化文化涉及的是一切文化

  第二,文化全球化不是建立在土地疆域劃分基礎上的一種文化,而是建立在文化主體——人的基礎上的文化。

  英國著名學家湯因比為解釋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產生、發展提出“挑戰與回應”的'理論。這一理論認為,每個民族的文化就是該民族對其所生成所作的挑戰的一種回應。也就是說, 每個民族的生存環境對其文化的產生與發展有重大的作用。人們從環境的不同歸納出東西文化的差異。但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隨著社會的擴大和日益複雜,文化的差異更加明顯。即使同一社會的成員,由於個體的不同也存在著文化差異。而不同的民族國家、不同疆哉的人也能有著同樣的文化觀。

  由於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相互的差異和依存關係,人的神聖性和普遍人性便成為能維持人類共同性和一致性的文化理念。如“民主”、“自由”在世界範圍內被接受。但這並不意味著全球化文化真的會由這些理想而統一或同化,因為這些文化理想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斷處於本土化的進程之中,從而呈現出極大的差異性。我們所說的“全球化文化”中的“全球”更強調一個極為廣大的人群概念,而不是一個地域概念。

  第三,文化全球化的表徵是一種動態的流動,而不是靜態的文化形態。它主要表現為世界範圍內各個文化群體間人員、技術、資金、意識形態的相互融通。

  這種流動中,人們最註意的是意識形態的滲透。如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這種全球化的意識形態的流動不是一個簡單的觀念輸入、輸出的過程,而必須通過“跨文化”的。這個翻譯過程就是一個“文化消化”的過程。當前,全球化意識形態流動中,主要是“自由”、“民主”、“權利”、“平等”等基本價值觀念的流動。

  第四,文化全球化不是否定世界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的差別,也不是無視發達國家與落後國家在文化方面的對立。

  文化全球化中弱勢文化並不是處於受損害、遭消解的被動地位。全球化文化不是強勢文化同化弱勢文化的文化。也不是弱勢文化被同化的文化;既不是強勢文化相互作用的結果,也不是以“世界”為處所的一體化文化。全球化文化是多向文化流動而產生的多元、多重組合形式。不同的流動方式就有不同的文化存在場所。因此,在這種意義上說,全球化文化是一種複數的文化。但互不相關、互不流通的各種民族文化即使並存於世,也不能稱其為全球化文化。在這種相互的交流中,各種文化的地位是平等的,應充分發揚所有文化的優點,從而達到天下大同的理想局面。

  對此點的認識有助於我們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文化全球化的關係。隨著“文化商品化”程度的加深,各商業大國的文化隨著本國商品在世界市場份額的擴大而影響範圍增大。某些西方國家正是利用這一點來加強本國文化的滲透,從而達到“文化殖民化”的目的。但歷史表明殖民主義不可能解決文化共存的問題。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結合、吸取當地文化的優點,創造和諧的局面是我們文化推廣的目的所在。

文化全球化的內容[1]

  一是,文化全球化應是存異求同的過程。

  有些人對全球化進程有一種恐懼,認為文化全球化好像是洋槍洋炮夾著西方的強勢對本民族文明的入侵。其實這是一個誤解。首先,文化“全球化”的概念不是“一體化”,或“一致化”。根據我的粗淺理解,文化全球化並不是要消滅各種異質的多種不同的文化,不是要建立一種全球同一的單質的“全球文化”,文化全球化首先是思維模式的現代化。各民族文化在相互接觸、交流過程中,在各種異質的不同的多元文化中,尋找共同的普遍的相關性,某些行為模式日漸趨同了,從而建立一種具有普遍相關性的文化,而又不是外力強加的結果。這就是“文化全球化”。這種現象並不能否認文化多樣性的存在,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每一片綠葉都不同,每一朵鮮花也不同。各個國家、地區、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因為,各種文化存在的根源和條件仍然存在。所以文化全球化是兼同和存異的過程和現象。

  二是,文化的全球化以文化的同質化為基礎。

  文化的主體是人類整體,面對生態、環境、資源、人口、毒品、艾滋病等日趨嚴重的全球性問題,人們認識到其載體絕不是一個個孤立的國家,而是整個人類社會。解決這些問題,單靠各國孤軍奮戰是不可能解決的,它關係到人類的共同利益,從而要求整體的認同與行動。於是,全球意識、全球觀念應運而生,這種體現人類共同意願的新觀念和新意識無疑體現出文化的同質性。這些同質化的新觀念和新意識或者植根於全球化、網路化浪潮,或者產生於全球性問題的客觀推動,或者本身就是現代化進程中的產物。總之,這些問題、現象是全球性的,引起各民族、國家的關註與共鳴,從而進一步強化了文化的同質性。

  三是,全球化帶來了民族文化的危機,也帶來了民族文化的機遇;我們不應該簡單地把弱勢文化發展所需要的衝突,認為是強勢文化對本民族文化的入侵。

  把全球化理解為“西方化”、“美國化”是不正確的。目前美國文化在全世界處於強勢,我們應該正視這一現實。在“全球化”過程中,我們要警惕和抗拒美國和一些其他西方國家利用強勢推行“文化霸權主義”,但是沒有必要因為警惕和抗拒西方霸權主義,就想在“民族化”的旗幟下,像六、七十年代那樣閉關自守。值得註意的是,“民族化”如與過於狹隘的民族主義相結合,甚至打著“愛國主義”的旗號招搖過市,它必然阻礙民族文化與世界先進文化的接軌,導致民族發展的滯緩,甚至帶來民族內外矛盾衝突的加劇,那將是危險的。從長遠看,全球化有助於加速這種強弱不戰態勢的平衡。因此,關於文化全球化我們完全應該以樂觀的心態對待之。在“全球化”環境的今天,我們要建立一種開放的文化觀念,不僅認同民族、更要認同世界,努力將民族文化融入世界潮流,又在世界潮流中保持民族的個性。只有這樣做,我們的民族文化才能真正永葆青春和活力,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極力保護自己不受侵害這樣的心態對待世界文化。

  四是,文化的全球化是文化間的高度互動化。

  文化互動首先意味著,不同的文化“互為主觀”,實現如哈貝馬斯所指出的符合交往理性的“話語權利的平等”。不同的文化超越各自傳統和生活方式的基本價值的局限,作為平等的對話伙伴相互尊重,併在一種和諧友好的關係中消除誤解,擯棄成見,共同探討並尋求途徑解決與人類和世界的未來相關的重大問題。羅蘭·羅伯森認為,當代文化的生成、發展與變化是在“全球場”中進行的,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資本的全球性流動又強化了“全球場”的功能。不同文化在全球範圍的展現、碰撞,文化的全球性互動要求我們關註不同文化在全球場中的相互影響,本民族的文化為他民族所認同、接納,但更多的是相互區別的文化的自我張揚與認同,換言之,這種影響的目的是追求文化的獨特性。文化的全球化是指“對特殊的東西、對錶面上越來越精緻的認同展示方式的尋求具有全球普遍性”。

  五是,文化的全球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不同於“全球文化”或文化全球一體化。

  文化全球化的動態過程指的是文化全球化會呈現不同的發展階段。經濟全球化的三種特性,即生產力和科技發展的世界性、社會資源配置的世界性、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擴展的世界性,決定了“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是與資本強行打破民族和國家的界限,使世界上大多數相對落後的民族和國家直接或間接地從屬於少數發達國家交織在一起的,從而使“文化全球化”呈現出複雜的態勢,“文化殖民主義”、“文化保守主義”往往摻雜於其中。本文認為,文化全球化要歷經三個階段,即從工業革命開始至今,甚至至今後較長時期,是具有文化殖民色彩的文化全球化發展階段;隨資本主義的全面衰落,各民族的文化能夠在更多“正常”條件下交流的文化全球化階段;隨社會的更高發展,各民族文化在完全平等、長期融合基礎上的文化全球化發展階段。

  六是,文化全球化的基礎是經濟全球化,但又有其相對獨立發展的性質。

  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們的交往日益頻繁,人是交往的主體,人又是具有一定文化的人,不同文化主體的人之間的相互交往,必然會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從而促進文化的發展,各民族的精神活動成果越來越成為“共同享受的東西”。但是,作為一種文化,它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對穩定的合理內核,又是不能被輕易改變的,作為具有某種文化特征的人,其具有的內在的穩定的文化因素也是不會輕易被改變的,作為一種文化,與經濟的發展速度不一定是平行的,有超前或滯後性,有其獨立發展的相對性,文化對經濟的反映只是一種能動的反映,因而,文化全球化對經濟全球化是一種能動的反映,有其相對獨立發展的性質

全球化與文化全球化的關係[1]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有機構成,它與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人類認同全球化等共同構成了全球化運動的浪潮,它們之間相互作用、互相影響、共同把全球化浪潮推向前進。全球化必然伴隨著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又推動著全球化的進程。文化在空間上是流動的,在時間上不僅僅是被繼承的,更是被創造的。顯然,全球化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文化語境,它帶來的是一種時代的斷裂。在全球化語境中,古今中西之爭、體用之爭的傳統思維方式已經喪失了應答和解釋當代中國文化問題的效力。當代文化發展正在經歷著範式轉移

  由上可見,如果從廣義文化角度看,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文化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大而言之,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全球化。但是,從狹義文化角度來看,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與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人類認同全球化等共同構成了全球化運動的浪潮,它們之間相互作用、互相影響、共同把全球化浪潮推向前進。一方面,文化全球化推動了全球化其他內容的發展;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其他內容又推動了文化全球化的發展。

  文化全球化雖然與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等相互聯繫、彼此交織,但它又與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等界限分明。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等構成了全球化的外在層面,而文化全球化則是全球化的內在層面。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各種文化形式在“互融”與“互異”的兩維張力的作用下,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與互動,從而日益趨於同步的、共通的發展。可以看到,隨著世界經濟信息技術的發展,各民族文化在相互溝通、互補和交流的同時,正在衝破地域限制和民族模式而走向世界文化整體。因而,文化全球化包含了兩個方面內容。一方面是各個民族文化超越自身向世界文化趨近,從而不斷獲得文化的認同;另一方面是世界文化越來越仰仗各民族文化資源的支持,從而實現著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個性文化與共用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必須強調的是,全球化並不等於世界的一體化,文化全球化也不是世界文化的同質化。

  這就是說,文化的“和”與“同”並不相同。文化全球化指的是“和而不同”之“和”,是指多向文化流動和融通而產生出的多元文化組合形態,而不是各種文化趨於同一之“同”。這樣,全球化在文化領域里就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一方面,文化全球化使世界趨近於“同”,使世界越來越相似;另一 方面,文化全球化又使世界趨近於“異”,使文化間的差別變得越來越大。而文化的“和”就是這“同”和“異”的辯證統一。可見,全球化與文化全球化互相區別,但又有著內在聯繫,二者互相推動,互相影響,共同推動著世界發展。

參考文獻

  1. 1.0 1.1 胡東曉.淺議全球化與文化全球化及其關係[J].商場現代化,201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文化全球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