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文化全球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文化全球化(Cultural Globalization)

目录

什么是文化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我们不妨将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共同体称之为“全球化文化”(globlized cultures)。对全球化文化特性的认识就是对文化全球化的把握。

文化全球化的特点

  第一,文化全球化不是某一种文化的扩张和垄断,如人们担心的“美国化”、“中国化”。也不是世界上的主要文化,如“文化”。而是包括一切文化的整合体。

  当今世界存在着各种文化群体,他们在世界融合的过程中为了维护各自的特征、自我肯定和认同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产生多种多样的担忧和抵抗。这些矛盾和冲突不是表现为某一两种文化的对抗,也不只是与主要文化有关。例如,“日本化”对韩国的威胁就要比“美国化”大得多。而柬埔寨更害怕“越南化”,斯里兰卡害怕“印度化”。各种“文化圈”,如“中华文化圈”等等,从某方面来说是一种想象性的群性,从另一方面来说则制造了文化间的“壁垒”,形成更大范围的文化垄断。我们所说的全球化文化涉及的是一切文化

  第二,文化全球化不是建立在土地疆域划分基础上的一种文化,而是建立在文化主体——人的基础上的文化。

  英国著名学家汤因比为解释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提出“挑战与回应”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就是该民族对其所生成所作的挑战的一种回应。也就是说, 每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对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有重大的作用。人们从环境的不同归纳出东西文化的差异。但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扩大和日益复杂,文化的差异更加明显。即使同一社会的成员,由于个体的不同也存在着文化差异。而不同的民族国家、不同疆哉的人也能有着同样的文化观。

  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差异和依存关系,人的神圣性和普遍人性便成为能维持人类共同性和一致性的文化理念。如“民主”、“自由”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文化真的会由这些理想而统一或同化,因为这些文化理想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处于本土化的进程之中,从而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我们所说的“全球化文化”中的“全球”更强调一个极为广大的人群概念,而不是一个地域概念。

  第三,文化全球化的表征是一种动态的流动,而不是静态的文化形态。它主要表现为世界范围内各个文化群体间人员、技术、资金、意识形态的相互融通。

  这种流动中,人们最注意的是意识形态的渗透。如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种全球化的意识形态的流动不是一个简单的观念输入、输出的过程,而必须通过“跨文化”的。这个翻译过程就是一个“文化消化”的过程。当前,全球化意识形态流动中,主要是“自由”、“民主”、“权利”、“平等”等基本价值观念的流动。

  第四,文化全球化不是否定世界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差别,也不是无视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对立。

  文化全球化中弱势文化并不是处于受损害、遭消解的被动地位。全球化文化不是强势文化同化弱势文化的文化。也不是弱势文化被同化的文化;既不是强势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以“世界”为处所的一体化文化。全球化文化是多向文化流动而产生的多元、多重组合形式。不同的流动方式就有不同的文化存在场所。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说,全球化文化是一种复数的文化。但互不相关、互不流通的各种民族文化即使并存于世,也不能称其为全球化文化。在这种相互的交流中,各种文化的地位是平等的,应充分发扬所有文化的优点,从而达到天下大同的理想局面。

  对此点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随着“文化商品化”程度的加深,各商业大国的文化随着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份额的扩大而影响范围增大。某些西方国家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加强本国文化的渗透,从而达到“文化殖民化”的目的。但历史表明殖民主义不可能解决文化共存的问题。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吸取当地文化的优点,创造和谐的局面是我们文化推广的目的所在。

文化全球化的内容[1]

  一是,文化全球化应是存异求同的过程。

  有些人对全球化进程有一种恐惧,认为文化全球化好像是洋枪洋炮夹着西方的强势对本民族文明的入侵。其实这是一个误解。首先,文化“全球化”的概念不是“一体化”,或“一致化”。根据我的粗浅理解,文化全球化并不是要消灭各种异质的多种不同的文化,不是要建立一种全球同一的单质的“全球文化”,文化全球化首先是思维模式的现代化。各民族文化在相互接触、交流过程中,在各种异质的不同的多元文化中,寻找共同的普遍的相关性,某些行为模式日渐趋同了,从而建立一种具有普遍相关性的文化,而又不是外力强加的结果。这就是“文化全球化”。这种现象并不能否认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每一片绿叶都不同,每一朵鲜花也不同。各个国家、地区、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因为,各种文化存在的根源和条件仍然存在。所以文化全球化是兼同和存异的过程和现象。

  二是,文化的全球化以文化的同质化为基础。

  文化的主体是人类整体,面对生态、环境、资源、人口、毒品、艾滋病等日趋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们认识到其载体绝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国家,而是整个人类社会。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各国孤军奋战是不可能解决的,它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利益,从而要求整体的认同与行动。于是,全球意识、全球观念应运而生,这种体现人类共同意愿的新观念和新意识无疑体现出文化的同质性。这些同质化的新观念和新意识或者植根于全球化、网络化浪潮,或者产生于全球性问题的客观推动,或者本身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总之,这些问题、现象是全球性的,引起各民族、国家的关注与共鸣,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同质性。

  三是,全球化带来了民族文化的危机,也带来了民族文化的机遇;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弱势文化发展所需要的冲突,认为是强势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入侵。

  把全球化理解为“西方化”、“美国化”是不正确的。目前美国文化在全世界处于强势,我们应该正视这一现实。在“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要警惕和抗拒美国和一些其他西方国家利用强势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但是没有必要因为警惕和抗拒西方霸权主义,就想在“民族化”的旗帜下,像六、七十年代那样闭关自守。值得注意的是,“民族化”如与过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相结合,甚至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招摇过市,它必然阻碍民族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的接轨,导致民族发展的滞缓,甚至带来民族内外矛盾冲突的加剧,那将是危险的。从长远看,全球化有助于加速这种强弱不战态势的平衡。因此,关于文化全球化我们完全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之。在“全球化”环境的今天,我们要建立一种开放的文化观念,不仅认同民族、更要认同世界,努力将民族文化融入世界潮流,又在世界潮流中保持民族的个性。只有这样做,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真正永葆青春和活力,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极力保护自己不受侵害这样的心态对待世界文化。

  四是,文化的全球化是文化间的高度互动化。

  文化互动首先意味着,不同的文化“互为主观”,实现如哈贝马斯所指出的符合交往理性的“话语权利的平等”。不同的文化超越各自传统和生活方式的基本价值的局限,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相互尊重,并在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中消除误解,摈弃成见,共同探讨并寻求途径解决与人类和世界的未来相关的重大问题。罗兰·罗伯森认为,当代文化的生成、发展与变化是在“全球场”中进行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全球性流动又强化了“全球场”的功能。不同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展现、碰撞,文化的全球性互动要求我们关注不同文化在全球场中的相互影响,本民族的文化为他民族所认同、接纳,但更多的是相互区别的文化的自我张扬与认同,换言之,这种影响的目的是追求文化的独特性。文化的全球化是指“对特殊的东西、对表面上越来越精致的认同展示方式的寻求具有全球普遍性”。

  五是,文化的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同于“全球文化”或文化全球一体化。

  文化全球化的动态过程指的是文化全球化会呈现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的三种特性,即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世界性、社会资源配置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的世界性,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与资本强行打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使世界上大多数相对落后的民族和国家直接或间接地从属于少数发达国家交织在一起的,从而使“文化全球化”呈现出复杂的态势,“文化殖民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往往掺杂于其中。本文认为,文化全球化要历经三个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甚至至今后较长时期,是具有文化殖民色彩的文化全球化发展阶段;随资本主义的全面衰落,各民族的文化能够在更多“正常”条件下交流的文化全球化阶段;随社会的更高发展,各民族文化在完全平等、长期融合基础上的文化全球化发展阶段。

  六是,文化全球化的基础是经济全球化,但又有其相对独立发展的性质。

  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人是交往的主体,人又是具有一定文化的人,不同文化主体的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必然会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各民族的精神活动成果越来越成为“共同享受的东西”。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它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稳定的合理内核,又是不能被轻易改变的,作为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人,其具有的内在的稳定的文化因素也是不会轻易被改变的,作为一种文化,与经济的发展速度不一定是平行的,有超前或滞后性,有其独立发展的相对性,文化对经济的反映只是一种能动的反映,因而,文化全球化对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能动的反映,有其相对独立发展的性质

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1]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有机构成,它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人类认同全球化等共同构成了全球化运动的浪潮,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把全球化浪潮推向前进。全球化必然伴随着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又推动着全球化的进程。文化在空间上是流动的,在时间上不仅仅是被继承的,更是被创造的。显然,全球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语境,它带来的是一种时代的断裂。在全球化语境中,古今中西之争、体用之争的传统思维方式已经丧失了应答和解释当代中国文化问题的效力。当代文化发展正在经历着范式转移

  由上可见,如果从广义文化角度看,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大而言之,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全球化。但是,从狭义文化角度来看,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人类认同全球化等共同构成了全球化运动的浪潮,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把全球化浪潮推向前进。一方面,文化全球化推动了全球化其他内容的发展;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其他内容又推动了文化全球化的发展。

  文化全球化虽然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等相互联系、彼此交织,但它又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等界限分明。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等构成了全球化的外在层面,而文化全球化则是全球化的内在层面。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各种文化形式在“互融”与“互异”的两维张力的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互动,从而日益趋于同步的、共通的发展。可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民族文化在相互沟通、互补和交流的同时,正在冲破地域限制和民族模式而走向世界文化整体。因而,文化全球化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各个民族文化超越自身向世界文化趋近,从而不断获得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是世界文化越来越仰仗各民族文化资源的支持,从而实现着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个性文化与共享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必须强调的是,全球化并不等于世界的一体化,文化全球化也不是世界文化的同质化。

  这就是说,文化的“和”与“同”并不相同。文化全球化指的是“和而不同”之“和”,是指多向文化流动和融通而产生出的多元文化组合形态,而不是各种文化趋于同一之“同”。这样,全球化在文化领域里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文化全球化使世界趋近于“同”,使世界越来越相似;另一 方面,文化全球化又使世界趋近于“异”,使文化间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大。而文化的“和”就是这“同”和“异”的辩证统一。可见,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互相区别,但又有着内在联系,二者互相推动,互相影响,共同推动着世界发展。

参考文献

  1. 1.0 1.1 胡东晓.浅议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及其关系[J].商场现代化,201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文化全球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