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信息系統分析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信息系統分析[1]

  信息系統分析是指使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把複雜對象分解為簡單組成部分並確定這些組成部分的基本屬性和關係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使用了結構化系統分析方法、數據流程圖數據字典等方法和工具。

信息系統分析的特點[2]

  1.用畫圖的方法,直觀且容易理解

  對現行系統的業務流程和數據流程進行描述,不用繁瑣的語言來描述,而是用畫圖的方式,簡單明確地表達這個系統的現行狀態,使用戶能夠從這些圖中就能直觀地瞭解系統的概貌和工作流程,這樣可以避免用語言描述所帶來的理解上的偏差,保證系統分析員能夠正確理解現行系統和需求,系統分析員在理解的基礎上所產生的新系統的邏輯結構仍然是用圖形工具來描述,也方便用戶理解新系統的概況及邏輯功能,提出修正意見。另外作為系統設計員來說,他也能夠直接根據這些圖形進行系統設計,並保證設計的正確性。因此圖形工具是系統分析員和用戶、系統分析員和系統設計員之間的“通信手段”。

  2.“自頂向下”的工作原則

  採用“白頂向下”的丁作原則,把一個複雜的系統由粗到細、由表及裡地分析和認識,符合人類的認識規律,是信息系統開發過程中一直倡導的工作原則。運用這一原則使用戶和系統分析員不但對系統有一個總的概念性印象,而且隨著逐級向下的擴展,對那些具體的、局部的組成部分也有深刻的理解,系統分析員能夠很快地瞭解現行系統並提出新系統的邏輯結構,用戶也能夠對此進行評審,提出修改意見。相應地還可以運用這一原則進行系統設計工作。

  3.強調邏輯結構而不是物理實現

  系統分析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確定新系統能夠實現用戶提出的哪些需求,能夠達到什麼目標,至於用哪種電腦、用什麼技術、怎麼去實現的問題不是系統分析階段所要解決的。這樣做的優點在於系統分析員在分析階段可以不用過多地考慮具體的實現細節,而把精力放在邏輯功能的確定上,首先確保設計基礎是正確的,進而才能保證未來系統的正確性。

  4.避免重覆工作

  系統分析資料一方面可以用來與用戶進行交流,另一方面用來進行系統設計,這就大大增強了系統開發的一致性。正確而規範的文檔資料又可以提高系統的可修改性,當然它並不能保證系統分析不出錯。實際上系統分析階段中的分析過程也是文檔資料的編製過程,系統分析員在編製文檔資料的過程中要相當仔細,儘量避免出現錯誤,特別是邏輯上的錯誤或矛盾。一旦發現錯誤就要及時更正,不要把錯誤帶到下一階段的開發工作之中。

信息系統分析的目的與任務[3]

  系統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明確系統規劃中確定的項目範圍和系統開發的目標,在充分掌握現行系統的真實情況和分析用戶信息需求的基礎上,提出新系統的邏輯方案。

  系統分析階段的任務是確定新系統“做什麼”的問題,該階段的工作主要由系統分析員來完成,即系統分析員通過與用戶接觸,充分瞭解用戶需求,再把雙方的理解用系統說明書表述出來。

信息系統分析的內容與步驟[3]

  系統規模越大,系統分析複雜性也越高。通常系統分析工作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1.用戶需求分析

  通過詳細瞭解企業組織結構組織目標組織的業務流程及數據流程,分析和理解用戶與管理業務對系統開發的實際需求,包括對系統功能、性能等方面的需求,對開發周期、開發方式及軟硬體配置等方面的意向及打算。通常情況下,先由用戶提出初步的要求,然後經由系統分析人員對系統進行詳細調查,進一步完善用戶對系統的要求,最終以系統需求說明書的形式將系統需求定義下來。

  2.確定系統邏輯方案,形成系統分析報告

  在對系統進行詳細調查的基礎上,運用各種系統開發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確定並表述出系統應具有的邏輯功能,形成系統邏輯方案咆括系統的結構、問題處理過程和分析計算模型)。新系統的邏輯方案在邏輯上描述新系統的目標和具有的功能、性能,它以系統分析報告的形式表達出來,作為下一階段系統設計的依據。

  系統分析的工作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完成,第一階段的工作是進行系統初步調查和可行性研究;第二個階段的工作是在可行性分析報告通過批准後,對系統進行詳細調查和邏輯設計。系統分析的主要步驟是:系統初步調查、可行性研究、系統詳細調查與分析、提出新系統邏輯方案。下表概述了信息系統分析所涉及的各項活動

表 信息系統分析的內容
活動名稱目標關鍵問題主要成果
(產品)
管理決策
初步調查明確系統開發要解決的
主要問題和目標,論證
系統開發的必要性和可
能性
是否開發新系統,開發則
提出系統的目標、規模、
內容的初步設想,粗略估
計系統開發所需資源
系統開發
建議書
是否同意系統
開發建議書,同
意則進行可行
性研究
可行性分析進一步明確系統的目
標、規模與內容,提出
系統開發的初步方案與
計劃
研究系統開發的技術可行
性、經濟可行性、管理可
行性和社會可行性,制訂
系統開發的初步方案與開
發計劃
可行性研究
報告、系統
設計任務書
審定可行性研
究報告,下達系
統設計任務書
現行系統詳細
調查與分析
詳細調查現行系統的工
作過程,建立現行系統的
邏輯模型,發現現行系統
存在的主要問題
詳細分析現行系統的結構、
業務流程和數據,確認具體
問題
現行系統的
調查報告
審查現行系統
的調查報告
提出新系統
邏輯方案
明確用戶信息需求,提出
新系統的邏輯方案
用戶需求分析,建立新系統
邏輯模型
系統分析報告審查系統分析
報告,若同意則
開始系統設計

  如表所示,系統分析階段的工作成果(產品)表現在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產生的重要文件中,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可行性研究報告與系統分析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是決定是否進行系統開發的依據。系統分析報告是信息系統建設的必備文件,它是對系統分析階段工作的總結,是決定是否進入系統設計的主要依據。在進行系統分析時,調查研究將貫穿系統分析的全過程。調查與分析經常交替進行,系統分析深入的程度是影響信息系統成敗的關鍵問題。

信息系統分析的基本步驟[4]

  信息系統分析的基本步驟如圖所示。

信息系统分析的步骤

  (1)概要分析。接受用戶請求,對企業管理現狀、組織結構現狀、信息和應用現狀進行初步調查和可行性分析,獲得第一手資料,並確認新系統開發為可行。

  (2)詳細分析。將調查獲得的文檔資料進行分析、彙總和處理,弄清組織結構與管理功能之間的關係、數據字典和數據之間的關係、實體—關係模型(E—R圖)、功能與數據間的關係(U/C矩陣)、子系統劃分、電腦軟硬體環境支持需求或網路方案等,併進一步進行詳細調查和確認。

  (3)系統分析成果總結。即對前兩步得到的分析結果進行總結,確定新系統擬採用的邏輯方案,編製系統分析階段的成果文檔——系統分析報告。

  在運用上述步驟和方法進行系統分析時,調查研究將貫穿於系統分析的全過程。調查與分析經常交替進行,系統分析深入的程度將是影響管理系統成敗的關鍵問題。

信息系統分析的工具[2]

  (1)業務流程圖和數據流程圖,是系統業務流程的描述工具。其反映了系統的全貌和工作流程,是系統分析的核心內容,但是對其中的數據與功能描述的細節沒有進行定義,這些定義必須藉助於其他的分析工具。

  (2)數據字典,是對數據流程圖中數據部分進行詳細描述的工具。它起著對數據流程圖的註釋作用。

  (3)資料庫設計工具——規範化形式,運用它對資料庫進行邏輯設計。它是數據分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技術和工具。

  (4)功能描述工具——結構式語言、判斷樹、判斷表,是對業務流程圖或數據流程圖中功能部分進行詳細描述的工具,它也是起著對流程圖中功能部分的註釋作用。

  (5)基於UML的功能分析和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UML是目前被廣泛使用的面向對象系統建模方法,Rational Rose是分析和設計面向對象軟體系統的強大工具,它能夠支持系統建模並直至最後的系統框架的生成。

信息系統分析的基本原理[5]

  信息系統分析所依據的基本原理是結構化分析方法,分解是系統分析的基本手段。只有對系統進行自上而下的逐層分解、逐步求精,才能達到易於理解的目的。要對一個不熟悉的複雜系統進行分析,往往會使人感到束手無策。運用分解的方法,把這個系統自頂而下地進行逐層分解,把一個大系統分解成若幹子系統,再將每個子系統分解成若幹個功能模塊,每個功能模塊再劃分為若幹個處理,依次分解,直到不能再劃分為止。這時,整個系統就給人們以從無序變為層次分明的有序結構的印象,使人們對系統有了一個近似直觀的理解。系統分析的結構化方法原理,如圖所示。

信息系统分析的结构化方法原理

  運用結構化方法分析系統的過程實際上是對系統進行抽象與簡化的過程。抽象就是把複雜的信息系統活動屏蔽起來,只從功能的角度考慮系統的構成。在系統的頂層,把系統內部的所有細節都加以屏蔽,只考慮系統的總目標與環境間的信息聯繫;在子系統這一層,只反映系統的主要功能;在下一個層次,只考慮每一個子系統的主要活動,子系統之間的信息聯繫,不考慮這一活動是如何具體實現的。這樣的話,在做系統分析時,上一層是下一層的抽象,下一層是上一層的分解。大量的細節被屏蔽在下一層,簡化了上一層,通過不斷細分,逐步求精,最後一層具體到電腦執行的每一項操作行為,以此建立一個層次清晰的信息系統結構。結構化的方法能夠使分析人員較容易地抓住問題的實質,使複雜系統得以簡化。

信息系統分析的主要問題[4]

  隨著管理信息系統複雜性的提高及規模的擴大,系統分析在系統開發中所處的地位愈加突出,從而也愈加困難,它的難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問題。

  (1)分析問題的複雜性。由於系統分析員缺乏對原有系統足夠的業務知識,在系統調查中往往感到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問用戶一些什麼問題,或者被各種具體數字、大量的資料、龐雜的業務流程搞得眼花繚亂。一個規模較大的系統,有反映各種業務情況的數據、報表、賬頁,業務人員手中各種正規的、不正規的手冊,技術資料等,數量相當大。各種業務之間的聯繫繁雜,不熟悉業務情況的系統分析員往往感到各種信息流程像一堆亂麻,不知如何理出頭緒,更談不上如何分析制約現行系統的“瓶頸”。

  (2)交流障礙。系統分析涉及人員較多,如系統用戶、問題領域專家、系統分析人員、項目管理員等,這些人具有不同的經歷,具備不同的背景知識,處於不同的角度,扮演不同的角色,造成了相互之間交流的困難,因而系統調查和分析容易出現遺漏和誤解,這些誤解和遺漏是研製系統的隱患,會使系統開發偏離正確方向。

  (3)不完備性和不一致性。由於各種原因,用戶對問題的陳述往往是不完備的,其各方面的需求還可能存在著矛盾,系統分析要消除其矛盾,形成完備而一致的定義。系統說明書實際上是用戶與研製人員之間的技術合同。作為設計基礎和驗收依據,系統說明書應當嚴謹準確,無二義性,儘可能詳盡。作為技術人員與用戶之間的交流工具,它應當簡單明確,儘量不用技術上的專業術語。

  (4)環境和需求的動態性。系統分析階段要通過調查分析,抽象出新系統的概念模型,鎖定系統邊界、功能、處理過程和信息結構,為系統設計奠定基礎。但是信息系統生存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環境對它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只有適應這些要求,信息系統才能生存下去。在系統分析階段,要完全確定系統模式是困難的,有時甚至是辦不到的。應當充分認識到,管理信息系統生存在不斷變化的環境和不斷改變的需求中,環境和新的需求對它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只有適應這些要求,系統才能生存下去。

參考文獻

  1. (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基本術語)研究組編.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基本術語.上海中醫葯大學出版社,2005
  2. 2.0 2.1 陳佳編著.信息系統開發方法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 3.0 3.1 李松主編.管理信息系統實用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 4.0 4.1 陳德良主編;肖默,張暢編著.管理信息系統.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5. 吳齊林編著.管理信息系統新編.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Mis铭,寒曦,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信息系統分析"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