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生態系統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人才生態系統是在特定的區域與時間內,組織內所有各類人才與各類組織及人才市場之問所形成的系統關係。在這個系統中人才從無到有,密集度逐漸增加,人才個體及同質人才以及異質人才問相互學習、共用資源,生態關係開始形成;組織內一定類型的人才所組成的上下游人才所形成的群體關係越來越密切,生態也越豐富,外在環境更適宜:隨著競爭的加劇,劣質、弱勢的人才受排擠而離開,優質、強勢人才獲得生存並得到發展,但隨著人才生存環境的變化,人才也會遷移到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地方,從而打破了原有的人才平衡狀況。這就導致了人才的流動。
人才生態系統的構架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人才個體;由人才個體所組成的人才群落;人才生存的組織環境;培養人才的各類組織以及非生物因素中的政治、科技、經濟、文化等因素以及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因此,下麵對人才系統要素予以分析:
1、明確幾個基本概念,即人才個體、人才種群、人才生存環境系統。人才個體是指構成人才生態系統的基本單元,是人才生態系統研究的基本對象,也是發揮系統作用的核心部分。作為人才個體,他具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知識技能特征,在不同時間行為的表現不同,隨著環境的變化以及自身的特點會出現才能進化以及退化的現象。人才個體的各類特征直接影響到人才生態系統的功能發揮。
人才種群是指由各類人才所組成的群體。這個群體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人才構成,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可以存在多種多樣的人才種群。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人才種群也可以有不同的分類,如從商、從政、從事學術研究的種群或從事不同學科研究所形成的人才類別。在這個人才種群內以及種群之間都會發生種種相互作用及相互影響的關係,如種群之間的合作與競爭、種群內部的合作與競爭等。
人才生存環境系統是指影響人才的形成、生存及發揮作用的環境系統。這主要包括人才培養機構、人才的投資者、人才的使用者、人才流動的平臺以及其它非生物因素,如政治、經濟文化等。該系統是發揮人才功能的重要保證。
2、建立合適的人才生存鏈。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每個生物個體的生存發展都離不開它的食物鏈,離不開能量的獲取與轉換。同樣,作為人才系統中的人才也離不開它的食物鏈,從而形成自己的生存鏈。在人才的生存鏈中,首先是知識與能力的吸收,接著是知識與能力在組織中的運用,最後是知識與能力的再吸收、再培訓、再提高。通過這個鏈,人才才能在這個系統中獲得能量,獲得生存。通過知識、技能的轉化,人才才能獲得新的提高。如果人才在這個鏈條中無法獲得所需的能量,那麼這個人才可能就會枯萎。但人與一般的自然生態有個很大的不同是人有主動性,人才可以主動流動。所以作為人才生態系統的建設者不得不關註人才的生存鏈,保證人才在這個系統中的生存鏈不發生斷裂。
3、加強人才個體的建設.提高人才的適應性。人才在生態系統中的生存不僅與他是否獲得“食物”有關,更與他是否具有與外界的適應性有關。
適應是指個體生物對所處環境及其變化在行為上做出調整和改進,以求得最好的生存和發展。人才適應性是在特定環境下人才生存和發展的適合性,也是與其他人才共處的和諧性,可以保持人才的可持續發展。人才的適應性指標有:能否在組織中待下去而不被老闆炒魷魚,同時各種待遇狀況良好,如在政治、經濟、人際關係等方面;是否在知識與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是否在特定的組織中做出了明顯的貢獻與成果等。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都說自己是很註重人才的,也確實花費了很多的精力財力,可事實往往不如人意,因為人們往往忽視了人才與環境的適應性。所以作為系統的建設者,必須註意加強人才個體的教育與建設,幫助他們提高在系統中的自適應與相互適應的能力。
4、正確處理人才種群間的關係。人才生態系統中不僅以人才個體的面目出現,還通過大量的人才種群在發揮作用。在人才生態系統中,人才種群問不間斷地發生著各種各樣的關係。這些關係主要發生在種群內部各成員間以及各種群之間。這些關係一方面可以幫助各種群的共生,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相關種群的滅亡。其中:種群之間的關係主要是不同行業人才之間所發生的關係,或者是人才上下游之間發生的關係。他們更多的表現為人才的共生現象,是一種合作,但也存在著捕食的現象,導致排擠,尤其是弱勢群體遭受排擠的現象。如發生在一線生產人員與管理人員之間的關係、直線與輔助人員的關係、人才上下游之間、不同產品線人員之間的關係等。這些種群之間更多地表現為協作、共生關係,體現為知識與技能的互補,促進了種群之間的共同發展,而多物種的共生也保持了生態的平衡。但是,種群之間並不總是表現為合作。一旦存在著對相同稀缺資源的需求,這些群體也不可避免地發生競爭與捕食現象。
其次,種群之內的關係,表現為同行之間的關係,主要為競爭關係,由對資源的爭奪引起,既有淘汰性競爭,也有共立性競爭,表現為群聚現象。群聚除了受相同資源的吸引外,能夠贏得更大的存活幾率是主要原因。合作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學習得更快,進化也更快。所以人們也會看到越是人才薈萃的地方,人才越是願去,而人才稀缺的地方,即使有高薪往往也難以引進人才。當然,為了生存或追求特定的目的,種群內個體也存在著大量的生存衝突,在一個具有稀缺性的共生領域中不同個體的生存水平是不同,越是具有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的人才越容易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的資源,人才也越茁壯。所以作為系統的建設者還必須要關註人才系統中種群內部與種群之間的關係,幫助種群內與種群間建立合適的良好的關係,形成種群的共贏局面。
5、構建良好的人才生態環境。南橘淮枳,是因為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同樣,人才引進與使用中的環境不適也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不過,由於人所具有的能動性,可以避免人才的死亡而選擇離開。
人才生存的生態環境中,組織的人才制度、組織內種群關係、組織本身容納人才成長的空間、組織業務的特征與人才特征的相容性、人才流動平臺的合理性等,對人才功能的正常發揮都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若環境與人才相容,則人才茁壯成長,環境穩定協調。否則,組織內部人心浮動,人才流動,組織效率下滑,生態遭到破壞。但是,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相對的。當有外在的一個誘因或內在某一成分發生變化時都會引起生態系統的較大的變動,體現為人才流動、人才積極性發生變化、人才出成果難易度發生變化等。所以作為生態系統的管理者一方面對系統的變化要有思想準備,另一方面要保證生態環境適宜所需人才的成長。通過以上幾個步驟,一個區域或一個組織才能建立一個整體的發揮一定功能的人才生態系統。
自然生態系統在其存在的過程中發揮著基本的功能,即物種共存、各自發揮最大作用,適者生存。在這個系統中,每個生物都有適合它存在的空間——該生物所占有的生態位。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分之間建立起來的營養關係構成了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即食物鏈結構或食物網,它是生態系統中能量和物質流動的基礎。人才也是如此。在人才系統中各種類的人才、上下游之間的人才、不同行業的人才以及人才所在的組織等環境,都構成了人才系統的營養結構。沒有能脫離該人才鏈而獨立存在的人才個體。高級人才的出現也是以眾多非高級人才為基礎,通過低級人才的經驗、教訓、勞動成果等,給高級人才提供能量與營養。
在自然生態系統中能量轉化、物質流動和信息傳遞構成了生態系統的最基本功能。在人才系統中人才的能量合理轉化,即人才種群配合與反哺促進了人才的協同進化。一旦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最先損失的就是高級人才,而恢復最慢的也是他。所以,建立一個健康均衡的人才生態系統可以發揮以下功能:合理引進人才、最大限度發揮人才的作用,儘量使人才發生競爭性合作而不是低級的內耗,通過合理的人事安排,保證和諧的人際關係留住人才。
- 宋素娟.人才生態系統的建構(J).現代企業.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