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臨場化新聞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臨場化新聞(On-the-spot News)

目錄

什麼是臨場化新聞

  臨場化新聞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進行新聞報道的新聞形式。“臨場”即進入現場。它使用了3D游戲和虛擬現實技術給使用者創造了一種“存在感”,能夠使其親身經歷事件發生的過程。

  除此之外,當臨場化新聞的技術進入到用戶的視野之後,用戶就可以沉浸到現場去,用戶對於現場的認知取決於在用戶觀察的角度,這個觀察的角度將完全自主。但就目前來說,臨場化新聞進入新聞領域依然有很多障礙需要剋服,例如技術的普及、人的生理限制甚至對新聞倫理提出新的挑戰,這些都是值得繼續思考的問題。

  具體而言,臨場化新聞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網路視頻直播、VR/AR 新聞、VR/AR 直播。臨場化新聞不同於傳統的電視直播,它能夠通過新技術從不同方面推動新聞用戶在新聞事件中的“臨場感”或“進入感”,由此引起新聞用戶的共鳴,讓用戶同時存在於現實與虛擬世界中,增強新聞的傳播效果。除此之外,當臨場化新聞的技術進入到用戶的視野之後,用戶就可以度沉浸到現場去,用戶對於現場的認知取決於在用戶觀察的角度,這個觀察的角度將完全自主。但就目前來說,臨場化新聞進入新聞領域仍有很多障礙需要剋服,例如技術的普及、人的生理限制,甚至對新聞倫理提出新的挑戰都是值得繼續思考的問題。

臨場化新聞的形式[1]

  臨場化新聞儘管以往的電視直播在視覺上傳達了一定的“現場感”,但觀眾與現場的關係是基於二維畫面的“觀看”。新技術將創造媒體用戶與現場的新關係:“臨場”,即進入現場。新技術從不同方面推動新聞用戶在新聞事件中的“臨場感”或“進入感”。具體而言,臨場化新聞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1.臨場化新聞方式之一:網路視頻直播

  網路視頻新聞直播可以創造當事人與觀看者的面對面感,或將當事人體驗傳遞給觀看者。如果在直播中應用可穿戴設備,則將帶來更真切的“第一人稱視角”。網路視頻直播不是電視直播的簡單小屏化,直播的主體、直播的題材、直播的方式與體驗等都會有大的變化。網路視頻新聞直播,需要通過PGC+UGC的方式實現突破。儘管今天的網路視頻熱有不少虛火,未來會在--定程度上降溫,但網路視頻直播還是會有廣闊的應用空間。除了新聞類直播外,網路視頻直播還可以在個人類應用、商業類應用中產生創新。

  2.臨場化新聞方式之二:VR/AR新聞

  VR/AR體驗讓用戶在三維空間里直接“到達”現場,360度沉浸於現場,而不是由媒體用二維平面“再現”現場。這意味著,“你所見即是你所得”。也就是說,用戶可以依據自己的主觀視角,從現場發現更多的個人興趣點,而較少受到傳統電視直播的攝像、導播視角的限制。他們對於現場的理解與認知,也是基於他們從現場觀察中所獲得的信息。

  3.臨場化新聞方式之三:VR(AR)直播

  直播+VR(AR)可能在大型活動及體育賽事報道中成為趨勢。目前,奧運會、NBA、超級碗、歐洲杯、世界職業棒球大賽、中國網球公開賽、武漢網球公開賽等多個體育賽事都已嘗試VR直播;2015年10月,CNN與Next VR合作,首次VR直播民主黨電視辯論,2016年9月,NBC與Altspace VR公司合作,對2016美國大選第一次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進行VR直播。2016年3月,國內有網站在“兩會”報道中嘗試VR直播。

  可以看到,目前VR直播在一些大型活動中初顯身手,而AR與直播的結合則需要更多技術與想象力的支持。但VR/AR新聞的未來發展也面臨很多問題,主要包括:VR/AR設備的普及:VR/AR設備的普及還有待時日,目前媒體所做的VR新聞很多都只能用360度照片方式呈現,效果打了折扣,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用戶的熱情。用戶的生理限制:VR/AR觀看時產生的暈眩感,是目前用戶體驗中最大的問題,而未來技術在多大程度上能剋服這一問題,決定了未來應用的深度。此外,VR/AR觀看不像手機使用那樣可以一心多用,這種體驗是排他的,用戶的“生理帶寬”有多少可以交給VR/AR,也會影響到VR/AR的應用前景。互動的創新:VR/AR新聞需要全新的互動模式,而這方面的想象力與創新能力也決定著VR/AR新聞的發展前景。新聞真實性與倫理:VR/AR新聞會使新聞真實性受到新的挑戰,一些過於刺激的場景是否適合用VR/AR來表現,同樣也是一種新的新聞倫理考驗。

臨場化新聞的制約因素

  (一)臨場化新聞的內容價值缺失

  首先,移動直播。網路視頻直播發展到移動直播階段,新聞視頻直播泛娛樂化傾向嚴重。對受眾碎片化閱讀習慣的迎合以及對其互動傳播體驗的強調,令新聞視頻直播的內容價值呈現淺層化特征。其次,VR/AR新聞。由於受眾的文化、理解水平參差不齊,全景式無引導的場景展示會讓受眾沉浸於情緒化的感官體驗,難以對新聞本身的內容價值進行深度思考。

  (二)臨場化新聞讓受眾錯失關鍵的新聞內容

  一方面,受眾的碎片化直播視角與虛擬主觀視角會瓦解傳統的視聽語言結構與連續的敘事生態;另一方面,受眾視角的自由選擇給新聞敘事的展開帶來了強烈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全景別的“主觀視點”讓受眾沉浸於沒有景別、景深的畫面信息中,進而有可能錯失關鍵的新聞內容。

  雖然目前臨場化新聞技術尚處於發展階段,但已展現了顛覆傳統的新聞生產模式,革新了傳播生態。相信在不久的未來,臨場化新聞將在更高端的智能科技的支持下,為受眾帶來更具現場感與參與感的完美體驗。

參考文獻

  1. 彭蘭.智媒化:未來媒體浪潮——新媒體發展趨勢報告(2016)[J].國際新聞界,201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臨場化新聞"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