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門經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三部門經濟(Three-sector Economic)
目錄 |
三部門經濟指廠商、居民戶、政府這三種經濟單位所組成的經濟。在這種經濟中,政府的經濟職能是通過稅收與政府支出來實現的。政府通過稅收與支出和居民戶及廠商發生聯繫。在這種經濟中,增加了政府部門,但仍假設不存在國外部門,即沒有與外國進行進出口貿易。
三部門國民收入恆等式
在三部門經濟中,總需求不僅包括居民戶的消費需求與廠商的投資需求,而且還包括政府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可以用政府支出來表示。
所以:
如果以G代表政府支出,則可以把上式寫為:
AD=C+I+G
三部門經濟的總供給中,除了居民戶供給的各種生產要素之外,還有政府的供給。
政府的供給是指政府i為整個社會生產提供了國防、立法、基礎設施等“公共物品”。政府由於提供了公共物品而得到相應的收入——稅收。所以可以用政府稅收代表政府的供給。
如果以T代表政府稅收,則 可以把上式寫為:
AS=C+S+T
在家庭部門、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三個部門的經濟中,巨集觀經濟均衡的條件是消費、投資與政府支出之和必須等於消費、儲蓄與稅收之和。用公式可以表示為:
C+I+G=Y=C+S+T
方程左邊是三個部門經濟中的總支出或總需求,其中政府支出G也可以視為政府需求。方程右邊為總收入或總供給,在三個部門的經濟中,總收入除了用於消費和儲蓄,還要納稅,稅收可以被視為政府部門的收入。顯然,在三個部門的經濟中,巨集觀經濟均衡的條件仍然是總支出等於總收人,或者總需求等於總供給。如果公式兩邊去掉C,並移項整理,則有
I=S+(T-G)
公式左邊為投資,右邊仍然為儲蓄,其中的S為家庭部門的儲蓄,也被稱為私人儲蓄,(T-G)是政府稅收減去政府支出的餘額,因此稱為政府儲蓄。在三個部門的條件下,巨集觀經濟均衡的條件仍然可以表示為投資等於儲蓄。
三部門經濟的均衡產出模型如下圖。圖中(C+I+G)曲線為三部門的總需求曲線(C+I)代表三部門經濟中私人部門的需求曲線,二線的垂直距離即政府購買支出。私人需求決定的產出Y0小於均衡產出YE,在E點的左邊,總支出C+I+G大於實際產出,非意願投資為負,產出會上升;在E點右方,意願總支出小於實際產出,非意願投資為正,產出會下降。只有在E點,非意願投資為零,此時的產出才是最大利潤企業願意保持的再生產規模。
在兩部門的經濟基礎上加上政府,就構成三部門經濟。政府部門加人經濟運行會使經濟運行過程中加入兩個經濟變數:稅收(T)和政府支出(G)。政府向家庭部門和企業部門徵稅,會降低家庭部門的消費水平和企業部門的生產水平,進而降低巨集觀經濟的活動水平;而政府支出的增加,包括政府向企業部門購買商品和勞務以及政府給家庭部門的轉移支付,都會提高家庭部門的消費水平和企業部門的生產水平,從而提高巨集觀經濟活動水平。因此,政府支出是具有註入效應的變數,稅收是具有漏出效應的變數。
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流量迴圈模型如下:
圖上面有政府購買和沒有政府購買標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