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Portal:危机公关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编辑  

危机公关定义

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由于企业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品牌带来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
  危机公关的特点
  1.意外性: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始料未及的。
  2.聚焦性: 进入信息时代后,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媒体对危机来说,就象大火借了东风一样。
  3.破坏性:由于危机常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企业造成破坏,造成混乱和恐慌,而且由于决策的时间以及信息有限,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4.紧迫性:对企业来说,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详细<<
编辑  

危机公关微百科

编辑  

危机公关类型

编辑  

资讯

编辑  

文档

编辑  

危机公关四段论

危机潜在期(prodromal crisis stage)

这个阶段是危机最容易处理的时期,却最不易为人所知

危机突发期(acute crisis stage)

这个阶段是感觉最长、待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它对人们的心理造成最严重的冲击。

危机恢复期(chronic crisis stage)

危机处理过程的一个阶段,纠正危机突发期造成的损害。

危机解决期(crisis resolution stage)

企业危机影响中完全解脱出来,但是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危机仍会死灰复燃。

编辑  

危机公关参与人员

1、企业主要负责人(掌门人)
企业发生危机事件时,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该向公司利益相关方表示关切,平息恐慌情绪,确保利益相关各方对危机保持正确的认识。
2.公关公司
由于企业自身资源的限制,以及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所限,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专业的公关公司来共同处理危机。而公关公司则会凭借其丰富的操作经验以及媒体资源,迅速将危机的影响控制住。
3.新闻发言人
设立专门的新闻发言人,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所有的公司信息要协调一致,并且只有公司发言人才能对媒体发表言论。
4.雇员
雇员也是媒体容易捕捉的目标。如果你们还没有同他们进行及时沟通,特别是告诉他们如何应对媒体的提问,那么很有可能他们会在电视上发表一些你们不希望听到的言论。
5.第三方
当危机发生时,应该主动由第三方去谈相关问题。第三方包括有行业专家、顾问、科学家等非利益相关者,在发生问题时,他们可以比较冷静、客观、公正地作评论。
6.主管部门
当媒体出现失实报道时,企业可以借助主管部门来与媒体沟通,但要注意的是不要与媒体交恶,对媒体采取压制恐吓的态度。企业与媒体更多的是一种合作,而不是彼此敌视。
编辑  

危机公关三明主义

1.态度“明确”
公司对待危机态度要明确,而且要在第一时间表明,不能采用任何手段来逃避危机事实。
2.信息“明朗”
公司发出的信息不能含糊,不能朝令夕改,让人去猜疑或猜想。
3.思路“明晰”
企业必须“将心比心”,站在“受害者”的立场,制定明晰的延伸问题处理思路,最大程度的做好“善后”工作。
编辑  

7个关键细节

  1.“生于忧患”危机意识使我们处变不惊;
  2.“凡事趁早”雷厉风行本身就是积极的信号;
  3.“控制情绪 ”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4.“统一口径”以免节外生枝;
  5.“勇于承担”大众情绪同情弱者;
  6.“权威出马”获取社会公众信任;
  7.“上下贯通”多一份力量多一份成功。
编辑  

危机公关5s原则

  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危机事件发生后,作为组织不能推卸责任或拒不承担责任甚至拒不承认有责任
  2.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v)
  当危机事件发生后,组织公众的沟通至关重要,尤其是组织与外部公众沟通更为紧迫。
  3.速度第一原则(Speed)
  当危机事件发生时,作为组织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反应,掌握处理危机事件的主动权。
  4.系统运行原则(System)
  在处理整个危机事件的过程中,组织者要按照应对计划全面、有序地开展工作。
  5.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产品质量的好坏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而要靠广大消费者,即社会公众在使用之后做出评价。>>详细<<
编辑  

危机产生原因

1.外部原因2.内部原因
其他谣言和敲诈者的破坏等给组织带来的危机。组织内部的管理体制或人为因素。
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等因素变化,对组织造成的危机。管理者缺乏危机意识,管理者社会责任、公众利益意识淡薄,只顾维护组织自身利益,损害公众利益,导致危机出现。
不可抗力的灾难或重大事件、事故如火灾、地震、台风、水灾造成的自然灾难,或由人为原因造成的重大事件、事故,如恐怖活动、抢劫事件。产品、服务质量有问题产品质量企业形象的基础。如食品、药品、饮料行业发生中毒事件。
失实报道引起的危机社会公众对事件本身缺乏详细而全面的了解,对事情的本质不会也很难进行科学地分析。组织人员素质低下,一方面,领导者缺乏公关意识;另一方面,很多时候公众是通过员工行为举止了解、认识组织形象。
编辑  

危机公关预防

1.战略预防:CS战略,以客户满意为上。
CS战略的作用就好比是对企业影响范围内的公众进行“满意营销”,让这些人对企业的产品服务、理念、行为首先有好感 ,并形成良好的口碑。
2.内部预防:采购生产销售管理服务
一方面是安全生产的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加强生产质量管理,对产品进行层层把关。
3.外部预防:信息监测与调研
要做到有效的危机预防,要了解竞争对手的动向、整个市场的情况、整个产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动向,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及时挑战企业战略并采取一定措施,从而避免危机的产生。
4.辅助预防:舆论引导、品牌宣传
  公关公司会给记者提供大量对企业有利的软文,给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当危机发生时,公众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往往会采取宽容的态度。
编辑  

危机公关处理

危机预警阶段
制订投资者关系工作的危机应急预案,预测公司将要遇到的各种危机事件,并事先制订好各种对策方案,建立危机处理机构,明确首要负责人和新闻发言人
危机确认阶段
挖掘该突发事件爆发的缘由,分析、预测该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确定该突发事件是否会构成危机。找到问题根源后,要尽一切努力,尽快和问题的“源头”取得直接联系,争取达成彼此谅解,正所谓“釜底抽薪”。即使无法达成和解,也可以在未来的“战争”中“知己知彼”。
危机控制阶段
一旦确认了危机,企业应在第一时间告知专业的危机公关公司新闻发言人在第一时间向公众表明处理危机的诚恳态度,发布公司采取的措施以安抚公众;在第一时间把真相告知政府部门或者相关权威机构;在第一时间组织危机涉及部门迅速采取措施调查事件真相;然后对受害者进行处理。公关公司应当和企业一起发现危机中的机遇,变坏事为好事。
危机解决阶段
给公众一个完整的交代,重塑企业形象,占领失去的市场。
编辑  

危机公关策略

沉默寡言策略

沉默寡言策略在谈判中先不开口,让对方尽情表演,或多向对方提问并设法促使对方继续沿着正题谈论下去,以此暴露其真实的动机和最低的谈判目标,然后根据对方的动机和目标并结合己方的意图采取有针对性的回答。...>>详细<<

声东击西策略

声东击西策略指一方为达到某种目的和需要,故作声势地将洽谈的议题引导到某些并非重要的问题上去,以使对方造成错觉。...>>详细<<

情谊联络策略

情谊联络策略就是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特点,采取恰当的策略解决我们的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以弥补、强化组织与公众的情感关系。...>>详细<<

编辑  

危机公关评价

  危机公关评价包括对危机事件发生期间的公关处理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对今后危机公关提供的经验和方法上的借鉴。
编辑  

危机公关公司

编辑  

十大企业危机公关

案例一:山东移动垃圾短信事件
事件过程
  2009年央视315晚会曝光部分山东移动滥发垃圾短信,甚至是违法信息,而且把用户个人信息出售给垃圾短信运营商,从中渔利,引起公愤。
案例分析
  从危机预防与管理的角度来看,山东移动最大的失误之一就是内部人员极差的新闻触觉,对暗访记者的多次探查式问询漠然不觉——在一个媒体为王的时代,媒体的曝光与直击式报道是引发企业危机的重要源头之一。除了危机管理能力之外,企业同时应具有强烈的新闻敏感性,清楚知道企业发生什么样的事件将激起媒体强烈的关注兴趣。其次,山东移动失误之处还在于企业眼光短视,放任下属公司人员为谋个体利益而牺牲集团的整体利益,允许他们长时间进行违规操作,危机意识薄弱。
案例二:强生含毒门
事件过程
  2009年3月10日,朱女士在某国内知名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强生差点把我一岁半的女儿毁容》的帖子。3月14日,强生在美国被一家名为“安全化妆品运动”的非营利性组织检测出含有有毒物质。
案例分析
  危机爆发之后,强生立即采取措施:一方面向全国各大媒体发出产品澄清说明的传真,防止媒体继续跟踪报道。另一方面,向各大卖场发去质检部门的无毒证明,为挽救消费信心做尽可能的努力。
在消费沟通方面,强生却是乏善可陈——在产品被爆出有毒、真相未明之时,强生产品的市场销售依然进行着;在消费者产品质量疑惑之时,强生一纸公告让所有希望退货消费者愿望破灭。
在此次的危机事件中,强生的策略——快速的危机公关措施保住了市场销售,但却未能挽住消费者的信任度。
案例三:红牛可卡因事件
事件过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夕,各大媒体突然爆出“红牛饮料在海外被检出含有可卡因”的消息,一时舆论哗然。虽然红牛集团表示大陆地区销售的是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产品在国内生产,不含可卡因,但割不断的品牌血缘关系让中国产红牛遭遇信任危机,甚至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公共危机。
案例分析
  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红牛的危机应对策略有误:
首先,在国家质检总局等权威机构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使用了“绝对可靠”、“绝不含可卡因”、“绝不含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之外的任何不良物质”、“不存在下架的可能”等语句是犯了危机公关的大忌。当企业遇到质量危机的时候,在没有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证实企业无罪之前,企业在声明中应该避免使用诸如“绝对”等过于极端的词汇来强调自身的清白,稍微给自己留一些回旋的余地。
其次,包括声明在内的红牛对外发出的所有正式信息中,均缺乏权威第三方证言的支持,这也成为媒体及公众舆论对红牛进行有罪推论的最大理由。
案例四:王老吉夏枯草事件
事件过程
  2009年4月13日,杭州消费者起诉王老吉,称自己的胃溃疡是由于饮用王老吉所致。5月11日,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给红罐王老吉定了性: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在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之列,王老吉卷入“添加门”危机风波骤然掀起。
案例分析
  危机之后,广东食品协会就紧急召开记者招待会,称王老吉凉茶中含有夏枯草配方是合法的,不存在添加物违规问题。事发仅4天,卫生部也发布声明确认王老吉凉茶在2005年已备案,并认可夏枯草的安全性。
由于王老吉的巨大知名度品牌影响力,“添加门”事件发生之后,迅速点燃了众多媒体的兴奋点,在客观报道的同时,各种各样的谣言与攻击也铺天盖地而来,让到王老吉一时间背负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王老吉这次事件平息得这么快,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政府公关出色。当企业知名度影响力很大时,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成为受攻击或广泛报道的根源,所以企业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严格遵守行业法则,减少危机漏洞;其次是营销宣传有度,避免过分夸大授人话柄;第三是积极建立品牌美誉度
案例五:谷歌色情门事件
事件过程
  2009年6月18日晚19时左右,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了1分20秒对“谷歌中国”含有大量淫秽信息进行了报道称,谷歌中国存在大量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严重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在当天下午四时左右,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已曾对此进行报道。之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再以“‘谷歌中国’色情链接遭谴责”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焦点访谈栏目组建议有关部门对“谷歌中国”进行处理。《新闻1+1》又以“谷歌,色戒”为题再次做了报道。
案例分析
  对于行业垄断者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对社会责任法则的遵守及履行力度往往比企业盈利性更受人关注。谷歌作为作为一家行业的领导者,拥有左右行业进程的力量,因此其涉黄事件更显得受人关注。谷歌中国:迅速发出对外声明,向公众道歉,对内开展整改措施,删掉色情链接,危机风波在喧嚣一时之后很快恢复平静。
案例六:五粮液涉嫌违反证券法规
事件过程
  2009年9月9日,五粮液在深交所网站发布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立案调查。受五粮液负面消息影响,酿酒食品版块整体下跌。

一时间,市场开始纷纷猜测五粮液违规被调查的原因,出现多种版本,如偷逃税、涉嫌虚增利润委托理财资金去向不明、利益输送等等。在立案消息公布后不久,五粮液股票随即出现大批量恐慌性抛盘,20分钟不到即已跌停。

案例分析
  五粮液此次所遭遇的危机事件属于声誉危机——声誉危机虽不像产品质量危机那样对企业的冲击直接且巨大,但如果声誉危机未能管理到位,也可能产生滚雪球效应,最终演变成影响力巨大的全面危机。

在媒体为王的时代,媒体对企业的监督力量也是空前巨大。在一个透明化的时代,企业必须做好声誉危机的预防及应对,当企业声誉危机汹涌而来时,退避或闭门自守是愚蠢之计。五粮液当务之急是分析危机情景,并根据引发此次危机的根源、危机特点、扩散的范围制定相应的策略,通过否认-自责-控制-补救-重构策略进行声誉危机管理。

案例七:农夫山泉的“砒霜门”
事件过程
  11月24日,海南省海口市工商局发布2009第8号商品质量监督消费警示:包括农夫山泉30%混合果蔬、农夫山泉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统一蜜桃多汁等品牌饮料在内的9种食品总砷或二氧化硫超标,不能食用。一向善于造势的农夫山泉面对汹涌来袭的舆论危机,同样高调还击:农夫山泉召开全国性新闻发布会反击“砒霜门”事件,一方向强调事件乃是竞争对手所策划,另一方面强硬批评工商局越权发布警示,强烈指责海口工商局的做法是一个极端错误,称海南工商部门违规越权执法、知法犯法,并准备提起高达10亿的巨额赔偿诉讼。
案例分析
  从事营销策划,需要激情、创意、高调,以求更大轰动效应。但处理危机管理,需要的却可能是冷静、沟通、低调、协调,希冀事件转瞬即逝。可惜农夫山泉的高调可能使得危机之火未被扑灭却同时延出另一种潜伏的危机——纷纷扬扬的话题讨论、网民批评、口水战,令来危机之火延绵不绝,农夫山泉品牌形象势必蒙上阴影。纷纷扬扬的话题讨论、网民批评、口水战,令来危机之火延绵不绝,农夫山泉品牌形象势必蒙上阴影,市场销量同样受累。在中国特殊市场语境中,虽然行政主管部门会犯错,但是对于企业而言,政府永远是协助企业扑灭危机之火的最好协助者,将政府主管部门推向对敌阵地往往得不偿失。
案例八:家乐福价格欺诈事件
事件过程
  2011年1月中旬,经济之声《天天315》节目连续报道家乐福大玩价签戏法,价签上标低价,结账时却收高价;明明是打折,促销价却和原价相同。

1月26日,国家发改委披露,多地消费者举报“家乐福等部分超市价签标低价结账收高价”,恶意坑害消费者。经查实,确有一些城市的部分超市存在价格欺诈行为。紧随其后,央视、新华社新浪网等国内最重要的媒体连续、大篇幅、显著位置谴责家乐福。

家乐福就价签问题发表声明称:“相关问题是由于我公司价签系统不完善而造成的,我们正着手进行升级改造。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公司特别加强了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及检查频率,并将积极与各地的物价等监管部门进行沟通,邀请各地物价检查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我公司相关负责人及员工加强培训。”
然而,媒体调查显示,公众对以上补救措施并不买账。这一外资零售业巨头挽救诚信问题绝非易事。
案例分析
  欺诈消费者时屡教不改,被迫道歉时缺乏诚意,是家乐福应对此次危机事件的两大硬伤。

家乐福的道歉中表现出企业的傲慢。缺乏真诚和诚意的反应,使得家乐福并未能在危机发生后的道歉中重新获得消费者的支持和信任,公众对企业和品牌的好感尽失。家乐福在本次事件发生后,对消费者号称赔偿,但实际上执行起来力度并不足够。

更让人失望的是,国家发改委将涉嫌价格欺诈的超市名单公布后,媒体对多个城市的相关门店进行了实地采访,结果仍然找到了一些低标价、高结算的商品。即使是在虚假优惠价格事件曝光后,全国各地仍有不少地方的家乐福门店被查处仍顶风欺诈,不做改善。敷衍消费者,后果会是很严重的。对于企业来讲,诚信问题是立足之本,再反思家乐福近几年频繁发生的信任危机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家乐福并没有从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走出一条危机公关的正确道路。
案例九:国美“3.15”曝光丑闻
事件过程
  央视曝光国美电器员工借节假日套取消费者赠品及返赠的现金卡。并且,这些违法人员还借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通过购买旧家电、盗用消费者身份信息等多种手段,骗取国家补贴资金,这种情况在国美电器多家门店存在。

3月16日凌晨,国美针对此事件做出回应,称将严查各门店违规操作人员,并将通过回访对造成损失的消费者将进行补偿。

案例分析
  国美此次危机事件非比寻常,企业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权益,更被指责“坑骗国家金钱”,这样的行为在中国特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是一大忌讳。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国美企业能够有效借助政府的力量,无疑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际上,在企业的利益相关群体当中,政府对企业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政府可以直接干预企业的运营,对企业的监管行为造成重大影响,诸如产品质量抽查、财务核查等工作。可以想象,假如这一次国美没有彻查事件,向国家提交一份满意的回复,今后将面临更严峻的生存环境。
除了需要对政府和国家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国美可以采取“还利于消费者”的做法,来重新获得消费者的好感和信任。说到底,企业发生危机事件后只有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才有可能继续后续每一步的企业战略和策略执行。国美在这个事件中主要发生了诚信危机,员工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对企业造成一种负面的影响,反映的是一种道德的危机,更反映的是一种制度的危机。在这个时候,国美必须采取一定的行动,向消费者传递正面的信息,让消费者相信国美仍然是一个与消费者站在同一立场的、关怀和关心消费者实际利益的好企业。
案例十:中石化“天价酒”事件
事件过程
  2011年4月11日,天涯论坛出现名为《中石化广东石油总经理鲁广余挥霍巨额公款触目惊心》的帖子,网上贴出了四张购买酒的发票发票总消费金额约168万元,引发网民议论。
13日,广东分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购买高档酒情况属实,但购酒与鲁广余无关,酒品主要是用于“非油品经营业务”没有向媒体说明事实真相。之后,中石化集团公司成立调查组,赴广东展开调查。

此后,多家媒体对中石化的“天价酒”事件进行报道,“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的传播格局加速了事件的向外扩散,使得整个危机事件如同“核裂式”发展一样愈演愈烈。

4月15日,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停职配合调查。4月25日,中石化集团党组召开通报会回应天价茅台酒事件,中石化集团决定免去鲁广余广东石油分公司总经理职务降职使用,并对鲁广余给予经济处罚。
案例分析
  天价酒事件无论对于鲁广余本人还是整个企业形象,都是一种损失;更为重要的是,以中石化为代表的国有垄断企业在接二连三的作风上出现危机问题,不能不说是对整个国有企业行业形象的一个重大打击。面对这样的形象危机,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有清晰的态度去应对,尤其是对于中石化这样的央企,更应该注意危机的防范及处理,从危机意识的树立、应对机制的建立以及社会责任的履行多方着力,解除危机根源。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