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保罗·萨缪尔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Paul A. Samuelson)
保罗·A 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
放大
保罗·A 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年5月15日-2009年12月13日):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

目录

保罗·萨缪尔森去世[1]

  2009年12月13日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萨缪尔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是全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带进中国,并使这种思考方式和视野在中国落地生根。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美联社当天在报道中总结萨缪尔森一生主要成就时说:他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帮助经济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并且写出了一部被数百万大学生奉为经典的教科书

  萨缪尔森出身于一个经济学世家,他的侄子正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而兄弟罗伯特、妹妹安妮塔也都是知名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自一九四0年以来一直就任于麻省理工学院,他的逝世令许多昔日学生和友人唏嘘不已。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十三日说:萨缪尔森“改变了他接触的一切”。

保罗·萨缪尔森简介

保罗·A 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
放大
保罗·A 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年5月15日-2009年12月13日),1915年出生。1935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随后获得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萨缪尔森的巨著《经济学》流传颇广。现在,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将《经济学》作为专业教科书。他于1947年成为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并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历届获得者
1969拉格纳·弗里希
(Ragnar Frisch)
简·丁伯根
(Jan Tinbergen)
1970保罗·萨缪尔森
(Paul A. Samuelson)
1971西蒙·库兹涅茨
(Simon Kuznets)
1972约翰·希克斯
(John R. Hicks)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Kenneth J. Arrow)
1973华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74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纲纳·缪达尔
(Gunnar Myrdal)
1975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库普曼斯
(Tjalling C. Koopmans)
1976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1977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Bertil Ohlin)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
(James E. Meade)
1978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1979威廉·阿瑟·刘易斯
(Sir Arthur Lewis)
西奥多·舒尔茨
(Theodore W. Schultz)
1980劳伦斯·罗·克莱因
(Lawrence R. Klein)
1981詹姆斯·托宾
(James Tobin)
1982乔治·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83罗拉尔·德布鲁
(Gerard Debreu)
1984理查德·约翰·斯通
(Richard Stone)
1985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1986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1987罗伯特·索洛
(Robert M. Solow)
1988莫里斯·阿莱斯
(Maurice Allais)
1989特里夫·哈维默
(Trygve Haavelmo)
1990默顿·米勒
(Merton H. Miller)
哈里·马科维茨
(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
(William F. Sharpe)
1991罗纳德·科斯
(Ronald H. Coase)
1992加里·贝克尔
(Gary S. Becker)
1993道格拉斯·诺斯
(Douglass C. North)
罗伯特·福格尔
(Robert W. Fogel)
1994约翰·福布斯·纳什
(John F. Nash Jr.)
约翰·海萨尼
(John C. Harsanyi)
莱因哈德·泽尔腾
(Reinhard Selten)
1995小罗伯特·卢卡斯
(Robert E. Lucas Jr.)
1996詹姆斯·莫里斯
(James A. Mirrlees)
威廉·维克瑞
(William Vickrey)
1997罗伯特·默顿
(Robert C. Merton)
迈伦·斯科尔斯
(Myron S. Scholes)
1998阿马蒂亚·森
(Amartya Sen )
1999罗伯特·蒙代尔
(Robert A. Mundell)
2000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尔·麦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2001乔治·阿克尔洛夫
(George A. Akerlof )
迈克尔·斯宾塞
(A. Michael Spence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2002丹尼尔·卡纳曼
(Daniel Kahneman)
弗农·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2003克莱夫·格兰杰
(Clive W.J. Granger)
罗伯特·恩格尔
(Robert F. Engle III)
2004芬恩·基德兰德
(Finn E. Kydland)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2005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罗伯特·约翰·奥曼
(Robert John Aumann)
2006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Edmund Phelps)
2007埃里克·马斯金
(Eric S. Maskin)
罗杰·迈尔森
(Roger B. Myerson)
里奥尼德·赫维茨
(Leonid Hurwicz)
2008保罗·克鲁格曼
(Paul R. Krugman)
2009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Elinor Ostrom)
奥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E. Williamson)
2010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戴尔·莫特森
(Dale T. Mortensen)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编辑]


  保罗·萨缪尔森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他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

  萨缪尔森的巨著《经济学》流传颇广,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据报道销售量已达100多万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现在,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将《经济学》作为专业教科书。他于1947年成为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并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生平

成长与求学

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5月15日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出生,1923年搬到芝加哥居住。193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6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1年获的哈佛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就读期间,师从约瑟夫·熊彼特华西里·列昂惕夫哥特弗里德·哈伯勒和有“美国的凯恩斯”之称的阿尔文·汉森研究经济学。萨缪尔森出身于经济学世家,其兄弟罗伯特·萨默斯、妹妹安妮塔·萨默斯、侄子拉里·萨默斯均为经济学家。

担任过的主要教席/职务

  • 1940年任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1944年升任副教授;
  • 1944-1945年间在放射实验室(the Radiation Laboratory)任职;
  • 1945年兼任福莱切法律与外交学校国际经济关系教授;
  • 1948-1949年古根汉姆研究员。

  1940年,萨缪尔森受聘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第二年,他发表了《经济理论运算的重要性》的长篇论文,这是他的博士论文,并获得哈佛的威尔斯奖。这篇论文就是他在1947年纪念凯恩斯逝世一周年发表的《经济分析基础》的雏形。后来,他对别人谈起这一段经历时说,这篇论文中的许多概念和观点,早在芝加哥大学时就酝酿了。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萨缪尔森严谨的治学精神。因为他完全以物理学观点和古典数学方法来引证、推理,因而该文被认为是数理经济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同年,他受聘到美国资源计划局工作。

  1944年,萨缪尔森被提升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和辐射实验室经济学研究员。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来到美国战时生产局和战争动员重建办公室任职,并担任美国财政部经济顾问。这些工作使他有机会把经济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得以从实践中检验其理论的科学性。同时,也使他有条件搜集资料,为以后的研究积累大量的材料。

萨缪尔森观点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发表

  1948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巨著《经济学》。这本书一出版即告脱销。许多国家的出版商不惜重金抢购它的出版权,不久即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

  该书对经济学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都有专门的论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看到他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思想史经济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创见。这部著作在内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谓匠心独具,他在每一章的开头加上历代名人的警句,言简意赅地概括全章的主题,使读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论书,而是在读一部有文学色彩的史书。这一巨著的出版,为普及、推广其理论创立了良好的条件。

  1953年,当《经济学》第三版发行时,萨缪尔森来到美国预算局,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他提倡赤字预算,追逐加速经济增长,从而使美国克服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艾森豪威尔停滞”,他也成为白宫中不可缺少的高参。

  1959~1960年,萨缪尔森被任命为美国总统事务委员会调查咨询小组的顾问。1960年,他被美国总统肯尼迪任命为总统调查咨询顾问和美国国家计划局经济顾问。1958年,他与R.索洛R.多夫曼合著了《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一书,为经济学界新诞生的经济计量学做出了贡献。

  1961年是萨缪尔森学术生涯中的重要一年。他再次出任美国财政部经济顾问。同时,他在《经济学》第五版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称之为“新古典综合学派”,并在1961年的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对其理论的核心部分、理论体系及其研究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他的此番解释,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人们一致推选他做该年度学会的会长。

  1962年,萨缪尔森被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名誉法学博士。1965年,又被任命为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咨询委员会顾问,并出任美国国际经济学会会长。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较快。在肯尼迪·约翰逊出任美国总统的8年中,美国没有爆发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被他的追随者吹捧为“战后繁荣主义”,作为总统首席经济顾问的萨缪尔森便成了美国凯恩斯主义的代名词,美国经济生活中的成就也被视为是“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功绩。

  1966年,萨缪尔森在接受印第安那大学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的同时,出版了《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967年,密执安州大学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 1970年,克莱尔门特·雷特·丢特学校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伊利诺斯州的伊文斯威林大学授予他荣誉奖章。1971年,他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的爱因斯坦奖。

  1970年,《经济分析基础》的水准得到三度肯定,协助他赢得诺贝尔奖,最使他激动的是,他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个美国人。他从斯德哥尔摩领奖回到纽约时,成千上万的人用最高的礼仪欢迎他。在为他举行的庆祝会上,他满怀激情地向人们说:“我可以告诉你们,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诀窍之一就是要有名师指点。”他没有忘记精心栽培他的汉森·阿尔文教授。

  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论述的税收理论和政策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税收性质、税收原则、税收影响:

  (一)税收性质

  “在决定如何向他们自己征税时,人民实际上所决定的是如何把满足社会需要的资源从各个家庭中取出,从他们所拥有的企业中取出,以备作为公有物品和劳务来使用。”在这里,萨缪尔森指出了政府的税收是来自对私人部门的征收,这是税收的第一次再分配;另一方面,他认为,政府取得的税收主要用于转移支出,这是第二次再分配。"国家也在福利转移支付上花钱,把钱给予社会上某些人,以便用于他们的私人需要。"他进一步分析,税收的上述两次再分配是对社会有利的,是公平的,因为税负是“落于富人,而不是穷人”,“落于有形资源(如土地和财产),而不是劳动力所有者身上”。十分明显,萨缪尔森企图通过对税收经济性质的分析来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是一种公平分配,它抹杀了资本主义税收的根本性质,掩盖了资本主义国家税收的真正来源。

  (二)税收原则

  萨缪尔森对传统理论中的“利益原则”和“牺牲原则”两个税收原则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两个原则固然重要,但他们却存在选择上的困难。“设想甲乙二人一切相同,其唯一不同之处是乙的财产和收入为甲的十倍。这是否意味着乙为警察保卫缴纳的税款的绝对量应和甲一样·或者为了支付警察费用,乙应缴纳同一比例的收入·或者,由于警察需用较多的时间来保护富人的财产,境况富裕的乙必须用收入的较大比例来付税才算是偿付了他在警察费用中的公道分额·”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采用兼顾两个原则的公平合理原则,分别按横的公平和纵的公平征税。"对于情况相同的人征收相同的赋税;对于情况不同的人,征收不同的赋税。"为此,一国应采用比例税率累进税率

  (三)税收影响

  税收对经济有较大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许多方面:

  一是影响收入分配。萨缪尔森是通过洛伦茨曲线来说明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的。

  二是税收对劳动力的影响。在一些场合,如劳动力工资较低或税率较低,所得税可以刺激劳动者努力,而在另一些场合,如累进税率较高,所得税则可能妨碍劳动者努力。

  三是税收对投资的影响。萨缪尔森认为,累进税会给风险投资带来不利影响,累进程度越大,这种影响就越大。但是,累进税同时也有对这种影响的抵消作用,因为 “税款取自仅仅花费其增长的收入的微小部分的节俭的富人,而不取自花费其一切的穷人。以此而论,累进税可以把消费的力量保持在高水平”。消费水平高,自然对投资有利。

  四是税收对消费和国民收入的影响。萨缪尔森认为,税收对消费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增加税收,使得“我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将降低,而可支配收入的降低又使我们减少消费支出”。他分析到,消费支出的减少必然使消费曲线下移,较低的消费曲线自然相交于较低的国民收入曲线,导致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结论是,税收的增加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国民收入下降。

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原理

  针对凯恩斯《通论》中提出的“投资乘数论”和“就业乘数论”,汉森认为,乘数论不足以说明问题,原因是乘数论没有说明一定量的投资如何引起收入和就业的增加,也没有明确收入(或消费)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动。因而只有把加速原理(关于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导致投资量变动的理论)和乘数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估计乘数的作用,并解释经济增长中的周期波动现象。

  萨缪尔森注意到了乘数论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关系,他在导师的提示下巧妙地把两者合为一体,于1939年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乘数分析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并首创经济波动的模型,指出政府开支对国民收入的重大作用。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一开创性的研究是他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

萨缪尔森: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

  1931年,聪明勤奋的萨缪尔森,在十五岁的时候就考入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尽管他进入经济学的领域纯属偶然,但结果证明,经济学这一行如天造地设般适合他,用他自己的话9月2日(芝加哥大学开学的这一天)才是他真正的生日。

  进入大学后,他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学习,博览群书。他爱好广泛,课余常把做高等数学习题作为自我消遣。他对物理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初入大学时,萨缪尔森年纪虽轻,但沉着稳重,喜欢思考。他对前人的理论总抱着审视的态度,寻觅理论尚未完善或不完美的地方。萨缪尔森最后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学士学位,其平均成绩是A,随后他从容地进入哈佛就读。进入哈佛大学后,萨缪尔森的眼界大为开阔,这里的学术思想与芝加哥大学迥然不同。

  面对着各种学术流派,他更加刻苦地探讨和研究、类比各种学说的异同,找出他们的不足。1936年,即来到哈佛大学一年后,萨缪尔森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以敏捷的思维、广博的知识及实干精神,赢得了哈佛大学经济学权威人士阿尔文·汉森教授的青睐。汉森收萨缪尔森做自己的助手,这使他对各种学派的研究更为深入。他不断地探讨汉森的学术思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也为自己选择研究的主攻方向。

  1936年,自英国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以后,美国许多经济学者对凯恩斯的学说大感兴趣,萨缪尔森的导师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原来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提倡“自由放任”,后来转而成为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传播人,把凯恩斯主义移植到了美国。他不但继承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而且把这种学说理论通俗化,还做了一些补充发展,后来成为美国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权威人士之一。萨缪尔森纵观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感到确有可研究之处,于是师生协作,不断宣传凯恩斯主义,并对它做了进一步的补充。这样,汉森和萨缪尔森便成为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而萨缪尔森对研究凯恩斯主义所做的贡献远比他的导师大得多。

  萨缪尔森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重新阅读了从威廉·配弟亚当·斯密,从李嘉图马歇尔瓦尔拉斯以及帕累托庇古、凯恩斯等人的著作,得以纵观整个经济思想史,并以新的眼光看待凯恩斯主义。当时社会上对凯恩斯理论中的“投资乘数论”及“就业乘数论”颇为注意,萨缪尔森认为,凯恩斯主义是从1929年4月的美国华尔街股票暴跌开始到1933年基本停止这一遍及资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凯恩斯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很有价值。因此,他决定从当时社会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投资与就业问题入手,来研究凯恩斯主义。

萨缪尔森建言中国经济 应走适度中间路线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2008年11月

  近几十年来,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不断加速发展,这是经济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此前,几乎没有人对此有所预见。而现在,则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到2050年,十几亿中国人将会创造全球最高的年度总计实际国民生产净值。

  从千年经济史的长期观点来看,人们可能认为2010-2050年的世界经济将回归常态。一些专家估计,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和欧洲的人均生活水平大致相当。此后,因为一些尚未完全明了的原因,中国被高速增长的欧洲抛在了后面。

  最初,荷兰(帝国)也许是西方财富的领军者。不过,在17世纪以牛顿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了新的世界领袖。1900年左右,原为英国殖民地的美国在人均和总计实际国民生产净值上均跃居世界首位。而在公元1000年到 2000年期间,中国大陆并没有发生相对增长。

  在人类历史上,未来永远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么,当我们展望未来,上述格局要如何才能得以改变呢?

  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惟有市场体系才可能实现和维持过去百年来所取得这种全球性的实际增长。这一真理不仅适用于欧洲和北美,也适用于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实际进程。所有事实证明,官僚式产业组织(或者在其它一些地方表现为列宁-斯大林主义的一党制政治社会)一旦规避市场和贸易,就一定会走向失败。

  而在中国,一种崭新的现象出现了。中国拥有自由的市场和贸易。正因如此,我对中国的前景表示乐观。

  面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支配者,我能够提出哪些简明扼要的建议呢?基于我对微观-宏观理论以及经济史实际情况的了解,我必须建议:中国将来应该以奉行“适度中间路线”的经济体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中间路线是将深受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弗雷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等自由论者所钟爱的不受管制的自由放任体制排除在外的。

  纯粹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自我监管。它始终会造成不平等性的加剧和宏观经济波动的不稳定性。

  中间路线要求对市场和企业进行民主监管。虽然理性监管永远无法做到完美,但它是一个优于其它的目标。

  就定义本身而言,中间路线就是既不偏左也不偏右。我之所以向中国未来的管理当局和选民推荐中间路线,并非因为我无法在左右之间做出抉择,而是因为中间路线优于其他两个选择。

  每个地区和社会都必须为自己设计出中间路线所需的折衷方案。

  最后,我要强调一下中间路线的适度问题。如果一个社会过度实行中间路线,并试图干预市场活动,进而想对收入和财富进行近乎平等的分配,那一定会削弱任何市场体系的活力。通过遵循民主多数原则的集体讨论,有望减少极端的不平等性。我们可以这样做,也应该这样做。但如果出于非理性的理想主义而忽视了现实主义,那就会扼杀中间路线,并使人类回到左翼和右翼的老路上,或者回到某种糟糕的组合路线上。

  作为一个长期浸淫其中的经济学家,我努力信奉现实主义,而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

  中国未来的成功可能会受到美国爱国人士的欢迎。经济绝对不是零和博弈。瑞士财富的增多未必会以美国财富的减少为代价。请诸位务必记住最后这几句话。

经济学界的通才

  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他根据所考察的各种问题,采用了多种数学工具,使用了既包括静态均衡分析,也包括动态过程分析的方法,这对当代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许多理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萨缪尔森对静态、比较静态、动态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做了精辟的论述。

  在一般均衡论方面,他补充并发展了希克斯关于静态一般均衡稳定条件,进一步发展了均衡的极大条件均衡位移提·查特莱尔原理,并举出了很有说服力的经济实例,说明数理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在福利经济学方面,萨缪尔森首先对所有在这一领域中创建各个学说的先驱者的著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尔后,他建立起自己的新福利经济学,并和汉森为国家福利论的建立和在实际生活中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论述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自庇古(一位伟大的古典经济学家)以来在福利经济方面少有的理论之一。

  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萨缪尔森补充了比较成本学说的“赫克谢尔—俄林定理”,对贸易国之间的生产要素价格趋向均等的条件作了严密论证,被西方人士公认为 “赫克谢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他论述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国利益的影响,被各资本主义国家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项重要发展。

  由于萨缪尔森在经济理论界全面开创性的研究,麻省理工学院在1947年提升他为经济学教授。同时,美国经济学会吸收他为会员,并授予他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章

萨缪尔森一生三大经济成就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美联社当天在报道中总结萨缪尔森一生主要成就时说:他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帮助经济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并且写出了一部被数百万大学生奉为经典的教科书。

  保罗·萨缪尔森成就之一:将数学引进了经济学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年出生,为人聪明勤奋。萨缪尔森出身于一个经济学世家,他的侄子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而兄弟罗伯特、妹妹安妮塔也都是知名经济学家。

  1931年,保罗·萨缪尔森考入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年仅十五岁。

  此时的经济学发展,就如萨缪尔森在1985年2月的一次演讲时所说:“1932年我开始在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时,经济学还只是文字的经济学。”数字还没有加入到经济学科当中来。

  萨缪尔森接着说道:“在旧式的经济学中,处处充斥因袭过往的陈腐谬论,茁壮的科学新株难以由这片土壤孕育出来,而时髦的教科书与论文,也无法有效地反映真实世界的景况。” 萨缪尔森此时所说的经济学正是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自亚当·斯密于1776年开创后,走到了生命力最为衰弱的时候。

  萨缪尔森说:“经济学家在1932年真可谓生逢其时。”1936年,出任英国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经济学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这部划时代作品的影响下,美国许多经济学者对凯恩斯的学说大感兴趣,萨缪尔森的导师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原来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提倡 “自由放任”,后来转而成为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传播人,把凯恩斯主义移植到了美国。他不但继承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而且把这种学说理论通俗化,还做了一些补充发展,后来成为美国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权威人士之一。

  萨缪尔森毕业后在哈佛大学继续攻读学业。在他的导师指引下,萨缪尔森26岁那年取得博士学位。其博士学位论文《经济理论操作的重要性》获哈佛大学威尔斯奖,正是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经济分析基础》为萨缪尔森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1958年,他与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一书,为经济学界新诞生的经济计量学做出了贡献。

  保罗·萨缪尔森成就之二:帮助在经济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方案”

  萨缪尔森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重新阅读了从威廉·配弟亚当·斯密,从李嘉图马歇尔瓦尔拉斯以及帕累托庇古凯恩斯等人的著作,得以纵观整个经济思想史,并以新的眼光看待凯恩斯主义。当时社会上对凯恩斯理论中的“投资乘数论”及“就业乘数论”颇为注意,萨缪尔森认为,凯恩斯主义是从1929 年4月的美国华尔街股票暴跌开始到1933年基本停止这一遍及资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凯恩斯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很有价值。因此,他决定从当时社会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投资与就业问题入手,来研究凯恩斯主义

  1961年1月,肯尼迪就任总统时所发表的第一个国情咨文中就悲观地宣布:“目前的经济状况是令人不安的。我们是在经历7个月的衰退、3年半的萧条、7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低、9年的农业收入下降之后就任的”。

  1953年,当《经济学》第三版发行时,萨缪尔森来到美国预算局,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

  肯尼迪是美国第一位旗帜鲜明地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总统。肯尼迪采纳了萨缪尔森的建议,实行了著名的“肯尼迪减税”政策,减税增加了消费支出,扩大了总需求,并增加了经济的生产和就业。实际上当肯尼迪提出的减税最终在1964年实施时,它促成了一个经济高增长的时期。萨缪尔森也成为白宫中不可缺少的高参。

  保罗·萨缪尔森成就之三:影响了数代人的巨著《经济学》

  1948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巨著《经济学》。这本书一出版即告脱销。许多国家的出版商不惜重金抢购它的出版权,不久即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

  有的经济学家在评论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影响时指出,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人们进入大学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了萨谬尔森,读的是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而当进入高层次经济理论研究之时,人们还是离不开萨谬尔森,这时萨谬尔森的《经济分析的基础》成了经济理论研究的指导;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领域,诸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人们总是能从萨谬尔森的有关著作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保罗·萨缪尔森与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曾在年轻时代感慨经济学家无法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在那之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未设立。1968年,诺贝尔奖设立了经济学奖,萨缪尔森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

  1959~1960年,萨缪尔森被任命为美国总统事务委员会调查咨询小组的顾问。1960年,他被美国总统肯尼迪任命为总统调查咨询顾问和美国国家计划局经济顾问。1958年,他与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一书,为经济学界新诞生的经济计量学做出了贡献。

  1961年是萨缪尔森学术生涯中的重要一年。他再次出任美国财政部经济顾问。同时,他在《经济学》第五版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称之为“新古典综合学派”,并在1961年的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对其理论的核心部分、理论体系及其研究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他的此番解释,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人们一致推选他做该年度学会的会长。

  1962年,萨缪尔森被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名誉法学博士。1965年,又被任命为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咨询委员会顾问,并出任美国国际经济学会会长。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较快。在肯尼迪·约翰逊出任美国总统的8年中,美国没有爆发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被他的追随者吹捧为“战后繁荣主义”,作为总统首席经济顾问的萨缪尔森便成了美国凯恩斯主义的代名词,美国经济生活中的成就也被视为是“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功绩。

  1966年,萨缪尔森在接受印第安那大学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的同时,出版了《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967年,密执安州大学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 1970年,克莱尔门特·雷特·丢特学校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伊利诺斯州的伊文斯威林大学授予他荣誉奖章。1971年,他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的爱因斯坦奖。

  1970年,《经济分析基础》的水准得到三度肯定,他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的主要著作

  保罗·萨缪尔森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其博士学位论文为《经济理论操作的重要性》,这部论文获得了哈佛大学威尔斯奖。为保罗·萨缪尔森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分析基础》正是在此论文基础上写成的。

  《经济分析基础》包括两篇共12章及两个数学附录。全书的目的正如他在第一章导论中指出的:“各种不同理论的主要特征之间的相似性的存在,意味着一般理论——它是各种特殊理论的基础,并且将各种特殊理论的主要特征统一起来——的存在。这种通过抽象而一般化的基本原理,早在30多年前就由著名的美国数学家穆尔证明了。本书的目的就在于详细论述这种一般化的基本原理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的意义。”

  《经济分析基础》以数学为工具,使各种理论和方法获得基本统一的表述,并以此总结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成就。这本书把最大化原理和均衡原理结合在一起。使新古典经济学的主体内容有了经典的数学表述形式。这正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 

  萨缪尔森的巨著《经济学》流传颇广,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等多种文字,据报道销售量已达1000多万册,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现在,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将《经济学》作为专业教科书。

  该书对经济学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技术经济学都有专门的论述,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看到他从宏观经济学到微观经济学,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思想史到经济制度都比前人有新的创见。这部著作在内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谓匠心独具,他在每一章的开头加上历代名人的警句,言简意赅地概括全章的主题,使读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论书,而是在读一部有文学色彩的史书。这一巨著的出版,为普及、推广其理论创立了良好的条件。

  从历史角度看,里程碑式的经济学教科书在几十年内长盛不衰的情况并不鲜见。1776年经济学之父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之来,西方经济学界已经产生了三部公认的里程碑之作。第一部是1848年首版问世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该书多次重版,成为19世纪后半叶英语世界中必读的经济学教科书。第二部是1890年首版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该书一直被奉为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直到1948年才出现第三部“集大成”之作,即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1958年,萨缪尔森与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一书,为经济学界新诞生的经济计量学做出了贡献。这部书成功地把价格理论、线性规划和增长理论结合起来。

  1966-1986年连续出版的5卷本《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收入388篇论文)堪称现代经济学范式之非凡作品。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4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4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保罗·萨缪尔森"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60.191.113.* 在 2008年11月18日 17:33 发表

very good!

回复评论
210.21.227.* 在 2009年5月19日 13:04 发表

虽然他进入经济学的领域纯属偶然,但结果证明,经济学这一行如天造地设般适合他,仿佛是历代经商先祖的基因找到了命定的归宿。 -好!

回复评论
116.55.204.* 在 2009年6月8日 18:55 发表

集大成者

回复评论
59.38.32.* 在 2009年12月14日 06:39 发表

今闻其逝世的消息,甚是痛惜!一路走好~~~

回复评论
58.248.180.* 在 2009年12月14日 10:54 发表

向伟大的萨缪尔森致敬!

回复评论
119.96.79.* 在 2009年12月14日 13:27 发表

向你表示敬意!请走好!

回复评论
202.101.116.* 在 2009年12月14日 15:35 发表

向大师致敬!

回复评论
220.189.242.* 在 2009年12月14日 16:08 发表

经济大师,敬爱的。

回复评论
221.218.199.* 在 2009年12月14日 16:58 发表

我是学中文的,但大师就是大师~~~走好 对于经济学的巨人我们应该仰视

回复评论
Zcyshi911de (Talk | 贡献) 在 2009年12月14日 18:59 发表

我买了他的《经济学》虽然没看完但是的确很有帮助!在此感谢大师!希望大师一路走好!

回复评论
113.96.192.* 在 2009年12月14日 20:37 发表

要好好学习他的经济理论

回复评论
60.212.182.* 在 2009年12月14日 21:30 发表

差距

回复评论
183.66.135.* 在 2009年12月15日 09:04 发表

贡献永存!!!!!!

回复评论
123.122.96.* 在 2009年12月15日 15:57 发表

一路走好!

回复评论
222.72.133.* 在 2009年12月15日 16:33 发表

晕倒,估计你才有毛病,看看别人回复的日期!!!!~~!O(∩_∩)O~。

回复评论
219.217.137.* 在 2009年12月15日 17:46 发表

555 悲痛啊

回复评论
211.69.161.* 在 2009年12月16日 10:33 发表

大师一路走好……

回复评论
118.113.240.* 在 2009年12月16日 20:30 发表

向大师致敬!一路走好!!!

回复评论
122.246.40.* 在 2009年12月16日 21:48 发表

发帖测试

回复评论
219.132.152.* 在 2009年12月17日 09:05 发表

向大师致敬,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信下一位通才会在诞生在华夏大地上。

回复评论
222.74.200.* 在 2009年12月17日 16:45 发表

致敬,经济时代的伟大推动者。

回复评论
59.61.241.* 在 2009年12月18日 16:18 发表

经济学的理论,不管对个人还是对企业经营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向大师致敬。

回复评论
125.64.64.* 在 2009年12月19日 15:23 发表

一代大师走了!

回复评论
59.173.166.* 在 2009年12月20日 20:29 发表

打算往经济学方面发展,有时间去买本《经济学》看下! 您老走好!

回复评论
60.172.163.* 在 2009年12月24日 16:16 发表

默哀

回复评论
60.209.39.* 在 2009年12月28日 20:49 发表

默哀 神人 感谢 可惜上大学的时候没好好学

回复评论
218.66.13.* 在 2009年12月31日 13:27 发表

江山代有人才出

回复评论
220.173.81.* 在 2010年1月2日 12:31 发表

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伟大经济学家,向你致敬,突闻他已逝的消息还是相当震惊和惋惜的,大师一路走好!

回复评论
222.69.92.* 在 2010年1月4日 12:39 发表

默哀

回复评论
117.42.34.* 在 2010年1月5日 22:45 发表

历史又带走了一位伟人 给我们留下了传承的责任

回复评论
东东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1月9日 17:10 发表

大师走了。

回复评论
125.36.228.* 在 2010年1月25日 21:29 发表

读了经济学,其中也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人无完人吗

回复评论
220.191.34.* 在 2010年2月20日 14:26 发表

219.132.152.* 在 2009年12月17日 09:05 发表

向大师致敬,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信下一位通才会在诞生在华夏大地上。

华夏大地,哥哥我笑而不语。。

回复评论
Zasd521 (Talk | 贡献) 在 2010年4月5日 10:29 发表

向大师致敬

回复评论
222.178.10.* 在 2010年12月13日 23:43 发表

读了几遍爱不释手,痛闻大师离去

回复评论
221.232.150.* 在 2010年12月14日 19:18 发表

我也想成为这样的大师,但我更想能像大卫. 李嘉图,梅纳德.凯恩斯那样能够作为一个开拓者,而活着。

回复评论
124.238.170.* 在 2010年12月15日 13:12 发表

《微观经济学》经典的教科书,现在偶尔还翻翻,惊闻大师仙去,心中无比沉重。但是他的精神不死,只要我们学会他的知识。

回复评论
121.14.162.* 在 2011年4月14日 22:01 发表

雷人…“萨缪尔森出生于经济学世家,他的侄子是…”搞笑啊

回复评论
Yixi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5月26日 09:25 发表

121.14.162.* 在 2011年4月14日 22:01 发表

雷人…“萨缪尔森出生于经济学世家,他的侄子是…”搞笑啊

添加了参考文献,您可进行对比,希望对您有有帮助!

回复评论
115.49.228.* 在 2012年1月21日 19:14 发表

Yixi (Talk | 贡献) 在 2011年5月26日 09:25 发表

添加了参考文献,您可进行对比,希望对您有有帮助!

确实,是他侄子出身于经济学世家

回复评论
14.18.205.* 在 2014年5月25日 00:23 发表

220.191.34.* 在 2010年2月20日 14:26 发表

华夏大地,哥哥我笑而不语。。

我也学了四年的经济学,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所开设的经济学教程,弟弟我也是笑而不语。试问:中国大陆所有高校,作为经济学教程的教科书,是否能够拿得出一本比得上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回复评论
天河之翼 (Talk | 贡献) 在 2016年6月21日 14:40 发表

我想萨缪尔森的思想也有局限性,应该写上去。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