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适应负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适应负荷(Allosatic Load)

目录

什么是适应负荷

  适应负荷(Allosatic Load)又称“应变稳态负荷”“非稳态负荷”“非稳态载荷”“稳态应变负荷”,指面对长期压力时身体所承受的累积损耗。[1]它还可以作为生理健康的指标,适应负荷指数越低表明身体越健康。

  简单来说,适应负荷指的是生活事件和环境压力对身体造成的“磨损”。当发生超出个人应对能力的事件时,可能会出现适应负荷过高的情况[1]

  适应负荷是由神经内分泌学家布鲁斯·麦克尤恩(Bruce McEwen)和心理学家艾略特·斯特勒(Eliot Stellar)于1993年提出的。

  面对压力时,身体会以各种方式应对威胁。变构指的是身体的生理系统如何改变以适应环境的需求。这种适应能力对于生存来说至关重要。

  尽管压力产生的身体反应起到了保护身体的作用从短期来看从长远来看,它们会产生严重而持久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对疾病的脆弱性增加[1]

适应负荷的等级[2]

  压力对生理产生的是多系统连锁的影响, 因此适应负荷是多系统复合的指标。适应负荷涉及三级生理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皮质醇、脱氢表雄酮(DHEA-S)、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免疫系统分泌的细胞介素;

  二级指标包括新陈代谢系统指标、心血管系统指标、免疫系统的亚临床指标, 副交感神经系统以及人体测量学指标;

  最终适应超负荷产生的健康疾病为三级指标。

  适应负荷不断累积产生的超负荷会导致疾病, 研究显示不仅每个生理系统的极端改变会产生疾病, 综合生理指标(适应负荷)的中度提升也会带来疾病, 虽然此时各生理指标可能都没有达到临床干预阈限水平。高适应负荷与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关节炎有关, 导致更高的10年全因死亡率, 即10年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并且导致抑郁。

  

  适应负荷包含多系统及大量指标, 但各系统之间是连锁反应,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适应负荷的评估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指标。适应负荷分数一般都包含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的指标, 既包含一级指标也包含二级指标。不同的研究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生理指标。

  适应负荷分数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高风险”四分位法。四分位法的计算中, 如果系统和指标较少, 就将处于高风险四分位(HDL、DHEA-S及副交感神经系统指标下四分位为高风险, 其他指标均为上四分位为高风险)的生理指标记为分值1, 否则记为0, 再将各生理指标的分值相加合成总适应负荷分数。如果系统和指标较多, 就需要将各生理指标按四分位法计分, 并分别计算各生理系统分数, 如果系统中超过半数的指标位于高风险四分位, 则整个系统的分值记为1, 再将不同系统的得分相加计算总分。

  不同年龄段个体的适应负荷评估略有差异。婴儿期的压力研究一般不包含多系统的复合指标, 而是主要考虑早期生活经验对中枢神经系统(CNS)、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独特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评估包括海马、杏仁核、前额叶; 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指标一般是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SA) 。

  除中枢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反映HPA轴变化的皮质醇水平也常被用在婴儿期的研究中。儿童期的适应负荷研究包含多系统, 应用较多的是心血管(血压、心率)和新陈代谢系统指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葡萄糖) , 神经系统指标, 即与压力反应模式密切相关的海马、前额叶皮层、杏仁核, 内分泌系统指标, 如皮质醇; 及免疫系统指标, 如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

  成年期个体各生理系统发展的比较成熟, 因此可以应用所有系统指标计算适应负荷分数。由于生理的差别, 不同年龄阶段的适应负荷指标有所区别, 从儿童期开始就可以应用复合指标来评估适应负荷。

适应负荷过高的迹象

  布鲁斯·麦克尤恩指出,压力是主观的,但许多产生压力并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事情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然而,这些日常的麻烦产生了压力,这种压力具有累积和持久的后果。 适应负荷的迹象分为10个标志,其中包括主要介质和次要结果[3]

  主要因素包括[3]

  • 硫酸脱氢表雄酮:肾上腺功能的指标
  • 皮质醇:一种应激激素,作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性的测量指标
  •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提供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信息的激素

  次要因素包括[3]

  • 收缩压和舒张压:提供心血管活动信息的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 腰臀比:提供有关新陈代谢和脂肪组织沉积的长期水平的信息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表示对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保护
  • 糖化血红蛋白:对近期血糖的测量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些指标“在适应负荷的计算中有不同的功能目的,作为对身体压力负担的测量。[3]

适应负荷过高的类型

  布鲁斯·麦克尤恩认为有几种不同类型的适应负荷[4],包括:

  • 适应负频繁的过高:这种类型的适应负荷是指频繁、重复地暴露于压力下。
  • 经历压力后未能停止异变活动:这种类型的适应负荷发生在一个人经历压力,但没有经历足够的松弛反应一旦事件过去,让身体长时间处于持续的高压力状态。
  • 不充分的异态反应导致其他系统在压力后保持升高:当一种压力反应不足时,其他反应可能需要过度补偿来帮助维持平衡。
  • 行为因素:一些因素与较高的适应负荷有关,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如危险的健康相关行为社会经济地位。有害健康的行为也会增加适应负荷。这些行为包括缺乏锻炼,饮酒,睡眠不好、吸烟和饮食[5]
  • 遗传因素:遗传也起了一些作用,因为一些人往往对压力有更高的反应性。这意味着环境应激源,可能比压力反应性较低的人更有可能导致适应负荷增加[6]

适应负荷过高的影响

  适应负荷会对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 心血管病:适应负荷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包括高血压和动脉硬化[7]
  • 糖尿病:适应负荷也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往往有较高的适应负荷。患有这种疾病的人也更有可能暴露在更高的生活压力下,并在压力相关的过程中出现更多的中断[8]
  • 癌症:一项研究发现,患有乳腺癌的女性更有可能具有更高的适应负荷和更高的皮质醇水平[9]
  • 精神健康影响:反复的压力也会影响大脑的某些区域,比如大脑皮层海马,它在记忆和身体如何应对压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较高的适应负荷也与焦虑和情绪障碍(包括抑郁症)的风险增加有关[10]
  • 创伤后应激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早期的经历,如忽视、虐待和创伤,在产生更高的适应负荷方面发挥了作用。研究发现,儿童期的创伤与成年期的适应负荷增加和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增加有关创伤后应激障碍[11]

  研究发现适应负荷的增加也是少数民族社区健康差异的原因[12]

降低适应负荷的技巧

  提高你管理压力的能力,这有助于减少适应负荷。如果感到特别沉重或不堪重负,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 改变你对情况的理解

  如果你将一件事视为威胁,你的身体更有可能产生压力反应,迫使你的身体适应,从而增加你的适应负荷。虽然你不能总是控制这一点,但有时你可以重新定义你对事件的看法,以减轻压力。例如,如果你因为以下原因而感到紧张公开演讲,让自己习惯这种体验可以让压力小一些。

  • 参加有规律的体育活动

  锻炼对健康有广泛的好处,包括增强你应对压力的能力。虽然定期锻炼不会消除压力,但它可能会让你更容易管理压力。

  • 利用有效的放松技巧

  当身体在紧张事件后没有充分恢复时,适应负荷更大。采用一些放松策略比如深呼吸、瑜珈、沉思,以及渐进肌肉放松,可以在压力发生时帮助你管理压力。一旦眼前的威胁过去,它还可以帮助你诱导放松反应[13]

  • 建立相互支持的健康关系

  社会支持和亲密关系可以缓冲压力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14]。一项研究发现,有较高水平的配偶支持会降低适应负荷[15]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McEwen, B. S., & Stellar, E .Stress and the individual: Mechanisms leading to disease.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93,153( 18), 2093-2101
  2. 杨洋, 孙铃, 张红川, 黄四林, 朱晓. 适应负荷: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的生理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 2018,26(8), 1475-1487
  3. 3.0 3.1 3.2 3.3 Rodriquez EJ, Kim EN, Sumner AE, Nápoles AM, Pérez-Stable EJ. Allostatic load: Importance, markers, and score determination in minority and disparity populations. J Urban Health. 2019;96(Suppl 1):3-11
  4. McEwen BS. Stress, adaptation, and disease: allostasis and allostatic load.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998;840(1):33-44
  5. D’Alessio L, Korman GP, Sarudiansky M, et al. Reducing allostatic load i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isorders: physical activity and yoga practice as add-on therapies. Front Psychiatry. 2020;11:501
  6. Petrovic D, Pivin E, Ponte B, Dhayat N, Pruijm M, Ehret G, Ackermann D, Guessous I, Younes SE, Pechère-Bertschi A, Vogt B, Mohaupt M, Martin PY, Paccaud F, Burnier M, Bochud M, Stringhini S. Sociodemographic, behavioral and genetic determinants of allostatic load in a Swiss population-based study.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016;67:76-85
  7. Parker HW, Abreu AM, Sullivan MC, Vadiveloo MK. Allostatic load and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Prev Med. 2022;63(1):131-140
  8. Steptoe A, Hackett RA, Lazzarino AI, Bostock S, La Marca R, Carvalho LA, Hamer M. Disruption of multisystem responses to stress in type 2 diabetes: investigating the dynamics of allostatic load.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4;111(44):15693-15698
  9. Abercrombie HC, Giese-Davis J, Sephton S, Epel ES, Turner-Cobb JM, Spiegel D. Flattened cortisol rhythms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004;29(8):1082-1092
  10. Bey GS, Waring ME, Jesdale BM, Person SD. Gendered race modific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ic stress and depression among Black and White U.S. adults. Am J Orthopsychiatry. 2018;88(2):151-160
  11. Thayer Z, Barbosa-Leiker C, McDonell M, Nelson L, Buchwald D, Manson S. Early life trauma,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allostatic load in a sample of American Indian adults. Am J Hum Biol. 2017;29(3):10.1002/ajhb.22943
  12. Rodriquez EJ, Kim EN, Sumner AE, Nápoles AM, Pérez-Stable EJ. Allostatic Load: Importance, Markers, and Score Determination in Minority and Disparity Populations. J Urban Health. 2019 Mar;96(Suppl 1):3-11
  13. Healthy ways to handle life's stressors.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19-11-1
  14. Wang X, Cai L, Qian J, Peng J. Social support moderates stress effects on depression. Int J Ment Health Syst. 2014;8(1):41
  15. Brooks KP, Gruenewald T, Karlamangla A, Hu P, Koretz B, Seeman TE.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allostatic load in the MIDUS study. Health Psychol. 2014;33(11):1373-138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适应负荷"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