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资金体外循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资金体外循环[1]

  资金体外循环是指资金脱离银行控制,在国家货币信贷管理总渠道之外进行的循环周转。当社会资金总量一定时,“体外循环”的资金越多,银行可用的信贷资金就越少;反之,银行可用的信贷资金就越多。

资金体外循环的必然性[2]

  第一,如果延续当前紧的货币信贷,则首先被挤出的是实体经济新增融资需求。这一点从当前的两大金融现象中已经可以看出:一是非国有部门贷款难,体现实体经济交易活跃度的票据融资持续负增长或低增长,而中长期贷款仍然保持高位。二是民间融资再度活跃,利率上升较快,进而吸引更多资金放弃负利率状态下的所谓安全收益,进而进人银行体系外的金融市场数据显示,2011年4月银行体系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显然,这部分资金并非凭空消失,而是活跃于高收益的直接投融资领域。

  第二,如果对政策进行修正,则对货币总量过大的担忧会导致货币信贷仍然向资产领域集聚,对实体经济融资将无实际助益:显然,一种直观思考是,如果是紧缩造成了资金体外循环或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难,那么为什么不能放松呢?值得指出,放松将是灾难性的。这是因为,银行面对100万亿元的总资产,维持资产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是其确保资产质量的唯一选择。这是2009年以来与2003-2007年的根本差异。

  2003-2007年,在融资结构主要偏重实体经济部门第一还款来源(主营业务收益)的背景下,银行业更加关注客户收入潜力,放松或许意味着更多优质客户可以获得融资。但是,2009年至今,在主要依赖抵押品价值的中长期贷款上升较快的背景下,维持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就变成了维持资产价格上涨,而毫无疑问,信贷进一步向资产领域集中就意味着资产价格的持续攀升,而我们也就不能指望放松有利于实体经济部门筹资。于是,实体经济部门所需资金的体外循环亦成为必然。

资金体外循环的微观效应[3]

  在市场经济国家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经营者,社会闲散资金的筹集与分配采取直接融资的方式还是采取间接融资的方式,对微观经济活动没有实质性区别、在我国,由于银行的信贷资金供给仍然是吃“ 大锅饭” ,社会闲散资金由银行筹集与分配变为直接融金,资金的性质以及对企业的约束硬度等方面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首先,“体外循环”使企业所获得的信贷资金由国有资金变成了私有资金。我国的银行是国家所有制。这种国有制的银行象一座制造国有资金的工厂,尽管居民的闲散资金为私人所有,但这种货币资金一旦存入银行,由银行贷给企业,它就发生了质变,由私有资金变成了国有资金。资金“体外循环”后,居民的私有资金不再发生上述变化,它直接以私有的性质谁入企业。当这些资金以入股的方式进入企业时,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就会发生相应变化,在潦来单一的国家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加入了部分私有成份。

  其次,“体外循环”使企业的预算约束硬度发生变化。在“体内循环”的情况下,银行的贷款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是赠品,许多贷款本来就是作为救济金发放的,因此,企业借了以后可以拖着不还,直到最后冲帐了事,冲帐之后还要借。企业向职工融资特别是向社会居民融资,大大加强了信贷资金对企业的预算约束硬度。

  “体外循环”对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效益也会发生较大影响。这种影响取决于直接融资是采用行政手段还是采用经济手段。如果采用行政手段,则“体内循环”转向“体外循环”会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益下降。因为强制性集资使许多“长线”的投资项目得以上马,使许多长期亏损的企业能继续维持相反,那些高效企业的资金使用却因“体外循环”而减少。如果是用经济手段集资,即主要通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息率来吸引资金,则“ 体外循环“会使资金自动地由低效企业流向高效企业,避免因奉命贷款、人情贷款所造成的损失,从而比“体内循环”更有利于资金的合理使用。不过,由于目前价格体系不合理,某些瓶颈部门已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价低利小,不利于吸引资金另一些部门潜在的生产能力已经过剩,但价高利大,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这就使产业结构进一步恶化,从长期来看,并不利于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价格体系严重扭曲,加上强制性集资居多,资金的“ 体外循环”在总体上并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我国资金体外循环的原因[4]

  1.货币资金体外循环的直接原因:负利率的存在,部分居民寻求正收益率的资产结构调整

  根据费雪方程式得知,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我国的存款利率长期偏低且保持不变, CPI指数自2003 年底起不断攀升,导致实际利率越来越低,井演变为负数,这使得本来就低的居民储蓄存款收益率越来越低。以一年期法定利率为例,居民实际存款利率在2003年11月份开始变为负数(-1.02%) ,此后负利率一直扩大到200年7月份的-3.32%。

  在市场经济发展及市场经济理念的双重影响下,也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居民投资渠道的拓宽,居民越来越关注风险一收益指导下的资产结构调整。在名义利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使得居民储蓄存款收益率变为负数,也就是说把钱存进银行等于是一笔亏本买卖。部分居民,尤其是市场经济发达的东部省区部分居民为了追求更高收益率、或者说寻求正收益率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将已有储蓄存款或者新增收入转变为非银行的金融资产收益形式。但是,由于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进行基金债券、股票等证券资产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收益有限,从而导致居民及企业寻求非正式的金融资产投资。可以说,这是体外循环资金的供给力量。

  2.货币资金悻外循环的重要原因:我国中小企业通过正规渠道融资困难

  企业自筹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其他资金。企业自有资金中,除了来自企业利润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信贷。企业主要是向银行进行贷款,但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却非常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金融体制不造应,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上收贷款权限,大规模撤消基层网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能力有限,国家金融资源分布与中小企业空间布局不相适应。

  其二,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很高,再加上32.3% 因不能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总拒贷率高达56.1% 。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发展滞后,难以满足企业需要。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又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很多担保机构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未与协作银行形成共担机制。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作用和担保机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

  其三,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不强,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中小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关联交易复杂,资信度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比较低;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加之为其提供担保的专门机构少,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而不愿意放款。200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32.11% ,比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7个百分点,贷款质量差影响了商业银行贷款的积极性。既然正规的银行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自然会寻求非银行的融资方式。同时民间信贷的门槛相对于银行来说较低,可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企业以高利率为诱饵进行非正规直接融资也可以较快地获得自己所需资金。这也是体外循环资金的主要需求力量。

  3.货币资金体外循环的制度原因

  虽然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但是在经济生活的很多方面还留有计划经济的痕迹。首先,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作为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价格的利率的决定和形成应该由市场来决定,但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利率决定和形成还是由官方决定,并且在短期内还无法改变,利率的浮动权也主要由国家控制,而作为金融市场主要参与者的商业银行,对利率浮动的权力较小,这就造成了官方利率大大偏离实际利率。其次,在计划经济下,我国的国有企业和银行就好比是一人的左右口袋,关系非常密切。目前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生活中仍有很大的比重。在现行银行体系中,不管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其它股份制银行,银行的主要所有者仍然是国家。由于这种历史的关系,现在的国有企业和银行的关系较好,客观上造成银行和民营中小企业关系一般,中小企业贷款较难。

资金体外循环的影响

  资金体外循坏是金融领域的不正常现象,它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当代商品经济是信用经济,并且以银行信用为主,在资金借贷和货币流通方面表现为以银行信用为中心。资金体外循坏导致现金流通大量代替和排挤了非现金流通,软化了银行,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消除我国资金体外循环的对策措施[4]

  1.提高法定存贷款利率并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提高法定存贷款利率可以修正目前货币资金价格过于低廉的水平,缩小和改变目前的负利率状况,提高居民储蓄存款收益,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储蓄资金回流到银行体系。提高利率一方面将通过储蓄存款回流削弱货币资金体外循环的供给力量,另一方面将通过提高资金使用价格减少企业投资需求和投资收益预期,从而削弱货币资金体外循环的需求力量。提高法定利率对目前低迷的证券市场是利空,但是,加息的同时有部分行政性调控紧缩政策退出,加强结构调整中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从而也分化资金体外循环中的需求力量。

  当然,解决货币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不能简单靠提高利率水平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法定存、贷款利率水平并不代表市场上的实际利率水平,银行、企业对利率敏感性也明显不如典型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减少货币资金的体外循环问题,更需要借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虽然我国的利率管制已经有相当程度的放松,但离利率真正市场化差距还很大,因此,给银行存贷款利率松绑非常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解决货币体外循环问题。

  2.积极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

  在现在的金融制度下,民间金融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灵活有效的新的制度安排。它对提高正规金融机构的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当正确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充分发挥其对银行借贷的补充作用,将其从"地下"引上正规的发展道路。张曙光认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顺势承认民间金融的合法性。但是也要区别对待,做到引导与堵疏结合,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对于互助性的民间借贷,应当承认其在经济体系中的合理性,确立其合法地位,井制定出公平的市场准人和退出机制;对以高利贷为主业或帮助犯罪分子洗黑钱地下钱庄,应对其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尽快出台《民间借贷管理条例》,有部门也提出,要在切实发挥好银行机构信贷主渠道的前提下,尽快确定民间借贷管理的主管部门,对其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民间借贷如此盛行,民间资本如此雄厚,如果可以将这笔资金用来建立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那么既可以解决货币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3.促进资本市场的平衡发展,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解决货币资金体外循环问题还需要资本市场的平衡发展。虽然政府不宜操纵股市涨跌,但这决不意味着国家应对资本市场的发展置之不理,特别是当其发展与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明显不符时。当前,我国最大的一块资金是银行资金,但考虑到金融风险,过去一直禁止银行资金人市,使得证券市场长期低迷。因此,政府应当适度干预,使股市真正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以股市的繁荣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体外循环资金的需求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体外循环资金入市。

  4.抑制通货膨胀

  抑制物价上涨既有助于改善负的实际存款利率,也有助于降低对居民通货膨胀的预期,从而有利于储蓄存款体内循环的稳定。抑制通胀同时也有利于抑制目前部分受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冲动。2004年4月份发改委针对地方的价格控制两条线是以行政性手段推行价格政策,政府直接抑制价格上涨幅度和节奏。但是,在本轮结构性过热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抑制通胀根本的途径在于抑制对部分行业的过度投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降低能掘和原材料需求价格,抑制货币资金的体外循环。

  5.加强金融监管

  加强对货币资金体外循环的金融监管主要是加强对非法融资活动的打击。目前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如何打击,而是打击力度不够、法规不够完善。从目前的非法融资活动看,欺骗的方式千变万化,手段更隐蔽,跨地区的欺骗活动所占比率较高。

  在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对于非法融资的惩处并不十分清晰,或者力度有限。这可以说是当前中国的金融法规所面临的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金融业的生态环境。就目前的法律法规而言,银行监管机构只能针对非法的银行业务进行监管。但事实上,很多从事非法融资的机构并不是银行业机构,从事的也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活动。对于这一类活动,银行监管机构能够加强监管的余地有限。除了银行监管部门之外,还必须要动员其他部门的力量、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力量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的力量,来共同打击非法融资。

参考文献

  1. 罗爱民,董瑞祥,赵敏一.论资金“体外循环”及其对策[J].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89(6)
  2. 陆磊.资金体外循环与银行业扩张的不可持续性[J].金融观察,2011(5)
  3. 钟朋荣.货币与资金“ 体外循环” 的效应[J].经济研究,1989(10)
  4. 4.0 4.1 邱新国,陈源援.我国货币资金体外循环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y桑,Lin,刘维燎.

评论(共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资金体外循环"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15.151.137.* 在 2019年1月31日 00:36 发表

资金体外循坏是金融领域的不正常现象,它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


可以打的慢一点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