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杠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价格杠杆(lever of price; price leverage; price lever)
目录 |
价格杠杆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政策和措施促使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来引导和控制国民经济运行的手段。
价格杠杆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一系列的比价差价。
调节和控制社会经济活动的杠杆很多,而价格杠杆、税收杠杆和信贷杠杆是最为重要的三大杠杆,其中价格杠杆更居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价格杠杆是影响力最强的经济杠杆,只要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价格的存在。价格杠杆的正确运动,是其它经济杠杆得以有效的前提,其它经济杠杆的运动,会受到价格杠杆的制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社会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经济杠杆,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其调节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表现在对生产的调节。价格杠杆能有效地刺激生产或抑制生产,调整生产结构。通过价格准确地计算和反映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通过价格杠杆,调整社会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2、表现在对流通的调节。价格杠杆调节商品流通,主要是通过商品差价和比价变动造成经营商品流通的经济主体的实际收入的变化,从而引导企业改变商品流向和调整交换的规模和结构。
3、表现在对分配的调节。价格是影响分配最直接的因素,它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具有分配的功能。它可以调节社会集团、各地之间的收益分配,同时也调节着积累与消费的重大比例关系,影响国家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
4、表现在对消费的调节。价格杠杆对消费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价格水平的高低,影响社会的消费量,影响消费总水平;二是不同商品之间的比价,影响社会的消费结构。
价格杠杆与工资杠杆的关系[1]
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开始逐步由直接干预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间接管理为主就是运用经济下段进行调节和控制,其小协调好价格与工资的关系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提高工资可以不推动价格上涨或者不大幅度推动价格上涨,但工资提高不当也有可能推动价格上涨或者推动价格火幅度上涨。价格上涨后使消费者增加支出,于是消费者又要增加工资。实践证甽,如果二者的关系处理的不好,价格和工资二者都可能成为工资一价格循环上升的起点,因此价格与工资也就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 (一)工资水平的提高对价格的影响
工资水平的提高对价格的影响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1.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人于工资水平的增长幅度,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工资含量下降,物质消耗不变,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如果积累率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工资水平的提高价格水平不仅可以不提高,而且可以下降。
2.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同幅度提高,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工资含量不变,物质消耗不变,单位成本不变。如果积累率不变,价格水平可以保持稳定。
3.工资水平的提高幅度大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工资含量增加,单位产品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水平是否上升有两种可能:积累率不变价格水平上升;价格水平稳定,降低积累率。
- (二)价格变动对工资的影响
作为职工主要收入来源的货币工资,其实际收入水平总是同一定的价格水平相联系。价格水平变了,会对实际工资有影响。我们通常讲的价格变动对工资的影响主要是指与职工生活费支出关系密切的商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标准的变动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因为职工拿到货币工资以后,最终要购头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实际工资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价格上升幅度低于货币工资上升幅度,实际工资上升,生活水平提高。例如,1984年同1978年相比,北京市职工生活费价格指数上升14.3%,同期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增加了73.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工资增加了51.5%。
2.价格与货币工资同幅度上升,实际工资不变,生活水平相对稳定。
3.价格上升幅度大于工资上升幅度,实际工资下降,生活水平下降。
对于上述情况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在叭工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同,价格水平的变化对职工生活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目前我们观察和协调价格变动对工资的影响是就职工总体和价格总水平而言的,很多更为细致的问题还有赖于工资结构和价格结构的不断协调。
- ↑ 赵改书.价格学.北京出版社,1990年0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