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银行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草根银行(bank of grass-roots)
目录 |
草根银行是由草根和银行两个词构成的前偏后正词组,有草根性银行、草根型银行之意。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一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
草根银行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蓬勃发展的产物,与传统的国有银行、集体银行相对并行的私人性质的股份制银行,现时代新出现的金融机构,一般规模较小,是原国有银行的补充,是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经银监会批准或者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允许的、在城市或农村地区开展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服务机构,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挂牌营业、守法经营的民间金融企业,这些机构往往定位为穷人银行,即为小客户提供微额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服务的范围主要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农业,服务对象是农民。因此草根银行也称为“农民的银行”、“百姓的银行”、“大众的银行”,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就是“ 草根银行 ”。
国情催生“草根银行”
尽管还缺乏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两大主管部门的公开肯定,但民营银行的破壳而出似乎已不再遥远。在昨天举行的民营银行成立方案专家论证会上,多位央行专家位列其中,而首批5家即将向银监会提请准入的民营银行中,4家都将开门营业的时间锁定在2004年。
“我们已经完成了金融制度创新的任务,并为之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研讨会上民营银行研究的领军人、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徐滇庆的开场白意味深长。随后,5家计划申报准入的试点银行——沈阳瑞丰银行、广东南华银行、深圳民华银行、江阴商业银行和西安长城银行开始依次展示其各自的试点报告,接受中国60位顶级专家的评估。而聆听报告的专家中,有4位来自中国人民银行。
作为自发生成的“草根银行”,5家试点银行都将自己定位为区域性社区银行,服务主体对象为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
负责制定该银行成立草案的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王振山向记者表示,“讨论会结束后,我们会很快向银监会正式递交准入申请。而只要监管部门开口子,可以说5家银行都有100%的准入机会,当前的关键是要完成审批制度的创立,但前提是必须有机构递交申请。”
中国首家草根银行诞生
2007年3月1日,中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挂牌开业。
惠民村镇银行注册资本200万元,四川南充市商业银行为最大股东,占有50%股权,其他股东包括四川明宇集团、四川海山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公司。目前该行由包括行长、客户经理在内的十余人组成,可谓中国最小的银行。
惠民村镇银行可从事的业务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等业务。其中贷款主要包括小额农户贷款、微小企业贷款、专业农户贷款三类,其中小额农户贷款最高贷款金额不超过2万元,贷款手续非常简单方便,只凭信用、无需担保即可获得;其余两类贷款最高金额不超过10万元,但需要信用和担保。
同日开业的还有四川仪陇惠民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由南充市商业银行组建,注册资本50万元。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出席惠民村镇银行开业典礼时强调,要规范推进试点,促进机制转换,严密防范风险,做好支农服务,把村镇银行办成为"三农"服务的农村社区性银行。
唐双宁指出,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作为首家挂牌开业的机构,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结出了第一粒果子,标志着一类崭新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地区正式诞生。这将对推动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组建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对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与服务体系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唐双宁表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成立必将会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带来新的竞争、新的活力、新的商机,产生“汤水效应”。好比一桶开水,加些盐,加些油,再加些青菜和海米,就成了美味的鲜汤。
针对过去农村基金会、储金会等教训,唐双宁要求,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要防止一哄而起。当地监管机构要切实加强试点工作的过程监管与控制,要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资本约束,把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办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村社区性银行。
同时,唐双宁提醒试点地区各级政府,在农村地区开展金融业务的运营成本高,经营风险大,收益周期长,经营利润率低,希望试点地区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努力营造公平的经营和竞争环境,促进其在竞争中成长。
四川银监局负责人表示,根据今后五年仪陇县GDP年均增幅(约14%),以及农村城镇化后原居民和社区企业贷款需求相对旺盛的状况,预测村镇银行开业后未来三年资产总额、存款、贷款增幅在15%以上。
(一)我国“草根银行”的萌芽(1988~1995年)
我国的”草根银行”萌芽于1988年6月。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由现任董事长的陈小军借了5万块钱和另外10个个体户凑钱,以10万元注册资金开办的银座金融服务社。成立之初的服务社设在台州市路桥区的一间临街小屋,仅有6名工作人员。1993年6月,泰隆城市信用社成立,当时仅有7名员工,注册资金为100万元。这两家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在性质上类似于我国历史上的“大钱庄”,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草根银行”。
(二)我国“草根银行”的发展(1995~2006年)
从1995起,“草根银行”在我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其标志就是银座金融服务社从“大钱庄”转变成真正的银行。2001年重组后,银座金融服务社把自己定位于微小企业的伙伴银行,改名为路桥银座城市信用社。2002年3月,台州市商业银行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政府股权仅为5%。截至2003年末,台州商行各项存款余额达83.85亿元,占该区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45%;贷款余额56.97亿元,占该区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46%,存贷款余额居全区金融单位之首。利润达到1.2亿元,总资产收益率达到1.6%,这在国际上也是屈指可数的。2003年12月,《金融时报》发表对我国最大50家商业银行,包括工、农、中、建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111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排名,台州市商业银行名列第43位。
而另一个奇迹的创造者泰隆城市信用社在12年后的今天,各项存款余额4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8.6亿元,其中95%的存款来自于微小企业,在贷款中91%也是面向微小企业,不良贷款率下降到0.88%。
目前,这两家草根银行的存贷款规模都占路桥总规模的60%以上。许多著名经济学家、专家学者曾到泰隆实地考察,认为泰隆为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是股份合作制金融企业的成功典范,有力地证明了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中小民营企业是相得益彰的天然伙伴。
除这两家银行外,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宽,新的“草根银行”也在相继筹建和成立,为农民融资和农村金融改革做出了贡献。如2006年1月江苏省内成立的第一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硕集富民合作社,2006年7月6日在河南省濮阳市成立的我国第一家由民政部门批准登记注册的“草根银行”濮阳市小额信贷互助合作社。
(三)“草根银行”在我国的新发展(2006年至今)
自从2006年12月我国银监会发布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之后,“草根银行”在我国的蓬勃发展。银监会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产业资本与民间资本均可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农村金融机构准入的放开。并选择了率先从中西部开始推行。这次改革将按照“先试点、后推开;先中西部、后内地;先努力解决服务空白问题、后解决竞争不充分问题”的原则和步骤,首批试点选择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省(区)的农村地区开展。
2007年3月1日,中国第一批新型金融机构——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和惠民贷款公司、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吉林磐石融丰村镇银行等草根银行应运而生,成为了我国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先行者。在吉林、甘肃等省区又相继出现了不少的乡村银行。如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和甘肃庆阳西峰瑞信村镇银行。由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董事长黄光伟及业内人士在改革中探索出的“三结合、三联动、三位一体”的“草根银行”运作新模式,也在实践中逐步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随着“草根银行”的相继出现,许多农业银行和信用社都积极着手自己新的改革试验,这无疑是农村金融改革的良好开端。
“草根银行”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贡献
“草根银行”为穷人提供微额贷款,让广大的贫困人群都能找到消除贫困的途径,免于贫困,是推动社会底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成功的支持创业脱贫而不是单靠政府救济扶贫的新方式,充分发挥了金融杠杆和金融制度创新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同时草根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创出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新的运作模式
成功的“草根银行”往往采用与有关部门联动的运作模式,即“企业+基地+农户+政府+村镇银行+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这一全新的运作链条,从而使其得到健康、稳健、持续的发展和壮大。
(二)为降低信贷风险闯出了新路
“草根银行”贴近客户,互助联保,既保证银行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又保证贷款的回收,降低了贷款风险,为防范、化解、分散信贷风险创出了一条新路。
(三)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缺
“草根银行”的产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催化剂。“草根银行”做了大银行家不屑做的生意,管控大银行管控不了的风险,创造大银行家创造不了的业绩,填补了金融服务的空白区域。
(四)抑制了地下金融的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地下金融活动一直是影响我国金融业正常发展的障碍,近年来的迹象表明,政府对地下钱庄的打击越来越严厉,但地下钱庄却越来越兴旺。而“草根银行”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地下金融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步伐。
金融业一直以来都是嫌贫爱富,但是几乎所有的金融企业都为不良贷款发愁,“草根银行”极低的不良贷款率(如台州商行2005年只有0.88%的不良贷款率)彻底颠覆了银行不与穷人打交道(即不能向农民和三无企业贷款)是因为穷人信誉不好的说法。证明了人格化的交易往往比严格的信贷审批程序和条件更有效力。因此也为银行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营销制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虽然我国的“草根银行”从萌芽到现在已发展了近20年的时间,从正式成为银行到现在也已有12年之久,其发展壮大和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作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一个尝试,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因此,我国“草根银行”的健康发展,既要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当地政府的坚强后盾,又要有自身的不断完善,才能不断壮大,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民脱贫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