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老龄化农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老龄化农业

  老龄化农业是指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老年人和小孩成为农村留守人口的主体,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成为务农主力军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差距。而这一根本问题不解决,将会对社会的粮食安全造成巨大的隐患。

老龄化农业产生原因

  为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免除农业税,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等,有力促进了粮食生产,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来之不易的“七连增”,并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然而,这一切并未能从根本上留住年轻农民外出的脚步,无法让他们种粮的心“踏实”下来。究其根本,种粮比较效益偏低依然是症结所在。一方面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特征,另一方面是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影响种粮农民收入增加。

  面对城市中更多的机会和绝对更好的收入,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把家里的农田留给老人耕种。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自己的孩子让老人在家里抚养,即使在城市里出生的农民工的子女也会因为父母打工劳累繁忙和户口问题被送回老家让老人抚养,就成了留守儿童。由于农村教育水平仍然有限,加之父母不在身边,祖辈又年老体迈无力教育,这些留守孩子常常上完初中就自愿辍学,等到十五六岁就随着父母亲友进城务工,老人依然留在家里。从正在城里打工的青壮年的思路看,大部分人在年老体衰之后选择或者不得不回到原籍养老,子女仍在城市读书工作,或者仅仅是打工。这样,农村人口的流动就总是年轻的流出,年老的流入,老龄化速度自然比城市要快的多。

老龄化农业的影响

  一、劳动年龄老化,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

  中国务农人口平均年龄在40至50岁,再过10年,将达到50至60岁。出现农民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传统农业日渐失去竞争力和吸引力。中国绝大部分农村仍然沿袭着传统耕作方式,虽然国家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农业税免了,粮价也高了,但人多地少,增收潜力十分有限,辛辛苦苦干上一年,还不如外出打工二三个月的收入。种田可以让农民温饱,但无法让农民致富。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并未从根本上留住农民外出打工的脚步,种粮农民老龄化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二、老年保障投入增多,农村经济发展投资减少

  中国农村已将逐步开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在给予农村老年人生活上的基木保障的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巨人的经济负担。由于老年保障项日越来越多,给国家和地方的财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虽然在经济上一定的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在社会开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过人的社会保障开支将肯定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庞大的开支分流了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影响了农村农业工业商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投资,甚至影响到农村的教育投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减少,发展速少夏放慢,从而使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减少。而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又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需求,这种恶性循环将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家庭规模缩小,赡养比重提高,农民个人负担加重,农业投入受到牵制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三口之家极为并遍。随着社会的进步,年轻人放弃生育的也逐步增多,家庭规模缩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未来的已婚年轻夫妇在抚养孩子的同时还需要赡养4到8个自家的老人,社会义务还未在计算之列。人口老龄化给农村劳动人口带来的巨人压力,不仅引起歧视老人的冲突,而且这种经济压力又将成为年轻人不愿生育的诱因,形成“人口老龄化--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的恶性循环,同时,也影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民生产投入,从而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四、人口老龄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

  老龄劳动力接受新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兴产业的适应能力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技术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进步加速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卜,劳动人口的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显不利。   

老龄化农业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农业人口老龄化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

  中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女性化趋势非常明显,农业劳动力整体素质出现结构性下降,加大了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难度。农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特别是对中青年农民的培训成为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电大成人教育学校、各职业学校等各类教育资源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齐心合力搞好培训。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有线电视等多种信息传播平台,注重依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各类行业协会组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技术指导、技术交流、科技示范和成果展示等,在农村生产经营实践中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乐于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他们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促进和带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实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为新型农民成才兴业保驾护航

  (1)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通过在土地流转技术支持、项目设立、资金投入、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为他们提供资金、场地、人员、项目申报等各种物质和精神的帮助,鼓励和支持他们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创办科技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区,领办、创办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类经济实体。依法保护农村实用人才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鼓励他们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含量。

  (2)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逐步推广面向农村实用人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断完善政府表彰与社会激励相结合的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奖励体系,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和爱护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氛围。鼓励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参政议政,为农村产业化的发展献计献策,为相关部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产业的健康、快速、有序地发展。

  (3)做好农业的招商引资和引智工作。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农业,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本地农业的跨跃式发展。逐步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投资农业,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突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中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农业人才的特长

  根据各地情况,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形式,使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稳步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并且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其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高效农业模式。在财政补贴、项目资金安排、贷款的各方面给以政策倾斜,增加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开展农业保险,稳定农业人才的收入,确保农业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使他们真正安居乐业,擎起农业发展的未来。

  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领导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既是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制度,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做好在党员实用人才比较集中的农业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把党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传达到广大群众当中并充分贯彻落实。

  农业实用人才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不断培养出大批多层次、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并在相应的政策保障下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搞活农村经济,保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促进国民经济协调有序发展。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老龄化农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