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农技推广是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的。它指的是通过试验,示范、培iJlf、技物结合及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预来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的过程,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着眼于技术本身,而不是农民,因而农民对推广活动的参与很少;二是推广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预,推广机构主要对上级负责。虽然这种状况正在改变,但未根本改观。由上可知,“农业推广”中的“推广是英文“Extension的意译,而不是推而广之”的简单省略,因而不能倒过来说“农业推广就是“推广农业”“而农技推广”则相反,可说成是“推广农技”。因此,严格说来,我国的农技推广不能称为推广”,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技术扩散(Diffusion)过程,即技术从密集处向稀疏处转移(Transfer)的过程,对技术扩散或转移而言,关键的是技术应用并获得预期效果,至于农民的心理状态及是否真正懂得并自觉运用技术,则是无关紧要的。[1]
农技推广的特点[1]
通过比较可看出,我国的农技推广充其量是农业推广的一个方面,它和农业推广或农村推广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内容的宽窄上,而且表现在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上。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经济体制不同,即使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也还没有完全独立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推广中还存在不同程度行政于预;推广体系是国家办的,因而主要对上级负责;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农民不大可能主动参与农业推广活动,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技术指导。另一方面是农业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不同,我国农业长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农产品短缺,因而政府要千方百计提高农业产量,从而也就相应形成了以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的技术推广特点,西方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生产过剩条件下提高效益,因而在自愿基础上的优质服务是农民和推广组织双方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应该说,我国的农技推广工作在特殊国情下取得了突出成就,但西方的农业推广理论较客观和完善地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的规律,二次大战以后来西方农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种理论是行之有效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翩的逐步确立,上述差别将减少,农民将拥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并不断组织起来.农业将面临的的主要问题也是提高质量和效益,也就是说,国外“农业推广”赖存在的条件在我国也将日趋成熟,因而我国农技推广事业在探化改革中,结合我国国情适当借鉴国外成功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向农业推广和农村推广转化将是大势所趋。事实上,在我国部分发达地区,这种转化已初端倪,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国现存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2]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需求格局的变化,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农业技术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推广力度。部分地方政府“卸包袱”,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被动局面。二是影响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的原因。我国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并且缺乏采用新技术的需求动力。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他们对高新技术的接纳能力。另一方面,在农业内部,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更加懂得比较科技投入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只有当他们认为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时才会选择新的生产技术,农业科技使用的高风险性又使得他们在有限的资本和劳力的投向上显得更为谨慎,农户对可替代的新技术选择反应迟钝,缺乏内在的需求动力。三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不灵活。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从推广项目选择机制、技术上不能适应变化中的农户生产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推广基本是以提高农产品数量为主要目标。但现行的农业技术扩散机制是以提高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的产量为主要目标。建立在“地区目标群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完全同质性”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自然不能同农户的生产需求相适应。四是影响农技推广效率的原因。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技推广效率。在现行农业推广制度下,农业技术推广及开发的速度、效果、服务质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广主体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农业制度对农业科技进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加强农技推广的有效措施[2]
1.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和支持
一是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并逐步制度化地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二是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把教育、研究、推广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
2.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制度创新
一是确立农民对技术需求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采纳农业新技术的自愿性。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采纳新的农业技术应该是农民市场经营的理性选择。二是解决农业推广体系中激励机制的缺位问题,广泛采取市场化的激励手段。进行推广机制的创新,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
3.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
提高推广队伍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我国农技推广人才,大多数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粮食栽培型人才,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农业推广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应当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与进修,迅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4.引进国内外新品种和新技术
市场经济.时间就是金钱。它要求快速引进新技术,快速推广新技术,快速生产新产品,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才能吸引农民采用,提高新技术的入户率和转化率,才能有高效农业,市场经济对农副产品花色品种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适应不同富裕程度、不同心理状态和不同个性消费者的需要,在引进时一定要注意多样化,有了多样化的新品种新技术,才能充分开发当地资源,生产多样化的农副产品,赢得国内外市场,增强农技推广部门的活力。
说的理论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