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知识价值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知识价值论(Value Theory of Knowledge)

目录

知识价值论的提出[1]

  劳动价值论坚持“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但大量的事实证明,同一劳动时间或活劳动量,在多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下,不仅使用价值总量不相同,而且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也不相同。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日益提高,即使社会投入的活劳动总量变化不大,商品价值总量却是显著增加的。经济发达国家几百年来,在物质财富惊人增长的同时,价值财富的增长也远远超过劳动人数和劳动时间增长的幅度。这就不能不使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除了劳动以外是否还有其它的因素对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增殖起着源泉作用? 回答是肯定的,这个因素就是知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向知识经济迈进的现实也越来越充分地显示,知识已经成为价值形成的重要源泉。

  其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乃至成为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要素。

  在社会生产最基本的要素— 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中都包含着知识的运用,虽然在人类生产的早期,知识的作用不明显,以至人们可以忽视它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知识在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类生产就其不同要素的作用来看,可以划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个阶段(有人称之为劳力经济阶段、( 自然)资源经济阶段和智力经济阶段)。在人类生产的不同阶段,知识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农业经济阶段,当时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自然资源相对富有,有了劳动力就能发展生产,劳动力在生产诸要素中居于第一位,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的作用非常有限,当时人们主要依靠经验进行生产。在工业经济阶段,知识的作用有了强化,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要素,但其地位相对于稀缺自然资源来说还居于次要地位,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可以开发多种自然资源,稀缺资源的重要性超过了其它要素成为第一位的生产要素。当人类社会进人知识经济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认识资源、开发富有自然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稀缺自然资源的作用则退居次位。传统的生产注重的是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能源,但这些要素的增长会导致报酬递减,而新技术的流人则可以抵销要素报酬递减的效应,提高投资回报;通过激发更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改进产品和服务,又可以促进知识的积累,从而实现投资的持续增长,导致经济的持续增长。

  同时,知识还可以以极小的成本反复使用并迅速扩散,从而缓解由于资源短缺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因此,智力资源成为第一位的生产要素,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决定了经济的发展。

  其二,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方式发生了变化,以至成为价值的直接源泉。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知识数码化的趋势,使知识可以被直接利用。根据经合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的划分,知识可以分为Know一what,Know一why,Know一how,Know- 汕。四种类型。这四类知识的获取有着不同的途径,Know一what 和Know一why类知识可以通过读书、参加讲座、处理数据等获得,它们可以被储存、更新,可以被度量和数码化,叫做数码化知识;而Know一how和Know一who类知识则主要根植于日常实践中,属于意会性知识,是头脑中属于经验、决窍、灵感的隐含经验类知识,是难以度量和数码化的,要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来获得,从而难以直接利用和交换。数字革命加剧了知识码化的趋势,改变了知识存量中码化知识和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比例。而数码化知识容易传播和转让,因而随着数码化的趋势,知识不仅可以被储存、更新,新知识会不断取代旧的知识,而且如同其它生产资料一样,可以被直接利用,被加以分析和交换。

  其次,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由对劳动能力的外在促进到了内在的提高。在人类生产的早期,知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隐含类经验知识的积累,提高人们的劳动能力。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作用则主要表现为推动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劳动生产率。但在工业化时代,生产工具的主要特征是用机器生产机器,传统机器体系的功能主要的是代替大量的体力劳动,从而延长人的体力。正因为知识作用的这种特征,才使得人们容易忽视知识在价值生产中的源泉作用。现代机器系统则是机器控制机器,机器体系除了发动机、传动机、工作机外又加上了居于主导地位的控制器。机器已不只是人的体力的延伸,而是人脑的延伸,极大地强化了知识的作用。

  再次,科学技术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软技术的比重日益上升,改变着知识对生产的作用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生态与环境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知识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知识体系进行了重组,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和医学等基础学科按生产的需要重组成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交叉学科大量产生。另一方面,以高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日益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主导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述趋势还将继续强化,这种趋势极大地改变了知识对价值生产的作用。传统科学技术对价值生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生产工具改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高价值的生产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继续强化这种作用外,更多的则表现为如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高科技、高新技术与劳动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直接作用于价值的生产过程,构成价值的源泉。如果说传统科学技术必须通过劳动和生产工具效能的提高才能发挥对价值生产的作用的话,那么,现在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则是借助于劳动和生产资料直接作用于价值的生产,构成价值的源泉。

  其三,在知识的生产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界限日益模糊,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与生产的结合日益紧密。知识的生产过程包含着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三个环节。在传统经济中,知识生产的三环节是一个线性流程,由科学创新到技术应用的周期也较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知识生产的流程发生了变化,由线性流程变为环形流程,在这个流程中,从技术开发可以产生许多应用研究课题,以至直接产生许多基础研究课题;从基础研究可以直接进人技术开发;从应用研究可以产生基础研究课题;从而使知识产量大大增加,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由科学发现到生产应用的周期大大缩短,许多科学研究成果本身就是应用技术,被直接应用于生产。

知识价值的演进[2]

  知识价值的演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演进史上,出现过五‘次重大的知识价值认识飞跃。

  第一次重大的知识价值认识飞跃,产生于上万年前的文字创造。人类经过漫长的演进,由烽火、鼓、网、绳、图腾、楔刻和兽骨组合而引发、产生了最早的文字,人类社会开始通过图形、文字来把握世界, 对知识价值产生了最初的朴素认识。

  第二次重大的知识价值认识飞跃,产生于两三千年前的笔、纸创造,由此出现了一批历史、文化、宗教、艺术、哲学、自然、技术典籍,人类的知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获得了重大突破,对知识价值开始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

  第三次重大的知识价值认识飞跃,产生于八百年前的活版日J刷术创造, 人类社会的知识文化由此出现极大的增长与繁荣,不仅对知识学习、传播的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而且对知识价值的利用、创造也产生了巨大推动。

  第四次重大的知识价值认识飞跃,产生于三百年前的机械印刷技术革命及随后的蒸汽动力技术创造,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知识总量的规模空前的迅猛扩张, 而且知识品位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人们对知识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开发利用,大大加速了工业社会的进程。

  第五次重大的知识价值认识飞跃, 产生于五十年前的计算机技术及随后的信息技术创造,人们对知识和信息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开发利用,极大地改变了使用机器的方式。机器系统除了以往发动机、传动机、工作机三部分之外,又增加了居于主导作用的控制器,并形成了内外交互网络。机器已不只是人的体力的延伸,更是人的脑力的延伸。控制器、电脑、按钮可以取代手工操作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如今,人类社会正处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智能社会的过渡转型进程中,知识和信息的价值发挥着更加巨大的作用,释放出更加强大的能量,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经济增长主要依据一般劳力、资金、能源、原材料等要素为最重要资源的运行模式,而且还深刻地促进了社会政治、文化的重大变化与进步发展。知识和信息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核心资源和加速力量。无论是生产的自动控制还是金融信贷,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国家政策法规的制订和监控, 无论是重大疾病防治还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的开发利用,无论是地球资源的深度开发还是宇宙空间的资源利用,无论是市场激烈竞争还是文化频繁交流等等,都无不强烈显示出知识和信息的巨大能量和效益。此外,在知识和信息急剧增长和巨大作用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以及温饱即安、小富即乐的生活愿望,而且还建立了改善生活环境、追求生活品位、提高生活质量、谋求更大发展的生活理念,文化消费电子商务网络银行、家庭办公、休闲旅游远程教育终生学习等新型生活方式,是人们追求的现代生活方式的主流。因此,知识的学习、传递、利用、创造、共享的程度, 已成为了衡定个人、组织、国家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准,也是决定其能否积极参与竞争、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潜质。正如日本著名思想家界屋太一所指出的那样,现代社会的变革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变革,而是“知识价值获得革命性胜利” 的巨大变革。

知识价值论的要点[3]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将发展为知识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程:筒单劳动价值论——劳动性产品;复杂劳动价值论——技术性产品。

  知识价值论——知识性产品。

  商品的品质将主要从关注劳动的含量发展为关注其科技含量,知识畚量。

  (1)信息、知识、智能三者的关系。

  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新闻、情报、它是反映事物运动的一种状态和变化的方式。

  知识是研究事物运动和状态和变化方式的规律,是通过现象、资料、数据获得的对规律性的认识。

  智能是激活了的知识,主要包括智力、知识、智慧、计谋。其中智力是智能的内核。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是人最宝贵的特质,是人最根本的能力,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能力。

  人的思维能力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它有一通百通、点石成金的特点。

  智能还包括智慧。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向、情感美蹲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智能还包括计谋。广义的计谋。包括计划、设计、计荒、策略、战略、谋略等。计谋高于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能是无穷能量的源泉。在知识经济的运转过程中,知识只有转化为智慧,智慧转化为计谋,才有实际价值。

  人的智能,不仅仅是发现事物的规律,还在于寻找知识、运用知识、重组知识、创新知识、整合知识的智慧和计谋。在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实践中,我们最需要的是计谋型人才,我们既需要知识型的白领阶层人才,更需要计谋型的金领阶层高知识劳动者。

  总之,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信息是知识经济的燃料,信息软件的开发工程,提高了知识的使用效率,而传播知识、造就创新人才的途径是教育与培训。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是开发培育高智能创新人才的摇蓝。

知识价值论的内涵[3]

  第一、知识资源

  我们从人类进步文明史的视角,来看知识不断生产、更替和使用的历史演变。

  农业经济时代:

  劳动生产事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分配主要按劳力资源的占有或通过土地占有的劳力资源来进行。教育很不普及,文化、知识是特权阶层的奢侈品和身份象征。农业经济条件下知识是经验的总结,知识传播的范围狭窄,许多知识也不能充分发挥效用,也形不成知识生产制度与传播应用制。

  工业经济时代:

  知识的创造、存储与学习、利用的方式发生了变革,现代科学研究制度改变龙知识的创造生产方式;近代的教育制度改变了知识的学习传播方式;现代的专利制度改变了知识的应用方式。

  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没有提出知识资源的概念,但马克思在科学研究中发现了科学知识的使命,恩格斯说过:“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2O世纪初创立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原子能技术、合成化学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空前的水平。进入2O世纪9O年代,知识经济初现端倪。

  知识经济是依靠知识创新、知识创造性应用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经济。

  知识经济把信息和知识作为经济资源,有以下特性:非磨损性、可共事性、非稀缺性、无限增值性、易操作性、异传播性等。

  知识资源在知识经济发展大趋势下,出现了知识的产业化和社会的知识化。

  ①知识产业化:是指知识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增长、价值增值的动力知识产业化推动第一产业(农业、牧业、渔业林业等)实现质的飞跃,出现第二产业性质的大农业;兴起第三产业性质的大旅游业等。也产生第四产业性质的基因养殖业、基因畜牧业。

  知识产业化使第二产业不断升值。使工业经济质量和结构得以升华,使第二产业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加大,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

  知识产业化推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②社会知识化:

  知识成为创造社会财富诸要素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它生产要素都要靠知识来装备和更新;知识经济的生命线是:创造性的智能劳动、创造性的研究和开发、创造性的经营管理、创造性的科技服务、创造性社会服务、文化艺术创作等,这将成为社会劳动的主体力量和领衔力量,社会将全面实现知识化。

  知识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成为竞争合作的决定性因素。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产业将成为社会最宏大的产业。

  知识经济时代也给我们解读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历史发展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历史发展进程一个全方位的视野:知识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将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继续发展和演化的时代,也将是我国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将是人类走向知识化、市场化全球化、理性化可持续发展民主法治、公正、公平、科学、文明的新时代。

  第二、人力资源

  人力增值理论指出:“人类的发展必须把人的能力建设与人的潜在开发摆在核心位置。人的自然能力属性与人的社会能力属性的综合,具体地反映在人的体能、技能与智能的全面发展上。体能,是指一个人的生理上和心理上所具有的健全体魄;技能,是一个人在生存与发展中所必须掌握的创新与突破能力。一般而言,社会支付的成本对于体能、技能与智能的获得其比值是1:3:9。意即如果说要维持一个健全体魄的支付成本为1时,则开发技能的车工那边成本相对为3,一切智能的成本相对为9。从对社会的贡献上去比较体能,技能和智能之比则为1:10:100。就是说,如果具有健壮体能的人对社会的贡献为1时,具有技能的人其相对贡板是它的10倍,而具有智能的相对贡献则是体能的100倍。上述两列等比级数清晰地提示了人的能力建设在人类发展中的巨大意义。”

  知识经济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才经济。以比尔·盖茨微软为案例,来剖析知识经济的典型企业在全球运作中的神魂绝配的深刻内涵。吴士宏在她的《逆风飞扬中对盖茨和微软总裁斯蒂夫·鲍尔默有极为精彩和独到见地的描述。盖茨是一个罕见的技术资本家天才,他为微软指出的产品技术方向都是直指人类生活的翻高点。他有一种独到的敏锐,能迅这觉察到已经出现的新技术新动向中有什么是真正的威胁,或者说,有什么将最有可能变为潮流,他能够及时、准确地指明方向,把威胁变为微软的机会。

  微软“技术跟随”战略,使其节省大量研发经费人力时间,最有效地利用全行业的创造智慧,避免过多投资在错误的研发方向(创新是注定要失败很多次才能有一次成功的,无数企业已经因此错误而死去)。而技术跟随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有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能力的技术资本家天才,有雄厚的资本(资金和人才)支撑,足以在滞后一年或更久仍能一蹴而就,后发而成功。这两点微软都有,盖茨就是既能前瞻又能后随的技术资本家天才,懂技术,更懂得如何能把技术转化成资本。徽软的跟随做法使很多新技术迅速转换为产品,转变为市场,赋予创新技术价值和生命。

  盖茨的神力是微软最宝贵的市场资源,被广泛使用。

  微软的总裁斯蒂夫·鲍尔默,他是微软之魂,他是个综合型的人物,有极强的幽默感,是个无与伦比的鼓动家。微软有高智能专业人才为主要劳动力资源,微软有最大财富是版权和人才,领先的技术版权和人才的创造力,这才是知识经济的巨大财富创造的源泉,这才是价值增殖,获得巨大利润的核心动力源。

  微软这一对“神魂”绝配的企业领袖,盖茨是微软企业之神,微软技术资本家天才,鲍尔默是微软企业之魂.是企业管理天才,他们的追求旱已超越了财富,赢是他们的哲学和梦想.他们的专注追求使微软永远成功。

  第三、知识生产率

  知识生产率是指生产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术,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并迅速占领市场的效率,也就是知识创新的有用程度。

  知识生产率取决于诸多困素:

  ①知识经济中的企业管理转变为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主要是管理企业的知识资产,如何增加企业知识资产的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创新。

  ②人才的培养、开发、管理,是知识经济的命脉。强化激励机制,调动^的积极性、创造性,把人的潜在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应当在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择优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在用人制度上和机制上创新,来千方百计集聚高素质人才。

  人力资本知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条件。企业要占领国内外市场,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最根本的是企业人力资本的存量、水平和结构。

  ③科研、高校、企业一体化,是知识生产、扩散和运用的主体,这个主体要建立互助、互动、互联的作用机制。

  第四、知识生产力

  知识资源是指信息、知识、智能和经验、价值观念,这是知识生产力的“软”生产资料,在企业里就是拥有的专利商标、版权、信誉、服务等。这是知识产业的无形资产。如盖茨的微软公司有形资产规模很小,原材料库存量很少,但企业的资产却高达2OO0亿美元,相比之下,通用公司拥用的庞大设施雄居全球之首。然而整个资产却只有400亿美元。

  人力资源是指特定的人才和技术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创造能力和这种创造力的持久性。也既人才的创造力和领先的技术的组合,构成人力资本,这种资本既可以生产和创新知识,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又可以造就人、完善人、发展人、不断地推动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发展。

  知识生产力就是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一体化,这种“软”生产资料和高知识水平的劳动者的相结合,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革命。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生产资料与劳动者日益分离,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紧密结合,是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时代生产资将和劳动力相分离的历史扬弃。知识经济的企业,尊重个人、追求完美、客户至上。

  如果把知识生产力在企业运作具体化,那就是创造型的人才和领先技术相结合,进行创造性的智慧劳动,进行领先技术的研发,转化为产品,抢占先机,占领市场;经由创造性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网络,进行创造性科技服务和售后社会服务。

  微软有三万多正式员工,超过一半是做软件开发的,另一万人左右做营销,其他几千人分布在各管理职能部门和法律事务部。微软之神盖茨和他的技术“外脑切磋世界IT、网络、软件的趋势走向;微软之魂鲍尔默指挥最高经营管理层会议,从市场、竞争、产品研发制定出全公司新财年的战略和投资方向;之后,市场营销、产品研发、法律事务、财务后勤,各功能依次召开地区总裁总监会议、经理会议,分公司预算、汇总,使总体战略区域性市场逐级达到高度融合,最后到全球新财年大会时,总体战略将转化为全体三万人的每个人的具体行动计划和目标。这就是知识生产力运作典范。

知识价值的表征[2]

  知识价值具有四个重要表征:一是知识价值的科学性。科学性是知识价值的根本特性,是知识得以产生、传播、开发、利用的基石。凡是能够满足于人们有益需要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无论是通过感性认识的积累而形成的知识, 还是通过理性认识的提升而形成的知识,都应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一定的科学总结,只不过涵盖的领域和认识的层次有所不同罢了。因此,那些完全游离科学性的感觉和体验,那些根本背离科学性的幻觉和抽象,决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因而决不能产生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价值。二是知识价值的系统性。系统性是知识价值的一个重要特性,是人们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理论概括的重要表现。由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丰富多样, 因而对知识的开发利用也便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零散性的知识开发利用活动,尽管也会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积极作用,但其影响终归是肤浅的、短暂的,而系统性的知识开发利用活动,才能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进步与发展产生深刻的、长远的影响。三是知识价值的创新性。创新性是知识价值的又一个重要特性,是人们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灵活性的重要体现。由于自然和社会的运动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因而人们认识与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学习、掌握、运用知识的过程,也应当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所以,人们开发利用知识价值就决不能停留于某一阶段,局限于某一对象,受制于某一模式,而是要不断丰富与创造新知识,不断开发与利用知识的新价值,在与时俱进中充分发挥知识的巨大作用。四是知识价值的应用性。知识的价值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而且有助于人们改造世界。应用性亦是知识价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是人们学习、传播知识目的性的重要体现。人们之所以会积极地学习、传播知识,其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知识的价值,提高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认识知识价值的科学性,把握知识价值的系统性,强化知识价值的创新性,就是为了拓展知识价值的应用领域,深化知识价值的应用程度,从而充分发挥知识价值的巨大效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满足个人和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求。

知识价值的分化与整合[2]

  知识价值的分化,主要是指对不同知识的开发和利用上处于一种线性的、相对独立的运行状态。知识价值的分化有其历史的渊源。从人类开发和利用知识的历史来看,在19世纪以前,科学与技术是相对分离的,它们各自相对独立地发挥社会作用,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它们的发展往往是各自进行的。技术的进步往往依靠传统技艺的提高和改进,主要凭经验摸索前进。科学理论也经常是跟在实践之后来概括和总结人们在生产技术活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材料。因此,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在科学理论上还没有搞得十分清楚的东西,在技术上却可以实现它,而科学上已发现了的东西,在技术上却很久不能实现。显然,这种状态受制于人们实践活动的历史局限,也受制于知识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的历史局限。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和日益深化,仅仅凭借某一领域、某一学科、某一专业的知识是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因此,必然要求打破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分离状态,在开发利用知识价值的进程中出现了整合化的新态势。

  知识价值的整合,主要是指对不同知识的开发和利用中处于一种非线性的相互联结、相互补充、相互贯通的运行状态。整合原本是一个心理学范畴,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对人格塑造的影响,以及个体由刚开始的被动适应逐渐转化为主动适应社会环境,进而对环境所赋予的内容加以接受、消化、吸收, 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最后使自己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作为知识价值的整合,则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在开发和利用知识的过程中对不同知识所作出的一系列联结、补充、贯通的综合思考与协调活动。根据知识价值整合方向的不同,开发和利用不同知识的整合可以分为单向整合、双向或多向的相互整合;根据知识价值整合目标或范围及层次的不同,开发和利用不同知识的整合可以包括知识与社会整体或母系统(主要表现为文化)的整合, 以及与经济、政治、科教、军事等社会诸领域知识价值的整合;而根据知识价值整合过程中所表现的阶段性特征及整合方式的不同,开发和利用不同知识的整合可以包括适应、接受、消化、吸收和更新等形式或者步骤。当然,在进行知识价值整合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整合不是截然分离的,而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互动交融过程。确定知识价值整合的方向,离不开对知识价值整合目标或范围及层次的把握;把握知识价值整合目标或范围及层次,则离不开对知识价值整合的阶段性特征及整合方式的认识;而认识知识价值整合的阶段性特征及整合方式,又离不开对知识价值整合方向的确定。人们正是在不断调整开发利用知识的方向,拓展和加深开发利用知识的范围和层次,提高开发利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步人不同知识相互贯通的整合轨道。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科学把握知识价值的整合态势,有利于人们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辩证关系的认识。基础知识是人们对于自然界和社会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基本认识的知识,是构成知识水平、知识能力以及技艺、技巧的基本前提;应用知识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经验、体会以及操作方法和技能,是对基础知识的现实转化、验证或延伸。两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处于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之中。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与经济的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了知识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因而更加重视知识的开发应用,更加强调基础知识的现实转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基础知识的重要地位,意味着可以忽视基础知识的深入研究。如果没有在相对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核能物理、天体物理、放射化学等一批现代科学的支持,就不会有当今时代对核能技术、航天技术、激光技术等方面的开发应用;没有量子论的创立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物质运动及相互作用的认识飞跃,就不会有当今时代对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方面的开发应用;没有遗传密码的重大发现,就不会提出DNA的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 当今时代对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也就无从谈起。随着知识社会的发展,人类也还会面临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加快解决能源、粮食、健康、环境以及外层空间、海洋、地球深部开发等重大问题,更加需要对知识的加速转化和开发利用,而这同样更加需要新的基础理论的重大发现和有力支撑,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必然对基础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建立知识价值的整合观,既有助于在理论上加深对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相互联结、相互补充、相互贯通的科学认识,也有助于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辩证关系, 以便避免或减少开发、利用知识价值的片面性,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互动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大鹏,张勇.知识价值论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3年01期
  2. 2.0 2.1 2.2 庞跃辉.关于知识价值论的哲学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1)
  3. 3.0 3.1 单东钧.浅析知识生产力[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方小莉,连晓雾,林巧玲,Gaoshan2013,y桑,Lin,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知识价值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